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一、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工作面清理→
(2)轨道板施工放线→
(3)摆放纵向钢筋→
(4)散枕机散枕→
(5)安装工具轨、组装轨排、安装调节器→
(6)轨道粗调定位→
(7)钢筋网绑扎、接地焊接、绝缘电阻测试→
(8)纵、横向模板安装→
(9)轨道精调→
(10)道床混凝土浇筑→
(11)螺杆调节器松弛、扣件松开
(12)道床混凝土抹面、养生→
(13)拆卸模板、调节器和工具轨→
(14)封堵螺杆孔→
(15)无缝线路铺设→
(16)轨道精细调整和验收。

二、物流组织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可按左右线交替顺序施工,也可两线同步组织施工。

沿线路方向,根据施工区段实际,设置施工便道入口,各工序所需施工材料在施工便道入口处进入施工区,沿线上施工通道送达
作业面。

长大桥梁,可在桥下设置材料临时存放点,提升至桥上。

左右线交替施工时,可利用邻线作为物流通道。

三、施工关键技术
1、支承层施工
施工方法:为有效的减少支承层裂纹的产生,支承层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且收缩率不应过大。

路基上的支承层应采用水硬性材料,摊铺机摊铺;桥梁、隧道上的支承层可采用低塑性贫砼,模筑法施工。

所用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条件。

切缝标准:支承层施工后应做好养生工作,形成强度后一般4-5m 左右锯切裂缝,裂缝深度一般为支承层厚度的1/2,用土工布覆盖、喷淋,继续养生。

切缝条件:支承层的锯缝时间以锯切时既不破坏结构又不造成困难为准。

常温下,支承层须在12h以内锯缝,高温、低温条件下,锯切时间可适当调整。

养护标准:
采用摊铺成型:在进行表面平整之后,盖上粗麻布等薄垫保水材料,然后在粗麻布(土工布,黄麻布)上进行3d的湿养护
模筑混凝土:在进行表面平
整之后,马上盖上薄塑料布,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盖上粗
麻布(土工布,黄麻布)上
进行7d的湿养护
路基地段支承层施工
配合比:
根据摊铺机的走行速
度、振捣功率等因素确定
适合现场施工的合理配合比,同时控制配合比的强度。

室内强度按15Mpa设计,现场强度按10Mpa控制,密实度大于98%。

施工要求: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需加盖或用蓬布覆盖,避免运输途中混合料水份散失及被灰尘污染。

支承层质量控制及排水处理:
外观质量:支承层摊铺后,及时对位于道床板边缘以外的部分进行抹光处理,确保外观美观。

内部密实度:需采用高频振动设备,且振动位置可以调整。

裂纹控制:支承层摊铺后,及时进行养护和切割变形缝,以减少支承层裂纹的产生和使支承层裂纹更加可控。

排水处理:直线无集水井地段支承层施工时,两线间的降雨需人工辅助抽排,以使基床表层集水快速排走。

曲线地段,两线间的降雨则通过集水井排出。

2、道床板施工
道床板施工应按设计和相关要求进行,务必做好工作面的清理、隔离层、弹性垫层的铺设。

钢筋绑扎、节点绝缘、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和端子预埋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道床板采用C40砼,双层配筋,长度4-7m。

为减少裂纹的产生,做好砼的养生工作尤为重要。

混凝土应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入模温度一般控制在5-30℃,浇筑过程中应防止局部砼过多,避免轨排变形。

浇筑混凝土0.5~1 h后,螺杆放松1/4圈,将轨排放低1 mm;浇筑2~4 h后,提松横向模板和施工缝模板,松开全部扣件,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变形。

操作时不得扰动轨排。

混凝土浇筑后,应利用塑料薄模覆盖,形成强度后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要始终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温度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需控制在25℃以内,特殊情况亦不宜超过30℃。

同时,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扣件拆除期间,一直要对轨温进行监测,其温差不宜超过15℃,否则,要采取温控措施。

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与施工期间的气候条件相适宜,目前,现场施工坍落度控制在12±2cm范围,若施工环境发生变化,混凝土配合比亦要作相应调整。

混凝土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将根据天气及温度确定,通常选择在傍晚时间开始浇筑较好。

道床板混凝土应按逐根轨枕顺序浇筑、振捣,确保轨枕下部混凝土密实。

3、桥梁地段凸台施工
作用:凸台是无砟轨道道床板通过桥梁保护层向下部梁体传递水
平荷载的主要结构。

施工方法:凸台钢筋及混凝土需与桥面保护层钢筋及混凝土同时施工,高出保护层的凸台部分单独施工每块道床板上三个凸台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凸台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凸台钢筋位置安装准确,并不得破坏。

精度控制:凸台放线采用CPⅢ网,凸台中心位置0,3mm,纵横向宽度0,-5mm,两凸台中心距±3mm。

桥梁地段中间层及凸台垫板施工
中间层施工时,应铺设平整,无褚褶;每块道床板下的中间层只能采用一块,不得搭接。

凸台垫板施工时,采用对橡胶无腐蚀的胶水将凸台垫板与凸台粘贴紧密,避免出现空鼓。

4、钢筋安装及轨枕铺设
钢筋安装:
桥梁区段上、中、下三层钢筋应分层安装,轨枕铺设前首先安装绑扎下层钢筋并摆放中层钢筋,轨枕铺设、轨排组装、调整完成后再安装绑扎中层、上层钢筋。

路基区段上、下两层钢筋亦分层安装,轨枕铺设前先摆放下层钢筋,轨枕铺设、轨排组装、粗调完成后再安装绑扎上层钢筋。

5、轨枕铺设:
轨排组装前需精确调整轨枕间距及方正轨枕,调整后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方正后轨枕方向平行于线路法线方向,两端互差不
大于±1mm。

6、轨排调整
轨排粗调:采用无级链式千斤顶进行粗调作业,粗调后水平及中线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轨排精调:采用竖向调整螺杆及横向拉杆进行精调作业,调整后的水平及中线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7、模具及工装设备
⑴凸台模型加工
凸台作为无砟轨道道床与桥梁间水平荷载传递的主要结构,其施工精度要求很高,一是要保证模型不能有水平及侧面的扭曲变形,二是要控制好凸台位置及标高的施工精度。

⑵调整工装加工
无砟轨道施工精度主要靠工装设备及配套的施工工艺来保证,因此对无砟轨道工装加工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竖向调整架的改进:其一是竖向调整螺栓增加了角度调整功能,满足在曲线超高地段,能够保证调整螺栓永远保持在竖直方向上受力。

其二是取消了横向调整的功能,以增加竖向调整螺栓的稳定性。

其三是加工精度得到提高,竖向调整螺栓底座与钢轨接触处的间隙控制在0.25mm 以内,以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的施工精度。

路基横向调整锚具的改进:在路基支承层上,采用横向调整锚具,该锚直接固定轨枕,不与钢轨连接,可以更好调整并固定轨排方向。

桥上侧向拉杆的改进:侧向拉杆一端安装在桥面防撞墙上,另一
端安装在竖向调整螺栓上,不与钢轨连接。

另外,侧向拉杆与调整螺栓接触位置处的缝隙控制在0.25mm以内,以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的施工精度。

8、绝缘电阻测试
无砟轨道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测试采用不低于500伏特的绝缘电阻测试摇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不小于2MΩ。

9、施工用工具轨要求
第一、工具轨与将来换铺长钢轨的尺寸、型号及公差要一致。

第二、工具轨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钢轨的装卸、运输和存放作业,保证钢轨不扭曲、不变形、不损伤。

第三、工具轨在轨排组装时,两钢轨接头处应该用鱼尾板连接,钢轨、扣件和轨枕之间应安装紧密。

第四、工具轨在使用时,需确保工具轨接头位于两轨枕中间位置。

在曲线地段,应采用缩段短轨计算方法,调整内外侧钢轨长度,以确保工具轨接头位置满足工艺要求。

四、术语
1、保护层:桥面保护层直接浇筑在桥面上,保护层混凝土可将轨道板和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力直接传递到桥梁顶板上。

2、凸台:作为保护层混凝土的一部分,将力传输到保护层混凝土,凸台数量与轨道板元件有关。

3、中间层:也称中间层弹性垫层,为了将两个安装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元件分开:即把保护层混凝土和道床板混凝土,隔离层可
以承受由各轨道板结构体中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不同膨胀及滑动。

4、弹性支座安装在凸台的垂直侧,从而保证由加速度、制动、滑动阻力、温度、收缩和地震引起的水平力从无砟轨道向凸台和保护层混凝土的平稳传递,负载下,支座可变形,卸载后恢复至原来厚度。

五、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试验
工艺性试验段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及过程中需采集的数据,包括:
1、混凝土起始温度: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来时的温度记录。

2、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开始浇筑时的温度记录。

3、钢轨温度:道床板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钢轨的温度记录。

4、环境温度:道床板混凝土开始浇筑时现场的气温记录。

5、混凝土浇筑记录: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过程中浇筑事件的记录。

6、螺杆调节器松动时间记录
7、钢轨扣件松开时间记录。

8、温度曲线记录:绘制轨温、气温、养护温度曲线。

9、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0、混凝土塌落度测试记录,搅拌站测试和现场测试。

11、养护记录:包括养护覆盖物、养护天数、每天的洒水次数、混凝土内部温度测试记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