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轧制原理复习题2

轧制原理复习题2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过程。

纵轧:二轧辊轴线平行,转向相反,轧件运动方向与轧辊轴线垂直。

斜轧:轧辊轴线不平行,即在空间交成一个角度,轧辊转向相同,轧件作螺旋运动。

横轧:轧辊轴线平行,但转向相同,轧件仅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没有直线运动。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入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产品的压力加工过程。

简单轧制过程:轧制时上下辊径相同,转速相等,轧辊无切槽,均为传动辊,无外加张力或推力,轧辊为刚性的。

变形区概念: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几何变形区:轧件直接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物理变形区:轧件间接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变形系数:轧前轧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的变形。

压下系数:η=H/h 宽展系数:β(ω)= b/B 延伸系数: μ ( λ )=l/L总延伸系数与总压下率(累积压下率)设轧件原始面积为F0 ,经过n 道次轧制后面积为Fn ,则咬入:依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入辊缝的现象1)减小咬入角α途径(1)增加辊径D ;(2)减小压下量△h ;2)生产实际中减小咬入角α措施;(l )小头进钢(2)强迫咬入。

(3)带钢压下(4)无头轧制。

2.提高摩擦角β的途径及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措施1)提高摩擦角β的途径(1)影响β(摩擦系数f )的因素①金属种类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②工具表面状态和材质的影响 ③轧制温度的影响④轧制速度的影响(2)提高途径①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②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3)实际生产中提高摩擦的措施①热轧时在轧制前几道次的轧辊上刻痕、堆焊;冷轧时,不涂油或涂粘度系数小的油。

②去除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

③调速轧制。

金属向入口侧流动容易——后滑区,金属向出口侧流动较难——前滑区。

中性面偏向出口侧中性角:中性面对应的圆心角前滑+后滑——延伸。

第2章 轧制过程中的宽展研究宽展的意义1.制定合理的压下规程确定成品、坯料尺寸;n n F F bh BH L l 0===∑μHh H n -∑=ε进行合理的孔型及压下规程设计;2.提高产品质量影响宽展的因素1.高向移位体积(压下的金属体积);2.变形区内的轧件变形的纵横阻力比(变形区内轧件的应力状态)。

影响轧件变形的基本因素分析1.变形区形状的影响l /B2.轧辊形状的影响影响宽展的工艺因素1.相对压下量△h/H 或压下量(△h)的影响2.轧辊辊径D的影响3.轧件宽度的影响4.摩擦系数f的影响1)轧制温度对宽展的影响2)轧制速度的影响3)轧辊表面状态的影响4)轧件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5)轧辊的化学成分对宽展的影响5.轧制道次n的影响6.张力的影响孔型轧制时宽展的特点1.沿轧件宽向压下量不均匀2.孔型侧壁斜度的影响3.轧件与轧辊接触非同时性4.轧制时速差现象第3章轧制过程中的前滑和后滑前滑(现象):轧制时,轧件的出口速度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

后滑(现象):轧制时,轧件的入口速度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的水平分量。

前滑值:通常将轧件出口速度与对应点的轧辊的线速度之差与轧辊线速度之比值称为前滑值。

即后滑值:指轧件入口速度与轧辊在该点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之差同轧辊圆周速度水平分量之比值。

剩余摩擦力:摩擦力除了克服一切咬入阻力外还有剩余。

影响前滑的因素1)压下率(ε=△h/H)的影响ε↑,Sh ↑。

2)轧件厚度的影响轧后轧件厚度h ↓,Sh ↑3)辊径D的影响D ↑,α↓, Sh ↑。

4)摩擦系数 f 的影响摩擦系数f ↑,剩余摩擦力↑,Sh ↑ 5 )轧件宽度的影响6)张力的影响Qh ↑,金属向前滑区流动阻力减少,Sh ↑;QH ↑,金属向后滑区流动阻力减少,SH ↑。

7)孔型形状的影响连轧关系:连轧时轧件在轧制线上每一机架的秒流量保持相等的这种关系。

连轧常数:轧件在各机架轧制时的秒流量相等,即为一个常数,该常数称为连轧常数。

堆钢轧制利:头尾尺寸均匀弊:容易折叠、缠辊、跑偏。

拉钢轧制利:不会出现因堆钢而产生事故;弊:轧件头、中、尾尺寸不均。

堆拉系数K:轧件出、入口处的秒流量之比。

堆拉率ε:轧件出、入口秒流量体积差的相对值。

第4章轧制单位压力的计算轧制压力:是指测压仪在压下螺丝下实测的总压力。

即轧件给轧辊的总压力的垂直分量。

研究单位压力p的意义1)通过研究p在接触弧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得出P的分布规律。

2)是工艺设计计算的基础1确定p的方法1)理论法: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变形区内p的分布形式和大小),用计算公式(工程法或平截面法)确定p2)实测法: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把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或直接送往测量仪器把它记录下来,用实测的轧制总压力除以接触面积,求出平均单位压力p;3)经验公式和图表法:根据大量的实测统计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建立经验公式或图表。

影响单位压力的主要因素1.变形抗力σs 的影响σs ↑,p↑。

1)影响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的影响(2)变形温度的影响(3)变形速度的影响,随热轧时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抗力升高。

(4)变形程度的影响2.压下率ε的影响3. 轧件厚度H(h)的影响H(h)↓,变形渗透,p↑。

4.辊径D的影响D↑,p ↑。

5.摩擦的影响f↑,p↑。

6.张力q的影响张力q ↑,p ↓。

第五章轧制压力计算接触面水平投影面积的计算Ekelund公式几点说明:1)该式是半经验公式,适用于热轧条件下的开坯,板带轧制时前几个道次及型材轧制时的轧制压力计算;2)该式考虑了合金元素对k的影响,也适用于合金钢轧制;3)在型材轧制时,变形区参数用平均值带入计算.第六章轧制力矩及功率MD= M(轧制)+ Mf + M0 + MdMD:主电机轴上的传动力矩;M(轧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轧制力矩,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力矩。

M (轧制)= Mz / i ;Mf :克服轧制时发生在轧辊轴承,传动机构等的附加摩擦力矩。

M0:空转力矩,克服轧机空转时,由于各转动件的重量所产生的摩擦力矩。

Md:动力矩,克服轧制时速度变化时各部件的惯性力所产生的力矩。

i :电机与轧辊之间的传动比。

即减速箱的减速比静力矩(轧机作匀速旋转时所需的力矩):Mc= M(轧制)+ Mf + M03.轧机的效率(有效系数):η0= M(轧制)/Mc ×100%一般轧机的效率η0 = 0.5~0.95。

单位能耗曲线:表示每吨产品的能量消耗与总延伸系数(型、线材)或板带厚度(板带材)之间的关系空转力矩:是指克服空载转动轧机主机列时,旋转体的重量在各自不同的轴颈直径处产生的摩擦力矩.负荷图概念:反应轧机负荷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称为负荷图静力矩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称为静负荷图第七章轧制时的弹塑性曲线1.在热轧板带时,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成品厚度变薄,根据P-H图试分析其原因,并找出三种调整方法。

2.P-H图的实际意义?应用一:图13-9为已知轧机轧制带材时的弹塑性曲线。

由于某种原因,使摩擦系数增加,原来的塑性曲线将变为虚线所示。

应用二:图13-10为冷轧时的弹塑性曲线实线所示为在一定张应力的情况下轧制工作情况,此时轧制压力为,轧出厚度,假如张力突然增加,达到,塑性曲线将变为虚线所示。

应用三:图13-11表示轧件材料性质的变化在弹塑性曲线上的反映。

应用四:所轧坯料厚度变化时,在弹塑性曲线上的反映如图13-12所示。

2.可以说明轧制过程中的调整原则1)辊缝转换函数的引入:(1)概念:要想改变带材厚度,比如说使轧出厚度减薄0.1mm,调整压下(辊缝)的距离就要大于0.1mm,如果带材比较软,那么稍大一些就可以了,如果带材比较硬,就需要多压下一些,这个轧机的弹性效果称之为辊缝转换函数。

以表示。

2)辊缝转换函数(压下有效系数(3)M、K对产品尺寸的影响:①轧件塑性系数M对产品尺寸的影响对于厚而软的轧件,辊缝转换函数≈1,压下移动较少就可调整尺寸偏差。

对于硬而薄的轧件,辊缝转换函数→0 ,压下调整必须有相当的量才能校正尺寸变化的偏差。

3.1) 辊缝转换函数的引入(4)辊缝转换函数的大小和它的变化,可借助弹塑性曲线来说明。

(a)对于厚而软的轧件,压下移动较少就可调整轧出厚度的尺寸偏差,换言之,此时辊缝转换函数1。

(b)当轧制薄而硬的轧件,压下调整必须有相当的量,才能校正轧出厚度尺寸变化的偏差。

(c)当到一定值后,不管如何调整压下螺丝使其压下,轧出厚度不再变化,此时即0。

2.可以说明轧制过程中的调整原则2)说明调整原则如图,在一个刚度为K的轧机上[曲线(1)],坯料厚度H1,辊缝S1,成品厚h1 (1);来料波动为H2 ,压下量增加,轧制压力增加P2,成品厚度h2,如何调整轧机,使成品厚度为h1?1)调压下,如(2);2)调张力q ,如(3);3)调轧机刚度,如(3)3. 给出厚度自动控制的基础以P-H图为基础,根据h = S + P/K ,通过对轧件的(入或出口)厚度,进行间接或直接测量,并将实测值与给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

如果所测得的与要求给定值有偏差,就调整压下螺丝改变S和P/K之值,直到维持所要求的厚度值为止。

总结:轧制弹塑性曲线的实际意义一、通过弹塑性曲线可以分析轧制过程中造成厚差的各种原因二、通过弹塑性曲线可以说明轧制过程中的调整原则三、弹塑性曲线给出了厚度自动控制的基础名词解释:轧机弹性曲线:描述(轧辊承受的)轧制压力P与轧件出口厚度h(辊跳值)之间关系的曲线轧件塑性曲线:表示(轧件承受的)轧制压力和轧件厚度之间关系的曲线P-h(H)图:将轧机弹性曲线与轧件塑性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内,可较直观地分析坯料厚度H,轧件厚度h,轧制压力P及辊缝S等关系的曲线。

即P -H 图人工零位:即在轧制前,先将轧辊预压靠到一定的压力P0,以消除弹性曲线的不稳定的非线性区域,并将此时的轧辊辊缝指示器读数设为零(或称为清零)轧件塑性系数。

第八章连轧理论1变形条件连轧时,保证正常的轧制变形条件是轧件在轧制线上每一机架的秒流量体积保持不变。

即:B1 h 1 v 1 = B 2 h 2 v 2 = …= B n h n v n = V = C2.运动学条件欲保持秒流量体积不变,则前一机架的轧件的出辊速度必须等于后一机架入辊速度。

即相邻机架间轧件的出入口速度相等。

即:v h i = v H i+13.力学条件相邻机架间张力相等且为常数,即:q = C在平衡状态破坏时,上面三式不在成立,秒流量不再维持相等,前机架轧件的出辊速度不等于后机架入辊速度,张力也不再保持常数,但经一过渡过程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因此要研究连轧过程1.张力分析在连轧平衡状态时,由于存在速度差,秒流量体积不再相等,使机架间产生张力。

由常用张力微分公式dq /dt = E( v 2H - v 1 h ) / L积分并代入边界条件的常用张力公式:q = (v2H - v 1 h )(1 - e - E v a t / L )/ v 1 a这一公式可以说明: 1)建张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