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通用9篇)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活动总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篇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乐平中心小学于20xx年4月21~22日举行了全镇小学教学技能比赛暨语文、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
为使本次活动达到公平公正及交流学习和培养教学能手为一体的活动目的,我校提前下发关于开展乐平镇20xx年小学教学技能比赛暨语文、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的通知,并要求各片区中心校通过开展相应的选拔评比活动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全镇比赛。
在各片区中心校和镇中心小学的严密组织下,经过各校层层选拔、评比推荐,全镇共推出了来自不同学校的11位优秀教师参加了本次竞赛。
在本次活动中,为使评选过程做到公开透明,活动中允许前面的参赛教师听取后面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鼓励不同学校的教师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学观摩,不少学校的教师参与了教学观摩的全过程,参与者分别扮演着学习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由镇中心校组成的评委们始终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对待本次评选活动。
评委们通过认真听课、精心记录、仔细甄别、准确评价,最后评出了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1名,三等奖1名。
优秀奖共计5名。
(获奖教师见附表)。
此次评选活动中,参赛教师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应用上,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评选活动,各参赛和听课的老师会从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会将感悟到的、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对全面提高我镇小学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篇2上周,我校语文教师语文“课内比教学”优质课如期举行。
比赛结果周一已经揭晓。
14位语文教师的课各有千秋,展示了许多亮点。
他们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是值得学习的:1、参赛课教学设计大多数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最可喜的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教学提纲挈领,过程有条不紊。
2、课堂导入合理恰当。
这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各位老师都在自己执教的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出了效果。
这也是与去年优质课比赛大有进步的一个方面,这是老师们平常注重了理论学习的突出表现。
如:郑华珍老师猜谜导入。
龚太飞老师播放音乐导入,自然流畅。
何小伟老师从MTV上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导入,对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很有作用。
3、能渗透创新教学的理念。
陈金华、何影娟等老师都能引导学生质疑,注重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重视课文插图的运用。
金铭老师能让学生结合文中插图认识字母。
5、多数参赛教师潜质优良,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作为我们本校的比赛,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小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
1、对课标了解不到位。
低段忽视了字词教学,大多数教师对字词的教学只是检查一遍,没做重点指导。
试想:如果这是之前没有老师上过的课文,学生能认识这些生字词吗?字都不认识,能读通课文吗?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同样重要。
低段、高段阅读教学究竟有何区别?低段重点是字词教学对于课文内容:了解————理解————揣摩(低)(中)(高)高段:阅读不但要理解,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感知——感悟——感受——揣摩的过程,很多老师只重视理解,忽略对表达方法的学习。
2、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
有些老师对课文的重难点没把握准确。
3、品读重点词句浅尝辄止,学生没有把文字背后藏着的东西读懂。
4、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还是不够,牵制得过多,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给学生真正自读自悟、思考交流的充足时间,许多合作、自学环节都是蜻蜓点水,走了过场。
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老师们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
4、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灵活、很难看到精彩的课堂随机生成,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引领、提升等作用发挥不太理想,多数教师面对课堂生成还是很被动、很无奈。
比如:很多老师课堂的过渡语言生硬、甚至让人感觉突兀等。
5、朗读指导没有实效。
好像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6、竞赛课堂出现教师把生字读错、写错,把问题提错,把板书写错,把意思表达错的现象,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的。
7、课堂评价语单一,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竞赛课堂的课前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优质课比赛是一次大练兵,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扬长避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各位教师都能够把本次的比赛结果当作今后奋斗的一个新起点,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不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篇3上一周语文优质课结束了,就等我总结了,总结完了,就圆满了。
其实圆不圆满得大家说了算!我从两个方面作本次的发言:我如何理解语文教学,本次优质课点评。
我曾经看到过一份五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大约三百字的课文,这位教师设计出来的作业就有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字义组词、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近反义词、解释带点字并选择两个造句、补充句子、仿写句子、修改病句、关联词造句、摘抄文中成语、情境实践、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200字、你知道哪些描写植物的成语(至少八条),哇,汤汤水水一大堆,可以治慢性胃炎了。
我问那老师:干嘛这么多?他说,我也不想布置这么多,但怕学生做不来作业。
这实际上是大多数老师都有的一个心结,一方面不想满堂灌,一方面又不敢放手,生怕学生没掌握。
现在铺天盖地都是课改,什么三维目标,什么以人为本,什么回归生活,我不懂,真不懂,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就是越简单越好,老师少讲点儿,学生多读点儿,多说点儿,多写点儿。
能五分钟让学生明白决不能用六分钟。
千万别刁难学生,别神神秘秘,把你要做什么直接告诉学生。
有的会认为什么都说了,学生都知道了,我还上什么课呀?那不是好事么,学生都知道了,他们可以看课外书,你可以玩了,不好么?课上完了,作业呢?就写字,还要背点书,还有要写写日记,三两句话也成。
别怕,我每学期都这样过来的,学生差不到哪儿去。
越到后边越有冲劲。
第二个方面,本次赛课点评,说点评有点儿大言不惭,因为我上课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里只是个人意见,说出来大家共勉,不对的大家笑笑完事儿。
我总的感觉是各位参赛老师很不容易,只不过我们听课的也不容易,冻了三天。
我这里不说大话,说点实在的。
听一堂课听什么?我看两个方面:教师在做什么,学生在做什么。
先说教师,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看的,一是课堂氛围的营造,二是对课堂的掌控力。
三是教师的语文功底。
一是课堂氛围的营造。
这需要教师有激情,有亲和力。
激情很重要,说明你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学生。
一个语文老师没激情那就甭上课了。
这次赛课,我认为袁书华老师是最有激情的,挺好。
再说亲和力,王莉老师给我的印象很好,她能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神态来调动学生情绪,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拘束,发言涌跃,气氛热烈。
还有邓明兰、谭晓玲、向丽老师都挺有亲和力。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表扬”。
这是这次赛课表现出来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很多老师基本没有表扬,我印象中,只有王莉和向丽老师在对学生不断的表扬,其他老师很少表扬学生,有的甚至整堂课没表扬过学生一次。
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地方。
二是对课堂的掌控力。
就是语速的控制,表情神态,目光的控制,对全班同学的关注度。
这一点上,刘晶旭老师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如果我是个学生就特喜欢像她这样的老师上课。
另外谭晓玲老师,冉光鹏老师这方面也做得不错。
三是教师的语文功底。
这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陈华蓉老师上的《生命,生命》这一课就特难,因为这是一篇散文,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很难。
还有《凡卡》这一课,描写乡村夜晚的宁静,优美,怎么就让凡卡快乐了?向学生讲解这段也挺能表现老师功底的。
所以说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这点儿很重要。
再说学生。
学生在做什么?谭晓林主任提出的语文教学读思练教学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流程,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就是读书,思考,练习,全是学生做的事儿。
这一次课赛,学生这个环节也是失败的。
老师说上半截,学生接下半截,一节课热热闹闹,实际学生没事做。
老师不让他们做,他们做事了我去干什么?别管它什么优质课,公开课,得让学生有事儿做,得让学生动脑子。
十分钟能把课文讲完就讲完,让学生做点儿事是最好的。
别怕,别人不欣赏那是他水平低。
好了,现在完了,圆满了!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篇4九月十五日我和周兰兰老师有幸能够代表冀州中学参加河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的观摩,首先感谢学校和语文组对于我们两人的培养,我们在这次观摩中也对语文教学和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面我就把观摩这次优质课的感受向各位领导汇报。
河北省教科所组织这次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实行了两年的新课标理念深入课堂,所以把各地区市一中的优秀教师聚集起来,选择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文体,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把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展现给老师看。
通过观摩,我们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引发了我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几个思考:(1)如何让语文课堂多一些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我们的课堂如何焕发出“语文味”?教科所的专家做了一个雕塑的比方: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同样的道理,要让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就要舍弃那些不是语文或者不具有“语文味儿”的东西,就要删繁就简,使我们的课堂“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这样,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语文味。
科技说明文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厌烦的课文,这种课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
如何让它充满语文味呢?本次比赛中石家庄二中的杨继光老师对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科技文《中国建筑的特点》的演绎,就充满了语文味。
首先把十五张图片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去寻找哪些图片和课文中的中国建筑特点相符。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找出了五幅图片,说这就是课本上的中国建筑。
但是杨老师把五大建筑的国家展示给大家看时却让大家目瞪口呆。
五幅图片分别出自越南、韩国、日本、蒙古、中国。
杨老师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片迷惑了同学们的眼睛,我们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否真的和周边国家完全一致,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结合图片对照原文找一找。
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揪住了孩子们的心,认真的走进文本,删繁就简,抓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寻找异同点,圈点批注,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