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隶书入门 教学课件

隶书入门 教学课件


二、隶书基本笔画
(一)、隶书横的变化(四种)
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 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 收。 粗细横: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 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 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有的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 的瘦劲点字结。
14、捺画宜小: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 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
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画的 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 观。
15、左旁宜平: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 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 示其笔画,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16、右旁宜中: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 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 记偏上或偏下,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出锋钩: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 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
横折钩: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 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右向钩: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 锋向右上方运行,至收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八、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 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 回锋收笔。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带勾撇: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 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 然活泼。
带折撇: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 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 粗重。
横撇: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 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 灵活自然。带
七、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6、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 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 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 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7、相互呼应: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 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 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8、重浊轻亲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 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 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 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一、隶书的源流及特点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 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 齐备。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 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 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 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 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 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 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 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三)、 隶书第竖的变化四种
长竖: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 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 细粗竖: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 回锋,上细下粗状。
弧竖: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 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略呈弧 行。
斜竖: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 下方运行,切忌垂直。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 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粗钩: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 按,略粗状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平钩: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 劲朴,宜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弯钩:向左转笔要求笔毫向上或向下圆 转回锋,做到稳实有力度。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 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 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尖尾撇: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 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锋,尾呈尖状
圆尾撇: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 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
出锋撇: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 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24、内外适中: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 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 居中,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 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25、向背分明: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 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 整体,做到[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五)、隶书捺的变化八种
直捺: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 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平捺: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 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斜捺: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 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短捺: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 直,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20、偏旁揖让: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 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 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 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21、避同求异: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 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 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 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长平波: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 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 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方头波: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 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 和长波相似。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 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小尾波: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 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 尾不太明显。
3、雁不双飞: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 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 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4、左右舒展: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 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5、上下精密: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 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 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 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11、捺画宜上: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 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 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12、捺画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 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 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13、捺画宜下: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 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
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 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 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 钩不宜粗大。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 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 部微上翘。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 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9、比例相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 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 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 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10、参差错综: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 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 参差不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 寓险,气韵统一。
竖折: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 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 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 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 些。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 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 容各异。
(二)、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底尾波: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 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大尾波: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 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竖折波: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 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藏锋波: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 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六)、隶书撇的十二种变化
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 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 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 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 下沿线略呈弧行,或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 锋。
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 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 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 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 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 关系。
心底捺: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 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 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 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 贯。
三、隶书偏旁部首
四、隶书结构
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 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 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 美之感。
2、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 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 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 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 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 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 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