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测量实验
骨盆宽
指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反映骨盆的发育,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不利
测量方法:测径规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距离
四肢周径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皮尺与四肢长轴垂直,皮尺松紧以
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每隔5cm测量一 次
四肢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取四肢左右对称自然伸展位,骨盆
实验内容:
一、姿势检查 1、直立姿势检查 2、脊柱形状检查 3、胸廓
形状检查 4、腿的形状检查 二、人体测量 三、生长发育评价 四、身体成分评价
良好姿势(侧面观)
• 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耳垂、 肩峰、股骨大转子、外踝前 方是否在同一垂线。
后面观
正常:双侧肩峰及肩胛下角平行 与脊柱垂直两横一竖。
脊柱侧弯检查
检查工具:铅锤线
偏移距离大于0.5cm 则存在脊柱侧弯
常见的有C形和S形
偏移距离 1~2cm
2~5cm
>5cm
侧弯程度 Ⅰ° Ⅱ° Ⅲ°
脊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侧弯曲测量:
测量工具:脊柱测量仪 测量方法:足跟、骶部和双侧肩胛紧靠立柱 正常:颈曲:深度在3~4cm;腰曲:深度在
2~2.5cm 简单检查法:令被测者背靠身高计立柱,站立
实验要求 :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将自身作为被检查者, 所得数据填入报告书。)力求做到结果客观, 分析评定准确。
注意事项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了解测量目的和方法 使用仪器前应进行校正 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
部位充分暴露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双侧同部位对比 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扁平胸:比值增大,常见于瘦弱型及慢性消耗 性疾病
桶状胸:比值减小,多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 喘
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下陷最深, 形似漏斗,见于佝偻病及先天性胸廓异常等
不对称胸:胸廓两侧不对称,见于胸膜疾病、 胸椎结核、发育畸形等
鸡胸
鸡胸:前后径大, 前后径与横径比小 于1,胸骨明显向前 方突出,见于佝偻 病
掌心朝前,五指并拢 测量工具:长钢尺
手足间距
又称站立摸高,高举右上肢,身体右侧贴墙站 立,测量右手中指尖摸墙的高度
体重
指身体的净重,儿童少年时期的体重随年龄而 增加;体重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
测量工具:杠杆秤或弹簧秤;使用前注意校准
BMI (body mass index)
分级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18.5~23.9
平均水平
24.0~27.9
增高
≥28.0
严重增高
脂肪厚度测量
要求同上,用内径卡尺或手指估测颈弯和腰弯 距立柱的距离;正常颈弯处约为3横指,腰弯 处约为2横指
胸廓形状
前后径测量:前点位于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 水平和前正中线交点;后点为前点同一水平棘 突处
横径测量:与前后径同一平面的胸廓两侧最宽 处之间的距离
婴幼儿胸廓横径与前后径基本相同;青年期后 约为4:3
测量目的:了解皮下脂肪多少,判断人体的肥 瘦,身体成分的组成部分,确定体型(肌肉型、 肥胖型、消瘦型)
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测试者用拇 食指捏起被测试者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通常两 指指距2~3cm ),皮 褶厚度计垂直置于捏起 的皮脂下1cm保持2秒后 读数。一般测量三次取 平均值,单位为mm
胸围
无倾斜,准确解剖位置,作标记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坐位或立位,上肢体侧自然下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 垂,肘伸展,前臂旋后,腕中 立位
同上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同上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手指伸展位
桡骨茎突到与尺骨茎突连线 到中指末端
腿型
检查方法:两足跟靠拢直立, 用内径卡尺测量两膝之间或 两足跟之间距离
正常:两足跟并拢时两膝能 靠拢,双膝间隙在1.5cm以下
“O”形腿:间隙增大,两足 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
“X”形腿:间隙减小,两膝 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
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成60°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 骶骨部及双侧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髂前上棘到内踝
髋关节中立位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伸展
脐到内踝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外侧关节间 隙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踝关节中立位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
臂长:221cm 手长:21cm
指距
指两臂侧平举时左右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双上肢侧平举,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 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部位:腋窝高、乳 头高、剑突高
胸廓扩张度:深呼气与 深吸气的胸围之差(正 常成人剑突处胸廓扩张 差6~8cm,经常锻炼者 可达8~10cm)
肩宽
指两侧肩峰之间距离,反映身体横向发育情况; 肩的宽窄对肩带肌肌力的发挥有一定影响
测量方法:用测径规测量双侧肩峰之间距离
注意: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双眼平视 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
水平读数
坐高
坐高:坐位时头顶至坐凳面的垂直距离;反映 躯干长短的指标;坐高和身高比例关系来评价 体型
测量方法: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部、 双侧肩胛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同测身高;两 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肢自然下垂,不 得支撑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坐
人体形态学测量
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初步掌握体检中姿势检查和形态测 量的内容、操作方法和分析评定。
了解形态指标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通过寻找体表测量点,测量身体各环节的长度、 围度等。
实验步骤:
1 做好测量的准备姿势 2、找到测量点 3、进行测量 4、记录数据
实验器材:
小皮尺、皮脂厚度计、内径卡尺、足长计、直 尺、脊柱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