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李明华(本文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建议病人不得自行使用,否则后果自负)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从用单味药开始的。
随着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病因病机的理解,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几千年来累计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枚不胜数,现将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剂介绍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具有拟肾上腺素及兴奋中枢的作用;麻黄挥发油能促进发汗并有解热作用;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干姜3g 甘草6g 桂枝6g 半夏9g 五味子3g【功用】解表蠲饮、平喘止咳【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过敏性哮喘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4g 甘草5g 杏仁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3枚【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 黄芩4.5g 款冬花9g 桑白皮9g 苏子6g 半夏9g 杏仁4.5g 甘草3g【功效】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药理研究】本方中的麻黄和黄芩有协同作用,麻黄含有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黄芩的主要有效成份为黄酮类,已从黄芩中提取了40余种黄酮,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包括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甙(wogonin-7-O-glucuronide)、千层纸素A(oxoxylinA)、黄素新素Ⅱ(skulleapflavoneⅡ)•及白杨素(chrysin)等。
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有抑菌、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解热镇静、降脂、抗乙酰胆碱和抗儿茶酰胺等作用,而在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与黄芩的抗炎、抗过敏、抗乙酰胆碱和免疫抑制等药理机制有关:黄芩素具有一个与色甘酸二钠一样的色酮环,它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研究发现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多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过程,AA•是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主要前体,黄芩甙、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均可在不同部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黄芩素则可显著抑制白细胞三烯B4的合成,黄芩的上述作用是抗气道炎症的主要机制。
动物实验表明黄芩甙和黄芩素可以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可以显著抑制变应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离体肺条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其药理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的释放有关。
研究表明,灌服黄芩甙50mg/kg一周后,对蛋白致敏豚鼠吸入变应原所致过敏性休克也有明显保护效果。
黄芩素与黄芩甙对豚鼠、小鼠的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及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此外,黄芩甙和黄芩素均对动物实验性过敏性哮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黄芩抗过敏性哮喘的药理机制也可能与黄芩素的抗组胺和抗乙酰胆碱等作用有关。
研究发现黄芩甙和黄芩素均不影响变应原和抗体的结合,其显著抑制变应原诱发的致敏豚鼠肺条的炎性介质的释放的药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方中的白果含有BN52021,为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杏仁、半夏均有明显镇咳作用;桑白皮镇静,苏子能定喘。
五、麻杏石甘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5g 杏仁9g 石膏18g甘草6g【功效】清热、宣肺、平喘【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本方有以下作用:①平喘:是麻黄碱舒张支气管的结果;②祛痰镇咳:是杏仁的有效成分氢氰酸的作用;③抗过敏的作用:麻黄碱等具有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甘草也具有抗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六、玉屏风散(元·《丹溪心法》)【组成】防风30g 黄芪30g,白术60g【用法】研末,每服9g,加姜三片,煎服或冲服【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用于肺虚型过敏性哮喘缓解期(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的缓解期比较接近)【药理研究】现代医学对该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增强免疫功能,能明显增强小鼠被环磷酰胺所抑制的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的成熟,并可抑制IgE的合成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实验表明本方可以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PFC免疫反应有双向调节作用。
七、厚朴麻黄汤(汉·《金匮要略》)【组成】厚朴9g 麻黄12g 石膏9g 杏仁10g 半夏10g 干姜6g 细辛6g 小麦30g 五味子6g【用法】加水1200ml,先煮小麦熟,去渣,加药煎至300ml,去渣,温服100ml,日三次。
【功效】散寒祛饮、降逆清热【主治】过敏性哮喘,咳而火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能拮抗乙酰甲胆碱、组胺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此外厚朴具有抗TXB2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八、冷哮丸(清·《张氏医通》)【组成】麻黄30g 川乌30g 细辛30g 蜀椒30g 白矾30g牙皂30g 半夏30g 胆南星30g 杏仁30g 甘草30g 紫菀60g 款冬花60g【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姜汁调六曲末打糊为丸。
每服6g,日服1-2次。
【功效】温肺散寒、祛痰平喘【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分析】方用麻黄、杏仁、细辛温肺平喘,配以半夏、南星、牙皂祛痰化饮,为其配伍特点。
本方不可久用,免伤正气。
体质极度虚弱者、孕妇以及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禁用九、蠲哮汤(现代方)【组成】葶苈子10g青皮10g陈皮10g槟榔10g大黄10g生姜10g牡荆子15g鬼箭羽15g 【功效】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分析】方中葶苈子、青皮、陈皮、槟榔、牡荆子泻肺除壅,俾气顺痰降,气升痰消。
肺与大肠相表里,哮证发作,多因肺气壅滞而致腑气不通,以致浊气不降,加重肺气之壅滞,而致过敏性哮喘难以缓解,故方中伍以大黄以通腑气,腑气通则肺气自降。
鬼箭羽活血祛瘀,且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过敏性哮喘之作,多因外感诱发,伍以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内散水饮,且能防葶苈子、大黄苦寒伤胃之弊。
全方合用,共奏泻肺除壅、涤痰祛痰、利气平喘之功。
十、固本咳喘片(现代方)【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
【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3片。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主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脾虚型。
【分析】本方是在补脾益气常用的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基础上加麦冬而成、宜用于脾虚型过敏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其表现为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清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在其缓解期如夏末、秋初起服为宜。
十一、补肾防喘片(现代方)【组成】附片、补骨脂、生地、熟地、肉苁蓉、仙灵脾等。
【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4~6片。
【功效】温肾补阳。
【主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肾阳虚型【分析】方中附片、补骨脂、肉苁蓉、仙灵脾温补肾阳,生地、熟地滋阴益精。
宜作冬病夏治的过敏性哮喘缓解期治疗,其疗程以3个月为宜。
十二、蛤蚧定喘丸(现代方)【组成】蛤蚧、鳖甲、黄连、黄芩、石膏、麦门冬、百合、紫菀、瓜蒌仁、紫苏子、麻黄、苦杏仁、甘草。
【用法】口服。
一日2次,一次1丸。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定喘。
【主治】过敏性哮喘(肺肾两虚型)【分析】本方以蛤蚧补肺益肾、摄纳肾气为主药以定喘。
以鳖甲、麦冬、百合滋补肺阴、生津润燥、除蒸退热,故对肺肾两虚所致咳喘之证有较好疗效。
本品为润肺益肾之剂,故对风寒外邪所致及实热者忌用。
十三、人参蛤蚧散(元·《卫生宝鉴》)【组成】蛤蚧1对杏仁150g 甘草150g 知母60g 桑白皮60g 人参60g 茯苓60g 贝母60g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g,日服2次。
【功效】补肺清热、化痰定喘【主治】过敏性哮喘(肺肾不足型)【分析】方用人参、蛤蚧补肺肾、定喘急,佐以杏仁、贝母化痰止咳,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为其配伍特点。
不宜用于外感引起的咳喘。
十四、金匮肾气丸(汉·《金匮要略》)【组成】地黄240 g 山茱萸120 g 山药120g 泽泻90g 茯苓90g 丹皮90g 肉桂30g 附子(炮)30g【用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一日三次【功效】温补肾气【主治】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肾气不足型)【药理研究】附子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某些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煎液能提高动物的耐寒能力。
十五、六味地黄丸(宋·《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地黄24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用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g,空服淡盐汤送下,小儿每服1.5-3g,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功效】滋养肾阴【主治】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肾阴不足型)【药理研究】本方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有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糖皮质激素所致小鼠肾上腺皮质、胸腺萎缩有恢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