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陶瓷发展趋势

建筑陶瓷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

但是作为舶来品的现代建筑陶瓷从起步到发展到壮大,不过几十年时间。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陶瓷,从佛山石湾引进第一条意大利生产线开始,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

国内建筑陶瓷行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本文仅从建筑陶瓷产品及其设计开发趋势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国内建筑陶瓷产品的总体情况(一)建陶行业基本情况国内的现代墙地砖生产始于1939年建成的浙江温州西山面砖厂,它带动了唐山、景德镇、佛山、沈阳等地墙地砖企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我国的墙地砖生产仍然很落后,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

产品以152x152mm白瓷片为主,还有108x108mm的面砖,在当时马赛克是一种重要的产品,建陶产品还远未形成气候。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国内建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在企业规模、从业人员、产品产量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

不仅国内建陶企业蓬勃发展,而且外资企业在中国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这时期的建陶业可谓四处开花,遍地结果。

长期存在的“三山鼎立”局面被打破,在国内形成“三山一海夹两江”的产业布局结构,“三山”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一海”指上海,包括江浙地区;“两江”一指四川夹江,包括川渝地区,二指福建晋江,泛指福建省。

这是最重要的建陶产区。

例如:在我国最大的墙地砖产区佛山,有300多家企业,1000多条现代化的墙地砖生产线,其年产量比整个意大利的年产量都大。

山东在淄博和临沂地区有100多家陶瓷企业,年产量在2.5亿平方米左右,新兴的建陶基地四川省有建陶企业25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4亿平方米左右,仅夹江县陶瓷企业就有120多家,310多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达3亿平方米。

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这些西部地区成为建陶行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发展的亮点和热点。

(二)建陶产品基本状况1、产品产量最大化。

产量大,花色品种多,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釉面砖年产量7.26亿平方米,墙地砖年产量11.15亿平方米,早在1993年建陶产量就达到世界第一位,并占世界整个产量的五分之二。

与此同时,产品品种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十几年前我国建陶产品只有内墙釉面砖、陶瓷锦砖、红地砖等少数品种,花色单调,规格单一。

随着业内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建陶产品质量和档次有了质的飞跃。

各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花色品种繁多,已拥有并能够生产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功能、不同装饰效果的建陶产品。

如按材质分有:精陶釉面砖、炻质彩釉砖、瓷质砖和锦砖。

按使用功能分有:内墙砖、外墙砖、地砖、广场砖、梯级砖。

开发了仿花岗石砖、渗花抛光砖、大规格异型抛光砖、抗菌陶瓷等新品种。

产品规格尺寸齐全,最大的可达1000x1000毫米,800x1600毫米,还能生产色彩斑斓的腰线砖和各种异型瓷砖,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正在崛起。

2、产品规格趋大化。

现在多数企业愿意生产大规格墙地砖,小规格瓷砖受冷落,许多企业能开发500x500、600x600的地砖,少数企业能生产800x800、600x900的地砖,极少数企业能开发1000x1000及以上的超大规格瓷砖,不仅地板砖越做越大,就连内墙瓷片也有做大的倾向。

在传统的200x300产品基础上,不少企业开发出330x480、250x380、333x666等大规格瓷片。

3、瓷砖装饰品位化。

为满足瓷砖装饰个性与丰富性的要求,装饰技术和手法有了很大提高,朝高品位、高档次发展。

如在瓷砖印花技术方面应用了喷墨彩技术、滚筒印花等新工艺,使瓷砖装饰风格多样化,并且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如外墙砖一改过去呆板的一色上墙为三色混贴,厨卫瓷片使用腰线和花片砖装饰以及地爬墙一体化砖的使用。

与此同时,“三砖”概念变得模糊,例如地板砖可作外墙装饰,外墙砖可作室内装饰,这种混合使用的方式更体现瓷砖装饰风格的多样化和新颖性。

4、产品品质两极分化。

国内建陶行业涌现出了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企业,在各个产瓷区都有代表,成为行业内的主打品牌。

但是从总体上看质量是很低,并且地区间、企业间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形成的反差尤为明显。

以台资企业为例。

分布在上海、江浙等地的外资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产量不大,但是质量优、品质好、牌子响。

产品定位度十分高,附加值高,如亚细亚瓷片、斯米克抛光砖、诺贝尔、冠军瓷砖,其售价是国内企业难以企及的。

二、建陶产品呈现出的几大特性国内建陶产品丰富多采,应有尽有。

一批批质量好、档次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层出不穷,一批批有信誉、有知名度、有美誉度的名牌横空出世,一批批规模大、势力强的企业纷纷崛起。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国内建陶业的缤纷色彩。

但目前的市场,却与这种色彩相反,出现相当沉闷的现象,建陶产品呈现出三大特性。

1、同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陶瓷产品出现“同质化”倾向,即建陶产品的质量差异逐渐缩小,无论在品种、品质、规格、型号、花色上都很接近,品牌成为区分产品的重要标志,容易出现仿冒产品,尤其是名优产品易被仿冒。

加之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差,除少数企业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外,许多企业不具备开发能力,都挤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档次,同一块市场蛋糕上恶性竞争。

毫无疑问,建陶产品同质化时代已经来临,在建陶产品质量趋同的背景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价格战烽烟四起,竞价销售越演越烈。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在维护品牌形象,加强营销服务等方面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路。

2、跟风性。

建陶行业也爱赶时髦,许多企业把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作为指针,这本是很正常的经营行为,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走了样,演变成了一种“跟风行为”;一窝蜂的跟着市场撵,频频步人后尘,在别人后面起哄,没有或者从来不细分市场和寻找市场差异以及市场空档。

一哄而上的结果导致大量的雷同产品上市,为了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只好选择竞价销售和跳楼抛售,把企业引进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3、模仿性。

建陶行业存在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部分企业搞新产品开发不是在科研上下工夫,而是眼睛向外盯住别人,擅长于拿来主义,习惯于模仿,既省事又节约科研经费?两全其美,但其结果是自己的东西少,拿来的东西多,创新的东西少,克隆的东西多,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和产品。

并形成两条模仿链:内地企业→沿海企业→国外企业,即内地企业模仿沿海企业的产品,而沿海企业模仿国外企业的产品。

另一个链条是小企业→大企业→名牌企业,即小企业模仿大企业的产品,大企业模仿著名企业的产品,有的干脆就是制造仿冒产品。

一个企业花了很多心血开发出的某个新产品,不出三个月仿制品就会接踵而来,大量面市,这既挫伤了搞科研开发的积极性,又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当前建陶产品开发所呈现出的特点现在市场上的建陶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对当前产品作准确的定性分析,但总体来看,建陶产品呈现如下特点:1、内墙高档化。

现代家居观念改变了过去“重厅轻厨”意识,把厨房和卫生间作为家庭装饰、装修的重点和构思设计最精彩的地方,各种瓷片成为厨卫家装的精美衣裳。

高光、亚光、无光釉面砖及腰线和花片的整体搭配,使内墙装饰美仑美奂,日趋高档。

内墙高档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瓷片内、外在质量的提高,二是装饰风格和装饰效果得到提升,三是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新材料、新科技在内墙瓷片上的运用日趋广泛。

2、外墙瓷质化。

外墙装饰砖经历了由陶质到炻质再到瓷质的过程,长条砖和小方砖日趋没落,瓷化程度高的外墙砖将受欢迎,并逐步取代陶质和炻质砖。

3、地砖石材化。

毫不夸张的讲,整个建陶行业都在做石头文章,把天然石材(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花岗石和大理石两类题材上)作为开发的蓝本。

如白塔集团开发的白塔王石系列,欧神诺开发的雨花石系列,新中源开发的琥珀石系列。

这类企业把瓷砖石头化的开发理念推向高潮,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建陶行业出现了以“石”为本的开发局面。

四、流派的雏现和发展对于流派这一概念的使用,在陶塑、陶艺界并不鲜见。

如著名陶艺家刘传的陶艺作品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而石湾公仔、潮洲工艺美术瓷和景德镇的工艺瓷均形成各自的理念和风格,自成派别。

对于流派的使用广泛而无异议。

而对于瓷砖产品而言,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流派概念的使用,在建陶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中,“流派”的概念从未提出。

这里首次提出且很有必要,因为瓷砖开发设计的流派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瓷砖的开发设计者和生产供应商,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融入到各种流派之中。

把握和分析好了几个主要流派及其产品,便理清了市场脉络和发展流行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承认消费观念的差异性、消费层次的多样性和市场的丰富性,是划分瓷砖产品创作设计的基础和派别的前提,从目前的瓷砖产品设计、开发看,主要形成以下四大流派:1、古典主义流派。

怀念过去也会成为时尚,复古作为一种现象,为瓷砖的设计师创作提供了灵感。

仿古砖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复古心理和怀旧情绪。

这类砖的潜力很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正面放大效应。

国内各大企业均能生产各式各样的仿古砖产品,如鹰牌、东鹏、白塔;国外的仿古砖则更胜一筹,例如位于意大利萨索罗地区的ASTER MADE公司,利用三次烧技术生产从马赛克到名贵的雪花石,从柔和的塑料浮雕到各种具有中世纪风格的装饰品和罗马肖像画,极具古朴、典雅之神韵。

2、自然主义流派。

回归自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仿自然类产品明显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仿石砖成为自然主义流派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国内外的厂家都把石材作为开发方向,师法自然,仿花岗石和仿大理石是两类主要产品。

而在国外不仅仅局限于这两种主流产品,还把目标定得更远更宽,例如仿火山岩质地石材的作品,仿珊瑚礁有暗礁效果的作品。

3、现实主义流派。

流行时尚成为写实派的主流,这类作品浩瀚博大,造诣性高,有着很高的水平。

例如大颗粒系列地砖、金花米黄系列抛光砖、丽晶石、雨花石、太阳石、琥珀石、天韵石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4、超现实主义流派。

它反映了一种趋势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具有引导性、前卫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概念砖”的产生便是超现实主义流派悄然崛起的结果。

这类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大多以精品面目出现,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观赏价值。

风格的出现和流派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的多元性和市场需求的广泛性。

需要指出的是,把瓷砖仅仅当作一种产品似乎难以含盖其内涵,瓷砖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多的时候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件“作品”。

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和提升,而只有把瓷砖的开发设计定位在“作品”层面上,其影响才是深远和持久的。

当人们从作品的角度来审视瓷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消费时,便能带来许多新的感受和启迪。

五、建陶产品开发趋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运用,推动了建陶产品的开发,向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受设计、装饰理念的影响,其工艺设计和开发将出现以下“六化”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