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汤用验张立

桂枝汤用验张立

桂枝汤用验张立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冠”之美誉。

该方由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五味药物组成。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合营,两药相配调和营卫;生姜配桂枝,辛温通阳,发散卫分风邪;大枣配芍药酸甘化阴,以滋养营分之阴,益阴和营;炙甘草温中益气,兼调和营卫,谐和阴阳。

方中药物简练,但配伍严谨,内涵丰富;散中有补,升中有降,刚柔相济。

柯韵伯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表虚证。

因体质虚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

主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组成的类方有29个之多,说明桂枝汤应用之广。

现就跟师学习中,张立老师应用该方验案举隅如下:
1 治疗汗证
汤某,男,38岁,2003年11月20日就诊。

患者自述每日汗出,吃饭、活动时尤甚,汗出如雨,浸湿衣服,汗出恶风,已有3月。

曾用当归六黄汤,无效。

其饮食二便无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牡蛎20g、浮小麦30g、生姜5片、大枣6枚。

4付水煎服。

11月25日复诊,服上方后汗出明显减少,恶风亦减。

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5付告愈。

按: 本例汗出曾服当归六黄汤无效,观其脉证,无阴虚内热,实属营卫不和,肌表不固。

故以桂枝汤和玉屏风散调和营卫,固表止汗而收效。

桂枝汤可双向调节,“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2 治疗面瘫
郑某,女,19岁,2003年2月14日就诊。

患者自述左面部麻木、僵滞两天。

症见左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口角歪向右侧,鼓腮不能,漏水、漏气。

自汗出,舌淡白,脉浮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全蝎6g、地龙10g、白附子6g、僵蚕10g、菊花10g、葛根20g、白芷10g、独活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以上方为主共服10付,痊愈。

按: 桂枝汤加葛根,升津养筋,和营养血,意在扶正以祛邪。

合牵正散以祛风化痰,牵正通络,而收全功。

葛根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现代临床广泛用治各类神经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症。

3 治疗颈椎病
吴某,男,43岁,2002年11月11日就诊。

自述头晕,颈肩疼痛间发3年。

经常因受凉、工作劳累而引起头晕,颈肩疼痛,时感手臂麻木,恶风怕冷。

颈椎拍X光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 3 、C 4 、C 5 钩椎关节变尖。

舌淡苔白微腻,脉细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30g、生甘草6g、葛根20g、羌活10g、川芎10g、威灵仙20g、桑枝15g、姜黄15g、桔梗10g。

4付水煎服。

11月18日复诊,服上方后头晕、手麻、颈肩疼痛减轻,舌脉同前,守方加秦艽15g,又服5付。

3月后随访未发。

按: 桂枝加葛根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

该案为颈椎病,头晕手麻,肩臂疼痛,而无汗出恶风。

属于气血不和,筋脉失养。

桂枝加葛根汤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方中加入羌活、威灵
仙、萆等祛风除湿,散风通络。

配川芎、姜黄、桑枝行气活血,疏经通脉,全方调和气血,舒筋通络,取得近期疗效。

4 治疗体虚易感
谭某,女,10岁,2003年11月14日初诊。

患者经常感冒,体质虚弱,平素易出汗,稍受风寒即鼻塞、流清涕、咳嗽,纳食不佳。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女贞子15g、焦三仙各15g、浮小麦20g、苍耳子10g、生姜3片、大枣3 枚。

7付水煎服,2天1付。

2004年6月告服药后汗出少,很少感冒。

按: 体虚易感冒者多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益阴合营,补气固表。

加女贞子、焦三仙补益脾肾,促脾胃运化,培土生金。

扶正则可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方对体虚易感者疗效好。

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

5 治疗痹证
王某,男,57岁,2003年8月23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发凉1年。

自觉冷风直吹双膝以下至踝部,经常恶风怕冷,且时时感觉汗出,汗出则更加恶风。

曾服温补肾阳散寒之品,症状无明显缓解。

触双下肢肌肤汗出但温度不低,皮色无异常,舌红苔白腻,左脉弦。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附子10g、葛根20g、鸡血藤30g、吴茱萸6g、干姜6g、茯苓15g、牛膝15g、浮小麦30g。

4付水煎服。

8月28日复诊,上
症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守方继服,共服15付告愈。

按: 该案曾用温补肾阳散寒之品,但效果不显,实属于营卫不调,寒滞经脉。

治当调和营卫,温经扶阳。

桂枝汤加附子合玉屏风散有固阳摄阴,祛风止汗之功,加干姜、吴茱萸、鸡血藤、牛膝、当归温经活血养血,全方共奏调和营卫,温经扶阳。

虽舌红苔白腻,左脉弦,看似实热证,此乃真寒假热。

6 治疗过敏性鼻炎
朱某,女,48岁,2001年12月21日初诊。

就诊时阵发性的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反复缠绵3年,季节变化时加重。

常年服用鼻炎康,点滴鼻液。

伴汗出恶风,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蜂房15g、蝉蜕10g、苍耳子10g、辛夷10g、补骨脂15g、生姜5片、大枣6枚。

水煎服4付。

12月25日复诊,服药后上症减轻,为巩固疗效,上方加女贞子15g、菟丝子15g,从冬至起连服1个月。

2002年6月21日三诊,经服药,症状大为改善,要求继续服药。

从7月11日起又服药1个月,病愈。

按: 过敏性鼻炎,多由于素体肺气不足,寒邪凝滞,脾肾虚弱。

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固护卫表,疏风宣肺,又加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补益脾肾。

蜂房药理研究可提高免疫力,临床应用使肺卫肌表坚固,可抵御风寒入侵,鼻炎得以治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