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潘维政治与政府管理相关的权力相关的权力。
凡与政府发生关系的权力就是政治。
政治学的范畴。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政治学(研究权力的来源,构成,行使,结果)范畴:1本国政治。
2政治哲学(从前几乎是政治学的全部,研究如何是好君主,好民主,分析如何善治等.带有强烈价值观色彩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辨色彩。
二战后,随政治科学兴起而衰落。
政治研究转向对因果关系的研究)。
3比较政治(一切重大政治事件,问题,翻译比较方法加以研究即为比较政治。
不同区域政治的比较。
统一命题在不同地区的研究。
比如说革命,民主—民主必然带来繁荣赋予,但各国或地区比较发现却未必如此)。
4行政管理(训练官员,基础是社会学的组织理论)。
5,国际政治。
(国家间关系就是贸易和战争。
战争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
最早起源于序幕民族间的掠夺——战争—发展成—贸易,与战争相伴。
国际关系的本质:无政府的政治。
无政府导致战争。
只要没有世界政府发挥作用,国际社会弱肉强食规律就永远是适用。
国际利益决定各国行为。
一国国际行为原因的50/100来源于结构-国际层面。
其余50/100来自人和国家本身的原因)6政治学方法论。
(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不偏移向人文学科)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
中华文明:考选体制。
中华文明的核心:致中和文明先意味着人民把使用暴力的权利都让渡给了政府,政府垄断了一切暴力的权力——文明的曙光。
政治文明体现在政府组织之上,没有独特而杰出的政治制度,就没有独特杰出的文明eg:西方文敏。
三大来源: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基督教。
中国的传统儒家官僚德治。
政府按照基本法行使权力。
基本法:人类社会在长期痛苦的历史事件中追间形成的人类善恶共识。
正义:正义与多数少数没关系。
(六戒:不可随意杀人,不允许偷盗,不允许抢劫,不应该欺骗,不可以遗弃别人,不受限制的性关系。
禁止这六恶,我们称之为正义:不能杀,偷,抢,骗,淫,要孝顺)宪法为了限制政府权力,为实现基本法而制定的。
组织政府基本规则方案,以及制定一切其他法律的依据。
宪法是为了弘扬争正义而制定,是基本法的化身,体现政治文明的程度。
弊端:没有提供放置政府滥权的手段,没有政府一旦违宪会遭到严厉惩罚的机制。
宪政受宪法制约的政府成为宪法政府。
也就是宪政。
他有一个机制迫使领导人守法。
有宪法不等于有宪政。
法的权威如何而来法之有效,在于政府难迫使所有其他人都守法。
特别是政府自己。
过去以敬神为诫,或以宗法为训,在选举制下,选举结果是惩罚政府的形式,但远远不够,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
社会彼此相关的人群构成社会,天然血缘关系,地缘,年龄-上下尊卑,父母子女,部落,阶级,民族国家之间,都可以成为纽带。
权力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权利?泛指政府不能剥夺的人民普遍利益。
目睹是为了抵抗政府滥用权力。
在基本法中绝对性,在现实中的相对性。
Eg(政府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但通过法律合法的侵犯---征税。
)政府?政府:垄断所有暴力手段的管理社会的机构。
权力权力就是支配他人的能力,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纽带。
权力产生于社会关系,又支配社会关系。
权力连接社会,没有权力,就无所谓社会。
掌握权力的人天然倾向扩大权力如何构成?权力的内容丰富多彩,属于社会,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
支配人的1暴力,2财富3,思想(软实力)4人格。
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硬权力大于阮权力。
为什么要限制政府权力?政治权力:一切与政府相关的权力。
政府权力十分重要。
建立一个政府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有政府的社会才是文明社会。
政府垄断了暴力手段,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人民护肤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政府。
有什么不同限制政府权力的方法?政府垄断暴力,真正能够制约政府的,在政府内部。
只有政府的权力才能制约政府权力。
分权只恨。
三权分立—根本在于--司法独立。
真正的制衡来源于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不是任何利益集团的代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公正建立起来的权威。
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构成政府的一部分,中立,优秀来维系权威。
(6.2笔记)政府和人民的对错由司法独立裁断。
执法由公务员系统执行,独立于政客的系统。
以上归结起来——分权制衡。
各个统治层面相互支援,最终靠法律解决,分权制衡使发的权威上升,追间实现正义之道治理国家法制!核心是分权制衡。
自由自由就是自主。
Self –rule。
卢梭:人生而不自由。
(因为人生而被社会关系捆绑,于是人们就更加渴望自由)别人的分量就是对自己的自由的限制。
凡群体生物,没有自由的。
组成社会,就会受到权力支配。
社会地位取决于权力的的大小差异。
自由与限制相关,与正当法律相关。
与自由最大限制的就是政府,自有政府而来,如何使政府服务而不伤害人民是政治学的永恒话题。
西方提出的方案就是民主。
社会自由:社会规范道德的自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政治自由:参与决策,反对政府,推翻政府的自由。
自由是绝对的概念,因而是非现实的。
自由更重要的是严格按照法律来直发,以限制政府使之不能违法。
民本:民主|民主制|民主集中制民主制是由全体成年公民依照多数决原则,通过定期自由普选而产生最高领导人的制度。
西方民主制:并非单纯的民主制。
是民主与法治想结合的体制,,人治+法治。
在这个制度里,文官执法系统的独立收到尊重,不受选举左右。
竞争领袖职位各方接受法定程序的约束,依法竞争选票,依法竞争立法和直发机构的配额。
领袖之间权力分割清除,相互制衡。
依宪法和立法程序立法,决策透明,并依法保证市场和社会的公平竞争。
西方民主制的产生——三要素1)社会分出阶级以及大型社会利益集团。
2)自希腊罗马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强权政治意识。
3)源自罗马时代确立于封建时代的深厚法治传统。
自由民主制之所以适应西方国家是因为:符合西方人强权即公理的政治文化。
能做好的很大原因是法制的完善,保证了人的权力。
是民主+法治的制度法治法治指基本法的权威高于政府权威,迫使政府依基本法行事法制指由法律来做主。
法制政体:能保证由法律来统治的政体。
法制的核心是分权制衡。
法制是治政府的,法庭是用来抵制政府乱施惩罚的法律保障自由,有中立的公务员系统立法,比议会立法更公正。
政治体制:关于中央政府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
中央政府制度:一,横向:1,中央政府产生方式,2与产生发誓相关的政府机构组成,3与组成相关的职权。
二,纵向:单一制和联邦制1,联邦制,地方政府不隶属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制度,有自主权,体现在立法权和税收权。
2,单一制。
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地方政府。
现实中没有纯粹的联邦制或者单一制。
偏重某一制是普遍的。
3,混合制。
中国是典型。
议会是联邦制,税收是联邦制。
地方人大——立法权。
但行政系统是单一制。
中西体制不同的原因?社会构成和社会意识与政体之间关联.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如何建立不同的政治体制进行统治?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环境——技术——社会分工——阶级——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不同政治结果一定的社会构成导致一定的政府形态。
影响,左右政治体制的是观念。
社会结构导致政治体制。
不同政体产生的原因归结于社会结构。
在西方,社会结构是阶级。
阶级的分级,分页,实力的均衡导致妥协,同时,妥协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固定到法律中就是权利。
利益使人聚合成利益集团,组织力量强的(power大的)能在很多问题上占优势。
阶级首先是财产的概念,是意识的概念。
由此产生—阶级斗争。
天然集团化,集团妥协斗争—妥协。
社会的斗争使社会阶级分裂,排列,组合——动荡,农民转入城市,贵族没落,阶级斗争激烈—导致—社会意识:法西斯主义,空想或社会科学主义兴起。
政体:欧洲(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以前的封建制。
美国情况:自然条件的广阔使得分工不用在强制下进行。
缺乏阶级意识。
久而久之具有了高速度的社会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随着一系列传奇建立起来的)。
阶级间没有成型的界线。
美国社会结构:利益集团的社会。
很多时候人们的决策源于信仰而非理想。
(与欧洲相同,强者占有权力。
)强权的概念从欧洲继承而来。
信仰强权——组成利益集团——形成公民社会。
政体: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中国:中国不是一个阶级的社会,中国是正义统治。
中国传统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Underground society,一切与政治权力结合。
政体:(现在,两者均无)公平考试产生文官政府,以道德原则智力管理和国家,以有限政府保证经济社会自由。
社会构成:阶级分化不明显的小农社会。
欧洲中国比较西欧的封建制时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基础大规模的农牧庄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基础封建等级制分化不明显的小农家庭政治制度由诸侯、领主伙同教会势力进行统治。
皇帝率领文官系统伙同地方乡绅进行统治、拥有世俗和大一统的中央政权特点:缺少经济自由拥有深厚的经济自由传统缺少政治公平拥有独特的政治公平强权是政权生存的条件“德政”而非“强权”是政权生存的条件与神权相连的法权是权威的源泉道德原则而非具体的法律是权威源泉欧洲:强权是政府生存的条件,法权则是权威的源泉。
中国:考选产生文官政府,以道德原则治理官吏和国家,有限政府保证经济和社会自由中国不存在崩溃边缘这一说。
计划经济创造的财富凝聚在基础建设之中。
前30年把人民凝聚在一起。
红色公章。
独特的中庸道路。
如何评价政体先进?标准是什么?1,政治观念。
影响,构成并左右政治体制。
2,政府官员的选拔方式(选官体制)3,统治集团4,政府结构安排(一般制度安排)党一把手。
制衡观念不等于西方。
5,纠错机制中国很难抽象出来,说不出是什么。
共产党体制与传统政体关系1,依然不是阶级社会。
城乡分野2,社会意识未变:强调公平。
中国:统治阶层是精英集团,精英——以天下为公为己任者。
不承认集体分肥。
精英没有社会基础,唯一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3,民本思想未变4,依然是绩效评估制政治改革的原因——腐败。
限制公权?选举?选举与正义无关,与科学决策无关——法制。
A,是种精神。
B,司法系统没有权力来源,只有公正判案才被信服。
C,尽量远离政治,保持中立。
D,高质量的执法队伍:中立不受社会集团左右。
以来绩优准则。
腐败定义,如何控制滥用公权谋取物质私利。
根本原因——执掌公权的人有谋私利的欲望。
永恒的。
从根源上看,控制腐败无非是限制政府以公权谋丝泉。
三类手段1,限制官员掌握的公权力。
(分权制衡。
制度化了,法律化的分权制衡是高效率的保障)2,降低官员谋私利的欲望。
(拥有高于普通百姓的道德水准。
民本主义道德)3,减少公权与私利结合的现实机会。
(以严密法规堵塞官员以权谋私的通道,严厉的惩罚警示后来者)多数决制造强权,承认强权,反而知道腐败机会。
分权制衡能控制腐败。
法制控制腐败。
法治程度越低,反腐败政策空间越小,政策的有效性越低,腐败程度越高。
反之。
咨询型法制立法机关功能相对削弱,由专门的机构提出草案,人民可以否决。
偏向执法和制衡。
体制以中立的文官执法系统为核心,以独立的反贪机构直接对付腐败,强调司法独立的决定性作用,并发动五大支柱起来制衡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