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
2、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
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 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 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
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
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2)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邓学钧主编,2008.5《路基路面工程》,沙爱民主编,2011.33、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1)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2)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3)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4)拟定2 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4、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资料,初步拟定2 种路面方案,并对这2 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以初始修建费为依据,每种材料的单价见附录中表3 所示);(2)要求计算每种代表车型的轴载换算系数(共两种:一种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另一种为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
(3)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应明确标示出每种材料的名称、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
并列出路面结构验算过程。
5、附录(1)2015 年材料单价表表3 2015 年材料单价表一、确定车道数序号汽车型号日交通量小客车转换系数当量小客车(pcu/d)1 桑塔纳6228.495 1 6228.4952 五十铃10723.05 1.5 16084.583 解放CA10B 5587.14 2.5 13967.854 黄河JN150 2284.035 2.5 5710.0885 黄河JN162 479.115 2.5 1197.7886 交通SH361 45.63 4 182.52合计43371.32设计年限末交通量设计年限小时交通量为(其中 D=0.5,K=12.5%)服务水平等级v/C值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最大服务交通量[ pcu/(h·ln)]一v/C≤0.35 750 730 700 二0.35< v/C≤0.551200 1150 1100三0.55<v/C≤0.751650 1600 1500四0.75< v/C≤0.901980 1850 1800五0.90<v/C≤1.002200 2100 2000 六v/C >1.00 0~2100 0~2200 0~2000结论:高速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则车道数取双向六车道故采用八车道。
二、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1、查阅规范,知南京地区地处Ⅳ2区,地下水位临界高度分别是:H1=1.6-1.7 取1.65H2=1.1-1.2 取1.15H3=0.8-0.9 取0.852、按路基相对高度预估该路段路基相对高度为1.1+0.5=1.6米,H2<H<H1,属于中湿类。
3、确定平均稠度查阅规范,知Wc在0.95到1.10之间,去中值1.025.4、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查表F.0.3知,Wc=1.00时为27MPa;当Wc=1.05时为29MPa,内插得自然回弹模量为28MPa。
5、故对土基进行处理,使之回弹模量达到42 MPa。
6、改善措施规范规定:可以采用换填砂、砂砾、碎石等材料处理地基,或掺入消石灰、固化材料处理。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进行综合处治。
对于该处,采用5%石灰进行拌合并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并现场测试达到要求的40Mpa以上后即可。
三、累计当量轴载的计算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2、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轴载换算2车型 Pj(KN) C1 C2 nj(次/日) N ’(次/日)解放CA10B 前轴 19.4 1 18.5 5587.14 0.21 后轴 60.85 1 1 5587.14 105.02 黄河JN150 前轴 49 1 18.5 2284.035 140.42 后轴 101.6 1 1 2284.035 2593.30 黄河JN162 前轴 59.5 1 18.5 479.115 139.23 后轴 115 1 1 479.115 1465.62 交通SH361 前轴 60 1 18.5 45.63 14.18 后轴110*23145.63586.87 合计 5044.86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约为1400(辆/d/车道)综上: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37万次。
2、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750万次。
3、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为1400(辆/d/车道) 故评定交通等级为重交通。
()[]()[]1749901835.086.504408.0365108.0113651115=⨯⨯=⨯⨯=⨯-+⨯-+ηγγN N te ()[]()[]1737185635.02.500808.0365108.0113651115=⨯⨯=⨯⨯=⨯-+⨯-+ηγγN N te三、设计指标的确定1)设计弯沉值ld设计弯沉值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
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Ac=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As=1.0,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取Ab=1.0。
计算弯沉值及层底拉应力时,Ne=1.75×10^7(次/车道)Ld=600(Ne )^(-0.2)AcAsAb=600*(1.75*10^7)^-0.2*1.0*1.0*1.0=21.4(0.01mm)2)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ss kr σσ=(δR 为材料容许拉应力,δs 为材料极限劈裂强度,Ks 为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抗拉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 的极限抗拉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的材料龄期为180d 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s=0.09Ne^(0.22)/Ac=3.53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0.35Ne^(0.11)/Ac=2.19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0.45Ne^(0.11)/Ac=2.82材料参数参考资料:四、路面结构方案方案一(半刚性基层路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水泥稳定碎石 xx mm------------------------------------------------二灰碎石 210 mm------------------------------------------------新建路基表7、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表*******************************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材料参数: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4 (0.01mm)H( 4 )= 200 mm LS= 21.9 (0.01mm)H( 4 )= 250 mm LS= 19.6 (0.01mm)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21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1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210 mm(仅考虑弯沉)H( 4 )= 21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4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5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9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3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82.5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46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2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81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41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211 (MPa)最终路面结构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水泥稳定碎石 210 mm------------------------------------------------二灰碎石 210 mm------------------------------------------------新建路基方案二(复合式路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80mm------------------------------------------------级配碎石碎石 160 mm------------------------------------------------水稳碎石 xx mm------------------------------------------------新建路基材料参数如下:*******************************公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5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5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4 (0.01mm)H( 5 )= 350 mm LS= 22.8 (0.01mm)H( 5 )= 400 mm LS= 20.9 (0.01mm)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5 )= 386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86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5 )= 386 mm(仅考虑弯沉)H( 5 )= 386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级配碎石 160 mm----------------------------------------水泥石灰稳定碎石 390 mm----------------------------------------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7.4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0.8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5.7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292.5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98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4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134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73 (MPa)五、层间处理1、沥青层之间设置黏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其沥青洒布量宜为0.3-0.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