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嘉州新城九期综合体工程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日期:四川恒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编制依据 (4)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程特点 (5)2.3. 高大模板概况 (6)2.4. 模板选型 (7)3. 施工准备 (7)3.1. 技术准备 (8)3.2. 现场准备 (8)3.3. 劳动力准备 (9)3.4.材料准备 (9)3.5. 机具准备 (10)4. 模板施工方法 (10)4.1. 梁模板施工 (11)4.2. 板模板施工 (13)5. 模板拆除 (15)5.1. 拆模注意事项 (15)5.2.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5)6. 质量保证措施 (16)6.1. 质量标准 (16)6.2.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17)6.3.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7)6.4. 控制措施 (18)6.4.1模板安装控制措施. (19)7. 木模板成品保护 (19)8. 安全文明施工 (20)8.1. 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20)8.2. 安全措施 (21)9. 计算书 (22)9.1 梁模板支撑计算 (24)9.2 楼板模板支撑计算 (31)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设计图纸2、本工程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JGJ162-20087、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2 工程特点本工程地下车库梁、板模板采用木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由于地下车库的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板180mm厚)、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梁300mm宽X3000mm 高),地下车库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相关规定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2.3高大模板概况地下车库梁板模板支撑高度为6m;,本方案在计算时均采用6米净高模板进行计算。

地下车库梁主要截面尺寸为300mm×2000mm、300mm×3000mm 、350mm×700mm、400mm×1200mm、300×700 mm 、300mm×600mm、250 mm×550mm。

本方案大截面梁计算均按300mm×3000mm截面梁进行计算。

地下车库梁主要跨度为:8.4m、9.8m、9.7m、8.5m、8m、9m。

地下车库板厚为120mm、150mm。

住宅楼地下车库模板支撑基础为2000mm厚C40砼筏板,办公楼地下车库模板支撑基础为1800mm厚C40砼筏板。

2.4模板选型本工程各主要部位模板的选型如下所示:三、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1、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

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

2、组织各岗位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图纸,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3、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模板施工技术要求对现场工长交底,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准备。

4、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5、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架子工)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

6、对劳务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3.2现场准备1、现场按照总施组作好水电布置工作,做到施工用水电能满足现场生产、消防要求。

2、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对劳务分包队伍作好施工交底并监督分包队伍对班组交底。

3、根据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施工机械的进场、报验、安装、调试工作,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满足工程需要。

4、各种计量、测量用具及时检查、送检并且检定证书、材料齐全。

5、模板堆场的地面要进行硬化,场地设置排水坡度。

6、现场根据技术方案及模板量、场地大小设置柱模板模板堆放支撑架。

3.3劳动力准备根据施工区域的划分,选定一支劳务分包单位进行基础结构施工,配置木工约80人。

3.4材料准备钢管:采用外径Φ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

(1)钢管端部切口平整,严禁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对锈蚀严重部位应将钢管截断进行检查,严禁打孔。

(2)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的钢管长度应为4~6m,其重量不超过25kg。

(3)钢管表面应刷防锈漆。

(4)钢管材质宜使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钢,其材质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的规定扣件:模板支撑架扣件共采用三种: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

(1)扣件各部位不应有裂纹;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锈蚀等的扣件,禁止使用未经检验或加工不合格的扣件。

(2)扣件表面大于10mm2的砂眼不应超过3处;累计面积不应大于50mm2。

(3)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2(4)扣件表面凸(或凹)的高(或深)的值不应大于1mm。

(5)扣件与钢管接触表面不应有氧化皮,其他部位氧化皮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2。

(6)扣件表面应刷防锈漆。

(7)应使用与钢管管径相匹配的扣件,以保证二者的贴合面紧密严实,扣紧时接触良好,保证扣件与钢管间的摩擦力。

(8)扣件的活动部份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小于1mm。

(9)扣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木方:板模板主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梁、板模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木方材料采用材质为不低于国家II等材标准的杉木或松木板;不得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现象。

模板:15厚木模板(0.915m×1.83m),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的相关规定。

脚手板:木脚手板应采用材质为不低于国家II等材标准的杉木或松木板,其板厚度不小于50mm,板宽宜200~250mm,板长为4m(规格应基本一致),两端应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禁止使用有腐朽、裂缝、斜纹及大横透节等缺陷的板材。

3.5机具准备四、模板施工方法4.1大截面(400mm×1200mm)梁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安装立杆、拉杆→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加固侧模→校正→办预检。

大截面梁支撑体系:梁底支撑体系:梁底支撑采用两排φ48*3.5普通钢管和满堂架刚性连接,立杆横向间距不大于400mm,梁底立杆的纵向间距同满堂架立杆间距(间距800mm),立杆上端采用U形托进行高度调节(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 U形托严禁用于立杆下端;水平拉杆步距1800mm, 扫地杆离地150mm, 最上一步拉杆距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大梁两侧设置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宜为45°~60°),间距不大于5m。

立杆连接采用对接方式连接(立杆轴心受压,增强稳定性);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连接均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搭接部位扣件不少于3个,两端扣件离立杆端头不小于100mm。

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一步距之内,沿竖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且接头距离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3步距。

梁底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800mm。

梁侧支撑体系:梁侧面设置3φ20对拉螺栓,垂直间距500mm,水平间距800mm。

梁侧次龙骨采用50mm×100mm,间距不大于250mm; 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800mm梁侧主龙骨与梁底小横杆用扣件连接于固定梁底。

梁两侧楼板支撑立杆距离梁边不大于300mm。

梁支模时,先铺梁底,经轴线标高检查校正无误后,加以固定,主梁先安装一边侧模,次梁可安装完侧模,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主梁另外一边侧模;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且不小于20mm。

4.2地下车库顶板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安装立杆→安装主次龙骨→调节立杆高度→铺多层板模板→测平、调节标高→安装拉杆→办预检。

顶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Ф48普通钢管满堂支撑体系;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800mm,立杆上端采用U形托进行高度调节(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 U托严禁用于立杆下端;水平拉杆步距1800mm, 扫地杆离地150mm, 最上一步拉杆距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在顶板支架外围外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设置剪刀撑;支架内部每隔5m在纵、横向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宜为45°~60°)。

在扫地杆和梁下第一步水平拉杆之上各自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覆盖支架格构密度取4m。

在顶板支架外侧及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水平向根据柱间距、竖向按3m间距设置刚性连接点,将立柱与结构实体连接;其水平拉杆至少与两排立杆连接。

立杆连接采用对接方式连接(立杆轴心受压,增强稳定性);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连接均采用对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搭接部位扣件不少于3个,两端扣件离立杆端头不小于100mm。

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一步距之内,沿竖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且接头距离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3步距。

顶板主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800mm;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

安装时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立杆,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

当跨度大于3.6m时按规范要求其拱,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

铺多层板模板块:从一侧开始铺,楼板在大面积上均应采用大尺寸的模板块,在拼缝处可用窄尺寸的拼缝模板代替,但均要求拼缝严密。

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拼缝用海绵条粘贴完毕,检查预留洞口是否有遗漏,尺寸大小,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办理预检交接手续。

五、模板拆除5.1拆模注意事项1、顶板梁模板拆除时由工长填写拆模申请,由试验员按要求填写拆模试块的强度,混凝土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拆除部位,由技术员签署意见,上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人员批准后方可拆除。

2、拆模原则:遵循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3、模板的拆除应保证不损坏棱角及外观。

4、模板的拆除顺序:梁板: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然后拆除拉杆,拆除支撑前,在次龙骨增加临时支撑以确保主龙骨拆完时不致全面脱落,在出入口或已拆完的空间为出发点,拆支撑和主龙骨时,由远及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