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1、消费的含义?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怎样理解生活消费的两重性?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的社会过程而非自然过程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与规律。

4、消费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的功能(一)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制约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与前提消费为生产创造基本条件(二)消费和分配分配影响消费,消费也制约着分配(三)消费和交换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对交换也有重要作用1、马克思需要阶梯理论内容: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生存需要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上升规律。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的比重相对下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的资料的比重不断上升4、恩格尔定律: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多种消费的比例会相应增加,但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5、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①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居民总体消费能力提升。

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影响总体消费需求。

?③农村消费持续增长面临较多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

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继续制约居民消费的增长。

⑤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1、什么是消费方式?如何理解消费方式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消费方式的概念和形式)概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方法和形式。

消费方式的两种形式:自然方式和社会方式自然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之间的自然的、技术的结合方式社会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所采取的一定社会形式。

具体包括:适度消费和过度消费;市场消费和非市场消费;个体消费和群体消费等等。

2、消费方式的类型有那些?市场消费和非市场消费,个体消费和群体消费3、个体消费和群体消费的关系及发展趋势:㈠关系:个体消费和群体消费,在满足生活需要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但在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两者也有矛盾的一面。

㈡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个人消费依然是主要、基本的消费形式,群体消费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群体消费数量不断增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非家庭消费的含义:在社会和集体范围内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消费活动。

2、非家庭消费的特点:①非家庭消费是与履行国家职能和公共职能相关联的。

②消费的非排他性③消费场所及设施的公共性④消费内容的集中性⑤最终仍由公民付费⑥对居民有一定强制性3、什么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应该由私人部门(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提供的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指应该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的物品纯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对消费者实行免费,体现非家庭消费的福利性原则具有非竞争行和非排他性4、政府消费特征:①政府消费行为的软约束②政府消费对价格反应的不敏感③政府消费的随意性④政府消费中更强的示范攀比效应1、消费结构的含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发展趋势①生存资料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②吃、穿、用、住、行的发展趋势食物消费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穿着消费比重先上升,尔后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用品消费比重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住房消费比重在一定时期内不断上升交通通讯及文化娱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③吃、穿、用内部结构的发展趋势吃:主食下降,副食上升穿:布料下降成衣上升用:一般日用品下降,高档耐用品上升④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的变化趋势实物消费比重下降,劳务消费比重上升3、合理消费结构的标准①合理消费结构的生理标准:消费结构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的标准,表现在吃穿住三个方面②合理消费结构的经济标准:合理的消费结构要和生产能力相适应合理的消费结构要适应经济资源的特点合理的消费结构要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源③合理消费结构的社会标准:体现社会价值和精神文明的标准。

一、消费水平的含义1、狭义的消费水平,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实物指标)。

2、广义的消费水平,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及其质量(价值指标)。

3、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

二、反映消费水平的具体指标1、实物消费指标:食物消费量、耐用品消费量、服装消费量、住房消费量等。

2、价值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额、人均消费支出、消费率等。

3、消费质量指标:国民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国民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消费环境的状况等。

4、服务消费质量的指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的公路、铁路里程、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等三、什么是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与基本小康的不同:基本小康水平侧重解决温饱问题,主要提高物质文明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不仅仅指物质文明建设,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其范围更加宽广,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

四、基尼系数如何反映收入分配差距?一、消费市场的含义:是指消费者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消费资料的市场。

消费市场的功能:满足消费需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他们的消费需要。

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市场不仅帮助生产者出售其商品和劳务,而且能指导商品生产.引导消费需求。

消费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信息展销、市场管理和各种宣传活动,引导某些消费品的消费。

二、消费热点:指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或者购买力投放集中于某种或某类消费品(包括劳务),人们对某种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追求出现一种热潮的现象。

消费热点特点:集中性、广泛性、示范性、主导性、阶段性。

三、信用消费:通常也称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消费费用的贷款方式,它以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为目的。

信用消费的种类1、居民住宅抵押贷款:指购房者以所买住房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贷款。

2、汽车贷款;商业银行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3、信用卡: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4、其他贷款:有确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包括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贷款和旅游贷款等。

四、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2、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启动消费市场;3、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4、有利于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降低金融风险。

一、服务消费指消费者为了满足特定的消费需要而对消费服务的消费。

二、服务消费的特点:1、活动性,即服务消费的对象也就是服务常常作为一种活动体现出来,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2、同一性,即服务消费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生产的过程;3、依赖性,即服务的提供对于劳动者个人的能力、素质的依赖程度较高;4、差异性,即消费者对于服务消费效果的评价由于缺乏显性的客观标准,一般具有较大差异。

三、服务消费的作用1、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2、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4、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四、服务消费的发展趋势1、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实物消费,从而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服务消费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3、服务消费内部结构中高层次部分的比重不断增加。

一、消费环境的定义: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制约因素,它主要包括自然物质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二、消费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消费环境决定了人类的消费活动消费活动必须依存于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影响消费结构及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消费环境影响经济增长消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1.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森林锐减5、海洋污染6、土地荒漠化7、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四、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这里的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代内公平性,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一、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1、安全权2、知悉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受教育权8、受尊重权9、监督权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表现:1、劣质产品害人2、假冒商品坑人3、价格、计量不实“宰”人4、虚假广告骗人5、服务质量低劣损人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1、市场发育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健全2、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3、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低下4、消费者在市场中处于弱市地位5、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薄弱三、消费者维权的五种途径: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

2、投诉和调解投诉,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调解,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争议双方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的活动3、行政申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4、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者争议发生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双方所同意的仲裁机构居中调解,作出判断或裁决的活动。

5、提起诉讼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

基尼系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2 - 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 - 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 - 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