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讲述自己在周末的活动以及学会询问朋友在周末的活动安排。
2.教材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开展“了解朋友周末生活”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境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 并能在情景中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用英语来谈论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掌握:wash my clothes, watch TV, do homework, read books, play football 五个短语和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 难点是正确运用新学的词组和句型谈论周末经常做什么。
三、说教法1. 本节课中,我针对儿童好动、好胜、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各种游戏活动和竞赛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并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满足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感,从而使他们达到积极思维,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另外,课中还让学生来代替教师的角色,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缩短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游戏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如本节课中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学习的空间更加开放,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
3.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校设备的情况,我采用了自制教学卡片和自制幻灯教学手段,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较实用。
自制卡片在本节课中的使用方法与学生现实生活中课余时间玩的一些娱乐活动方法相类似,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与课堂娱乐活动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另外,一套自制卡片可以在课堂上反复使用,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大了学生课堂参与的面,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说过程Step 1 Warming upSing a songStep 2 Presentation1. Challenge One利用PPT讲解有关短语wash my clothes, watch TV, do homework, read books, play football等。
注意wash 和watch的区别。
2. Pronunciation利用录音机对短语正音,第二遍学生跟读。
3. Quick response接龙的方式将屏幕上的短语进行快速反应,考察学生对短语的掌握。
4. Match将有关的题进行比赛,进一步学习短语。
5. A competition分两组,进行比赛。
背下来相应短语。
6. We are teachers.将手中的卡片当做考试题,考对方的组员。
赛一赛,两组谁更棒。
7. Sentences(1)将句子应用到句型中: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I often…. What about you?I often….(2)小组方式,应用句型。
8.Homework(1)背诵所学短语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理解词组wash my clothes, watch TV, do homework, read books, play football ,要求学生会使用核心句型: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I often…”《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本着这一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反复钻研教材,经过一遍又一遍深加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延深、扩展了教材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创设情境,操练所学过的单词。
上课一开始,通过歌曲Days of the week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又通过上节课单词问答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认为学生会运用英语是关键。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场景。
这样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
学生的表演的成功与否是我教学的成功与否的一大衡量标准。
为此,我准备了活动图片和具体教具,加深学生对所学单词和词组的理解。
让学生的对话练习有所依据,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英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要注意一下几个地方:第一,课件的准备方面,主要是对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利用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整堂课充满兴趣;利用单词卡片巩固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得开心而且学得实在;利用多媒体,积极设立情景,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适当利用肢体语言降低教学难度。
从旧入新,循序渐进。
利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充分的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不能大量的运用英语。
第三,没有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练,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这堂课中,我总结了之前的教学,将好的经验与建议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如:在教授短语时,结合句型进行教学,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思想,比如,我在教学生短语时,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句型进行口头表达:“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I often…”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提高。
句型的练习也是先让学生模仿,等学生能正确运用时,引导学生进行扩展,这样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第四,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掌握得不够牢,以至于在拓展环节孩子们的表达受到限制,积极性不够高。
在英语教学有八字方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孩子们的听、说、读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遗憾的是留给孩子们书写的时间不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孩子们的听说读写都得到均衡发展。
课堂要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在课中、课外都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自由,愉悦地学习,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第五,关注学生,将知识落实到笔头上。
在教短语时,我把五个短语和实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奇,接受新事物快等心理特点,在教短句型时采用老师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在练习“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句型及其答句“I often…”时,没有将知识进行发散性的迁移。
在下次讲课中我会注意到这一点,当学生听过教师的问题回答出“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学生可能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这样一来,就能很自然的学习肯定以及否定句型:“I often play football.”上来。
此外,在句型的运用中加入其它短语。
在这里,教师看似简单的拓展,既拓宽了学生们的开放性言语练习,又为接下来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很好的铺垫效果。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根据课堂实际发展情形而适时调整教学预设。
比如:在师生互动练习环节中,我原本的教学设计是让两到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来自主性的选择喜欢的课程完成新的课程表,然后由我来提出问题,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进而强化刚才所学到的新句型。
这个班学生英语程度比较平均,学习热情很高,学生上课很积极。
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尽量高标准的要求学生。
我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尽量全英教学,给他们创造学英语的气氛,让学生知道学英语是要用的。
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多进行对话和小组讨论,尽量提问到每个学生。
我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此外,建立学习小组,好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
比如背诵课文,我会单独检查和小组抽查相结合。
小组抽查就是小组内必须全部会背才叫过关,只要有一个学生不会,那么整个小组都不过关。
用这种方法促使较弱的学生努力和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观察和思考,抛弃不好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