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一:汽车服务与营销(一)人才培养目标1.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售后接待、管理、车辆鉴定、评估、保险、事故察勘理赔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熟练操作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又熟练运用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及技巧,获得国家颁发的汽车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对工作岗位及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细化。
如表:汽车维修诊断知识;掌握汽车售后服务作业流程及电脑操作;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准确了解客户需要,正确了解汽车故障现象;能够对车辆故障做初步的分析判断,正确填写报修通知单;正确出具接车单。
(二)培养能力(专业设置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1.专业设置情况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与2013年7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批设立,2014年8 月开始招生。
2•在校生规模目前有在校生7人,其中2015级7人。
3. 课程设置情况本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健康》、《英语》、《军训与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汽车零件的识读》、《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控制基础》、《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汽车底盘技术及检修》、《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汽车营销基础及实务》、《汽车推销技巧》、《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与经营管理》、《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维修接待》。
本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有:《使用手动工具零件加工》、《汽车驾驶实习》、《汽车售后服务及营销实训》、《企业顶岗与毕业实践》。
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有:《普通话》、《汽车服务礼仪》、《汽车文化》、《汽车营销心理学》、《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信贷与租赁》、《汽车平面广告设计》。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1•教学经费投入用于于本专业的教师培训费用2万元、用于实验实训5万元、用于课程开发费用1万元。
2•教学设备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设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营销仿真实训室等。
各实训室配置如表3、表4、表5、表6:图1汽车实训基地图2汽车营销仿真实训室教师队伍建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现有8 人,其中,专任教师5 人,兼职教师3 人,专兼职比为5:3 (62.5%:37.5% )。
学历结构:团队成员中现有硕士3 人,本科4 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3 人,占60% 。
年龄结构:团队成员中,45 岁以上1 人,35—45 岁5 人,35 岁以下2 人。
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年龄梯队。
职称结构:团队成员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 人,讲师1 人,助理讲师3 人。
兼职教师中,技师1 人,高级工2 人。
双师结构:团队成员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企业经历,双师比例40% 。
4、实习基地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办学中一直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习实训教学提供了便利和稳定的条件。
我院先后与枣庄东鑫汽贸、莒州大众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滕州天元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青岛轮库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校企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训基地。
2015 年与山东广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五征集团签订了冠名订单班。
同时,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派互聘”协议,制定并实施了两类人员的相互交流挂职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
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实训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学组织格局。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目前学院各个教室都安装了教学一体机,可以满足视频教学的需要。
专业机房安装了景格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及汽车营销技能机试系统,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实训、考核及自我评价。
专业教师开展系列微课建设,将课堂教学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学院还采购了幕课资源平台,同学们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拓展学习。
同时,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以供学生进行课余学习。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1.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了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的教学计划,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学院成立了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年开展一次专业会议,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结合地域文化背景,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强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礼仪教学;加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2. 合作办学学院进一步深入“订单培养”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山东广汇、山东五征)等。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深入挖掘合作企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3. 教学管理学院采取四项措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重视过程管理。
追求科学规范的常规教学,努力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到向管理要质量。
旨在为鲁南地区及周边的培养大批合格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制定并执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规范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
制定并执行学生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制定并执行院级领导联系系部、处系负责人联系班级制度,全面提升系部、班级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制定并执行院级领导月带班、处系负责人周值班制度,全面提高学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涉及汽车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员需求量持续上升,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将成为重点建设专业。
1. 专业建设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利用地方区域经济产业链支持,优化教学资源。
遵循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发展规律,研究行业企业技术等级、产业价值链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确定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专业建设规划。
2. 结合周边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 〕6 号为指引,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
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3.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重点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新车销售、汽车维修、零部件供应、保险理赔服务以及二手车评估及销售等工作岗位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专业专任教师不足,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在机械工程系担任汽车专业教学的只有5 人,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师科研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措施:1.1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引进高学历技能型专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更好的满足专业课教学。
1.2 建立专职教师到汽修企业和4S 店顶岗锻炼的机制,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对行业新技术的学习,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应汽车企业岗位要求。
1.3 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及技能比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4 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2.实验实训设备不足且更新较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尚不具备独立的汽车营销实训室,不能满足营销技能教学需求;专业教学与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的贴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措施:2.1 为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强化实习实训条件。
在校内,建议投资建设汽车营销实训中心,定期更新引进实验实训设备,定期对现有实验实训设备进行维护。
2.2 提高新进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加大实验实训课程开设比例。
在今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对外提供服务的“校中厂”,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2.3 努力开辟滕州汽车4S 店作为实训基地,多和滕州本地的汽修企业、4S 店加强联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提高专业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接轨。
与企业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开展学生实习、教师锻炼和技术合作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