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研究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与前些年相比较,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动,命题内容已实现了由考查知识到检测能力的全面转变。
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尤其近五年试题大结构没有太大变化,都是由积累、阅读、写作三大部分构成。
在分数的分配上基本为12分、58分、50分(2000年例外,为15分、55分、50分),题数保持在27个左右,这些都突出了我省语文试卷简约明快,以考核读写能力为特点的出题宗旨。
下面从几个方面做点分析,谈谈我对我省命题走向的思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以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的默写和运用能力。
考查《教学大纲》推荐的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与内容。
分值为12分左右。
我省近年来命题形式及特点如下:1、采用填写上、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属于理解性默写,提示篇名及内容要点,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填空。
(前几年此类题型占主流)3、开放性试题。
考查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古诗文的积累。
(例:2002年,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完整诗句。
)4、运用型试题。
设置一定的情境,根据情景填写古诗文。
(例:2004年第2题(2)小题“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过去我省考题形式比较单一,从2002年开始我省古诗文考查一改以往的明确提问的做法,而加上了更为灵活的题型,如2002年考题:“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语句”。
三年来连续考察了有关“长江”“鸟”“春风”“沙漠”“劳动”的古诗句的积累。
此类开放型试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文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明确了今后古诗文教学的方向与目标。
2004年又加上了更为灵活的运用题。
根据近几年试题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古诗文积累运用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会更加突出对背诵默写的考查。
考查的范围仍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为主(主要是古诗文内容,现代诗文内容一直没有考过)。
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将会更加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客观性试题将会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试题形式上仍会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1.识记型。
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这种纯粹识记型的默写题将会越来越少。
2.理解型。
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
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考生答题的空间是很广阔的。
4.运用型。
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
预计2005年仍会出现第4类题型,且难度会稍有加大。
后三种题型将会成为今后古诗文记诵积累的主要考查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增加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必读文学著作内容的考察,考察了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及故事。
今年,此类考题仍会出现。
因此,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把大纲中规定阅读的名著相关知识给学生整理印发出来,加强识记。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二部分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然分为文言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四个阅读语段,但几年来选材的范围及分数配置略有变化,2002年——2004年,文言文分值分别为11分、12分、13分。
语段均选自课内。
2002年——2004年议论文分值分别为11分、12分、14分,2002年议论文选段出自课内(《俭以养德》)。
说明文2002年——2004年分值均为14分,选段均选自课外(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03年“死海之变”,04年“走进森林”)。
记叙文2002年——2004年分值分别为22分、20分、17分,选段全部选自课外(02年“木笛”,03年“聘任”,04年“轻点关门”)。
三年相比,课外阅读比例增加,分值增加。
文言文分值稍有增加,议论文分值也有增加,记叙文分值呈递减趋势。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由课内逐渐全部转向课外,文言文比重稍有加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分值差距逐渐缩小,但记叙文仍占较大比值。
(一)文言文阅读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中规定: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省考题基本是依据考试说明来命题的。
近几年我省文言文考题题型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文学知识(作家作品)(2)背诵默写(3)重点实词解释(4)重点句子翻译(5)对文意的理解(例:2003年《曹刿论战》——文章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6)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把握(例:2002年——《陋室铭》: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2004年——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8)开放性试题(例:2003年——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预计今年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动。
根据以上分析,今年文言文的备考策略是:(1)加强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的翻译练习。
(2)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
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
(3)适当关注开放性试题,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并应加以适当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可以考察学生对苏辙的“养气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看法。
)(4)近三年没有考过的篇目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今年语段预测《鱼我所欲也》《始得西山宴游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二)说明文阅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我省说明文阅读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1、近年来说明文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类文章。
(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2003年“死海之变”,2004年“走近森林”)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阅读试题一般为7道小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
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例:2005年“走进森林”第9小题“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4、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都是必考内容。
(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13小题“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文章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2003年“死海之变”中“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
”2004年“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列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
(例:2002年第16题“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6、开放性试题。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例:2004年,14题: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
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
)了解了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题的特点,我们再看2005面临的形势。
今年的中考,仍要了解清楚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1.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 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如说明文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属于高科技知识的介绍,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
这一题又与课程标准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相暗合。
)根据2002年——2004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1、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
(3)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1)说明顺序。
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说明层次。
熟练划分不同类型段落的说明层次;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抽出的句子能够还原到文章中去,并说明理由。
(3)说明结构。
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括句段的作用;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说明方法。
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
(5)说明语言。
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亮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
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惟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