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胡的基本构造

二胡的基本构造

《二胡的基本构造》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基本构造2、二胡的发生原理3、怎么保护二胡教学重难点:1、二胡的发生原理2、怎么保护二胡教学用具:二胡教学过程:介绍二胡的基本构造:二胡由琴筒,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斤,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质色木作成的。

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振动膜,筒后口装置音窗。

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发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它们各有其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

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直径,就经历了8.4 8.6 8.8cm 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

形状不规则的琴筒要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不够优美,我们江南的味道不太浓,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为专业演奏。

琴皮(振动膜),是一块薄而坚韧,弹性很好的蟒皮和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振动,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了音量,产生丰富的音色。

琴皮的厚薄是很重要的,也是影响声音的主要因素。

但琴皮只是二胡的一部分,在音色方面琴筒和琴筒的制膛工艺,以及琴杆角度等都是决定二胡音色和音质的重要原因。

作为制琴者来说,强调琴皮美观的同时重要的还是要以琴皮是否会使二胡有好的音色和音质方面来考虑。

蟒皮的结构是网状的,这也是其它动物不能替代的原因,所以有一种放重物的编织袋叫蛇皮袋,不但牢固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弹性,就是这个道理。

蟒皮的格子是蟒皮的花纹,就像布料上的印花,蟒皮并不是靠许多格子组成的,所以花纹对蟒皮的质地自然也不會有影响了更不会影响音准或调音等,是没有依据的。

琴皮主要是厚薄、弹性和加工工艺,它起的是传导作用,过厚音色发闷,过薄音色发虚发空,而不厚不薄的就是肛门那段,在琴皮处理时往往会主动避让,让(不规整的花纹)怪纹处于琴马和音垫的位置,这些完全是出于美观方面的考虑。

琴杆,又称担子,通常都用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

上部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

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制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

著名制作师周荣庭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学,在制作中都应精确的把握,不能马虎,对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

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

月弯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

二胡的琴头款式有很多,下面几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

任何琴头都是根据需要粘合后再加工的,并不是整体的。

弦轴,又称琴轸(枕),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

外形呈纺锥形。

轴顶加饰,用多层骨片于木片胶合,轴身开有纵向沟槽,弦轴有两个,上轴栓内弦,下轴栓外弦。

弦轴的细端钻有小孔,用以穿系琴弦。

20世纪60年代,张子锐发明了直行式二胡螺丝弦轴(铜轸)。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

南方的千金都用纯棉细线,出来的音色圆润,浑厚,这也是南方二胡的特色。

千金的宽度一般是琴杆平面到弦的直线距离1.6cm左右。

千金线的作用和调节在二胡的使用和调试页中有详细的说明。

二胡微调,二胡微调为白铜材料制作,主要起到内外弦定音的微调作用,一般用于外弦,这对音准度要求比较高的演奏者有很大的帮助。

但需要说明的是微调顾名思义只是起到微度的调准,定弦还是要靠琴枕的。

目前我们在二胡备件包内都配有了微调,方便大家的选用。

下图为微调的安装示意,微调安装在千金弦上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内外弦同时安装,两个微调一定要错开位置,并保证在演奏的过程中两个微调不会相碰。

琴马,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

二胡马比京胡马大,竹马的发音明亮,适用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

木马常用松节木或色木制作,音量较大,音色存厚柔美。

将色木马处理后,发音更佳。

琴马置于二胡振动膜中心略偏上方。

琴马除有与千斤相同的截取有效弦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发音体琴弦的振动传导给共鸣体振动膜。

琴马的调节会使二胡的音色有不同。

具体的作用和调节在二胡的使用和调试页中有详细的说明。

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

竹子的细端作弓头,粗端作弓尾,两端系以马尾而成。

20世纪60年代初,张子锐设制的螺丝琴弓得到推广,马尾束穿系和钩在弓头及弓尾挂钩之间,通过调节螺丝可根据需要改变马尾的松紧,更换琴弦也极为方便,现全国广泛使用。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

二胡两条琴弦粗细不同,使用丝弦时,如外弦用子弦,里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里弦就用老弦。

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

使用钢丝弦时,外弦用裸弦,里弦用缠弦。

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

琴托,又称托板,红木二胡都采用与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依靠与琴杆的配合以及木螺钉固定。

琴托与琴筒之间除两块垫板相连外,其他部位均无接触。

琴托除增加演奏时的稳定性外,还有助于琴筒的振动共鸣。

六角二胡的琴托有三块木板拼合而成,一块地板,两块侧板,随琴筒形状凹进去的地方有两小木粘盒,又称(耳朵)。

2、二胡的保护弓弦乐器大多都会有琴皮,制作的材料大多是红木等硬质木料,此类乐器与湿度有壹定的关系。

硬质木料的木质有壹定刚性,密度高,木质也细腻。

在壹湿壹干、空调暖气收燥的环境中,会造成木料内外应力不能平衡的情况下,这时候会发生表面烧丝,湿度稳定后又会消失,也可以点上502用砂纸打壹下,上些腊有条件的抛光。

因此硬质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它木质松很容易达到内外应力的平衡。

我们建议在二胡使用结束后,最好要将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软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

我们制作的高档二胡在木质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虫胶打磨,清抛光的工艺,这是壹种有著悠久历史的江南传统做法,对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护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强手感的舒适度。

所以只要用软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洁了。

有时间的话可以在琴身木质表面上些车腊或家具用腊,但壹定要擦干净,避免粘手。

二胡琴皮的保养是大家最关心的。

二胡琴皮如果在保养得体的情况下会有很长的寿命,前提是要经常使用,我们见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当,不经常使用而损坏的。

经常使用会使琴皮保持弹性,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们壹样经常锻炼,身体也就好,乐器的音色是不断使用,是拉出来的,不用不拉是不会好的,在平时使用的情况下,本身也是对乐器是壹种维护和保养。

正确的使用也是正确的保养。

有很多理论书籍或网络上的知识对琴皮提出了壹些保养和处理的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毕竟有差距,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差距并不小。

我从二胡制作的方面谈壹些二胡琴皮保养的知识。

以万春二胡为例,琴皮第壹道工序就是铲皮,目的是将粘在皮上的肉杂物等都去掉,铲皮要均匀,恰到好处,很关键,也很累人的壹道工序。

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稳定,这时有壹道关键工序就是烫皮,烫皮的目的:1.是稳定琴皮不让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缩。

2.是美观,是琴皮有光泽。

3.保护琴皮受湿度的影响。

套皮完成后就可以决定琴皮的使用情况。

第三道是鞔皮,前两道的工序做好就为鞔皮铺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匀,松紧恰当,难点是琴皮与琴筒的搭配,根据琴皮的情况处理琴筒,根据木料选择琴皮。

从这些工序来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两点: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会严重影响发音,对著光看的感觉就像壹滴油点到了纸上。

2.琴皮表面已经有处理。

我的祖父周荣庭就开创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

这些工序的处理都会对二胡的音色和使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对琴皮上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腊,有鳞片翘起也很正常,卷起的鳞片是随琴皮壹起振动的。

且不可用胶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气性,自然性,它会自然的适应使用环境,因此二胡确实有它的灵气所在。

如果在琴皮内外都给封住就会影响琴皮振动了。

琴皮鞔好后不可在对琴皮背面进行再处理,因为从琴筒后面对琴皮背面刮或打磨处理,会导致琴皮厚薄不均,严重会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尝试。

对音色的改变应该从弦,琴码,千金和音垫著手(见二胡使用和调试),知道它们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复调试,调节出自己满意理想的音色。

二胡在不用的时候要放些防蛀片,湿度高的地区再放些干燥剂,经常也要拿出二胡让透透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