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轶格王盟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2期摘 ; ;要:近年来,不断增长变化的汉语学习需求对汉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开展汉语教学受到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者的共同重视。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不断发展并逐渐普及,汉语国际传播更多样化。

本文从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互联网+”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 ;“互联网+” ; ;应用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国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就是创新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通过策略与模式创新,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效率。

使汉语传播过程中师生互动更加紧密,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全面展示。

全球汉语热的发展使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关于“三教”的新问题,比如:汉语教师供不应求;目前各个国家所用的教材形式及种类比较少;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灵活,学校的教学模式缺乏开放创新。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汉语国际传播的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有力支持着各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

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日渐增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变,越来越多学习者从线下实体学校转到线上虚拟课堂,一块屏幕就成为一个移动的学校。

汉语国际传播不断尝试进行创新发展,以满足逐年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线上汉语远程学习平台、社交软件一对一教学、线上+线下等新兴教学方式蓬勃发展。

二、当前汉语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组织管理结构单一目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管理和组织主体以教育部、文化部、侨办、汉办和孔子学院为主,组织管理机构单一,传播主体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很少。

要对中国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优化传播机构体系、扩展传播主体势在必行。

然而,当前一些新主体却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经验及素质的缺乏,进展并不顺利。

在这方面,以法语联盟为代表的西方语言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推广经验,比如广泛参与的社会力量和规范的传播秩序,值得借鉴和学习。

(二)面临资金困境目前,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重视社会效益而轻视经济效益,既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又容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短缺,甚至进一步会影响汉语传播机构的工作开展。

以国家资金支持作为汉语传播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汉语国际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汉语国际传播机构的主要业务包括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但是传播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

首要问题是汉语语言文化资源趋于统一,难以适应各地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同时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传播的时代需求。

其次,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供给配置与需求方面存在不完全匹配的问题,无论是人员的数量还是综合素质,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再次,汉语国际传播途径滞后于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国际传播效率与质量。

三、“互联网+”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全时空的传播。

依托互联网将汉语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随时随地地接受更优质的汉语学习资源。

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拉近了人們与兴趣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得以进行碎片化学习系统的知识。

当前开展在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学习资源的分配,解决传统汉语传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可以多形式开展师生教学互动。

在汉语国际传播领域,“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主要应用于翻译、社交平台、学习软件、网站四个领域。

“互联网+”语言最早广泛使用在翻译领域。

除了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谷歌、百度等常用翻译平台外,在国外还有hanping(汉拼)、Pleco(鱼)等翻译软件有广泛的使用人群。

在汉语教学与学习方面“鱼”是一款推出时间较早、功能强大的汉语学习APP。

在汉语国际传播中,几乎所有汉语学习者都会通过网站或软件辅助学习。

汉语学习者依靠这些线上学习平台学习词义、例句、语音、汉字等。

通过在线汉语教育平台,可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一种集聊天、语言交际、文化沟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媒介平台。

就汉语国际传播角度来说,在汉语文化圈用户最多的社交平台微信已成为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学习工具。

微信为学习者扩展更多的使用汉语的机会,使学习潜移默化地延伸到课堂外生活中,让学生能将所学汉语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感进而提高汉语水平。

同时微信平台还有公众号功能,更方便地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汉语学习资源及教学资源。

微信等社交平台在汉语国际传播实践中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时间空间自由、形式多样的优势,更有利于实现语言学习的交际目标。

但是,网络社交平台存在一些语言规范性和完整性的问题,还要汉语传播者在实践中完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汉语学习软件主要有两类,除了前面的汉语翻译软件外,还有各种关于汉语学习的手机软件。

部分汉语学习APP就是翻译软件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

如“汉拼”这款软件,就在保留原有翻译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汉字、词汇等分类学习的功能。

原生汉语学习APP,如ChineseSkill同样提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三要素的分类学习;Talkeer是以汉语教学为主的一对一汉语在线学习APP;还有一些提供更多文化信息的综合性学习APP,尝试以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很多汉语传播相关高校和汉语培训机构都会建设网站,并丰富网站功能。

如国家汉办的网络孔子学院()、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http://clcisb. xmuoec. com/)等,这些网站除了作为宣传媒介外,还向汉语学习者提供免费的汉语学习资源。

作为汉语教育最知名的高校之一,北京语言大学开发了在线汉语教学平台——网上北语(http:///index.jspr),不仅有多种语言界面可供选择,还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提供各种学习形式的汉语教学平台,如易汉语网站(http://)、火箭汉语(http://)等可实现一对一的在线汉语教学。

目前各种在线汉语学习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据网络孔子学院统计至少已有100多个。

儒森汉语(http: //www.mandaringarden. org)、对外汉语人俱乐部(http://)等服务于汉语教师的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在线汉语教师培训工作,彰显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兴旺程度。

从“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应用可以看出,在线汉语学习平台的开发可以让汉语学习者超越时空的局限,进行相对自由独立的汉语学习。

相比传统的汉语教学,在线汉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开放创新,使前文提到的三教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弥补师资、教材、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但目前在线汉语学习还是需要汉语教师的指导,才能完成系统完整的汉语学习。

因此,“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线汉语学习平台仍需在推行中完善发展。

四、“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教学的未来展望(一)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汉语国际传播逐步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汉语国际传播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出现了手机软件、在线学习网站、慕课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兴汉语学习平台。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线上汉语学习资源激增,同时种类、课型更加多样,面对多种多样的汉语国际传播资源,汉语国际传播者们要对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选取优质有效的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同时在线汉语平台要优化学习资源,以汉语教学素材为基础,整合新的现代媒体形式,突出线上汉语学习的特点和优势,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多样选择,增强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共情。

(二)汉语教学模式更加直接有效兴趣是语言学习者的重要学习动力,教师如何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关系着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但是互联网线上的汉语国际传播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不是在同一时空的,势必与传统的师生互动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特点,加强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设计和互动模式。

线上汉语学习者在直播教学平台或一对一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时,教师需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在慕课平台进行自学时,汉语国际传播者需要注意及时进行学习评价,设置答疑环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三)汉语国际传播者素质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中,对于师资的要求是高于线下课堂的,线上汉语教学需要汉语教师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对中华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有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中,教师教育逐渐跨越时空障碍,全球汉语教师教育都在融合发展。

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互联网线上汉语教师教育已经是一种新的尝试,并且规模不断扩大。

汉语国际传播者队伍逐渐朝着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深入发展,汉语国际传播者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互联网+”对汉语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广泛深入汉语学习者及汉语传播者群体中。

汉语传播机构及传播者应提高汉语传播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协助共同促进在线汉语教学与学习平台的发展,优化整合汉语传播资源,弥补传统汉语教学中的不足,解决比较突出的“三教”问题。

同时,应加强跨区域的合作,继续扩展汉语教师团队,增加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比重。

在“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中,汉语传播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合作创作优质教学资源,也可以选择优秀资源辅助汉语教学,实现汉语教学的目标,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

当前,“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建设虽已有所进展,个别平台逐渐崭露头角,但相比其他语言教学的线上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还需学界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从教学实践角度完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促进“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

参考文献:[1]张会,陈晨.“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9(02):30-38.[2]孙丽丽,张志强.移動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9(02):39-40.[3]周满生.“互联网+”全民信息化时代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6-28.[4]吕军伟,张丽维.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在线互动教学平台建设现状研究[J].前沿,2017(08):91-96.[5]史百艳.汉语国际传播网络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