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
髂动脉瘤:
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为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首 先 , 血管造影是假性动脉瘤定位 ( 起源动脉)和定性诊断的可 靠手段;其次经导管动脉栓塞、 超声引导瘤腔内凝血酶原注 射 、 动脉内覆膜支架术都是近年来报道用于治疗假性动脉瘤 介入新疗法。这些疗法都具有微创的特点且疗效肯定 , 已部分 代替了传统的外科手术。
假性动脉瘤
2016.08.17 孙宇冰
临床病史:
(2015.10.21)患者于入院2天前腹部外伤后开始出现左上腹绞
痛,无放散痛,渐进性加重,无缓解,无 恶心呕吐,无呕血便
血,无发热寒战。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急来我院就诊,急诊以 “腹痛待查”为 诊断收入我科。患者病来,精神状况可,无明 显乏力,食欲可,二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患者22Y,因意外前 臂见玻璃碎片刺入, 随后患者经手术取出。 术后患者出现假性动 脉瘤
临床表现
假性动脉瘤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 肿块较大时, 可触及搏动, 并可
闻及血管杂音, 局部可有疼痛及发胀感, 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当患者有外伤或动脉穿刺史, 并局部出现肿大隆起, 触诊有搏动, 听 诊有杂音时, 高度怀疑假性动脉瘤, 腹部外伤后, 当患者有腹痛, 腹部 听诊有血管杂音, 也应进行影像学检查。
动脉期:
CTA:
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
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
穿破, 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
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假性动脉瘤的病理
病理上,假性动脉瘤的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其囊壁无正常动脉 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 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壁的这 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 ( 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血液经动脉破口进入周围组织间隙形成血肿可与损伤动脉经破口相通,
影像学表现:
在超声波 、 CT 、 MRI 上其共同特征是内部含有流动血液的包 块 , 具体表现为包块内多普勒超声探及动脉性血流回块、 增强 CT 上的造影剂外溢进入和 MRI 上的 “流空” 征象 , 血管造影 发现动脉破损及造影剂外溢则是确立诊断的最直接征象。
影像学表现:
假性动脉瘤的主要 CTA 表现为扩张的囊腔 , 与相邻动脉同步 同程度强化 , 囊腔内可有血栓形成 。 CT增强扫描不仅能显示 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和瘤体内血栓 , 而且可显示母体血管通 向瘤体的破口 , 以及通过瘤体密度变化反映出血液动力学改 变 。
内覆膜支架
男 , 56岁 。 造影显 示右腘动脉远端假性 动脉瘤 (图 1);置入 10 mm ×50 mm覆 膜支架(图 2); 造影显 示假性动脉瘤被隔绝 (图 3)
钢圈栓塞
图1A 造影可见肩胛上 动脉一假性动脉瘤 图1 B 钢圈栓塞后, 再次造 影可见动脉瘤消失 图2A 颞浅动脉假性动 脉瘤 图2B 钢圈栓塞后 造影, 假性动脉瘤消失
临床病史:
(2016.06.19)患者1周前无诱因突然出现中、下腹部疼痛,时有加重, 未予特殊治疗及处理,3天前来自觉下腹部疼痛症状略有加重,给予头孢 孟多酯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为 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
查体后以“右髂动脉瘤”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欠
佳,二便可。
平扫:
收缩期时血液进入瘤腔, 舒张期时血流返回动脉内。因此有时也将假性心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操作后的血管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 8.0%. 随着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介入器材和介入操作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 及高效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使得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所增加.未处理的假 性动脉瘤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神经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 坏死和显著失血等不良后果。 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龄、收缩压增高、女性、应用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股动脉解剖异常及与介入操作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
当相邻动脉有一破口与瘤腔直接相通 , 瘤腔与动脉交通处的血流 呈 “穿梭样 ”运动 , 这与 DSA 检查时动脉瘤开口处 “喷射 征 ”一致 。
MPVR显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瘤体破口较大, 瘤体与母 体血管直接相连。 MIP显示左肾动脉假性动脉瘤。
真假性动脉瘤的鉴别诊断
病史方面 , 假性动脉瘤多有外伤史 、动脉介入手术史或感染等其它基 础病变 。 CT表现方面 , 真性动脉瘤一般体积较小 , 动脉内腔的梭形膨 大 ,边缘光滑,内可见附壁血栓 ,好发于大血管,可有壳样钙化 ; 假性 动脉瘤瘤体较大 , 边缘毛糙 , 较大瘤体表面凹凸不平 ,内常出现血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