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參考答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社会生活与化学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A2.A3.A4.D5.C6.A7.D8.D9.A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 C2. B3. D4. A5. D6. A7. D8. C9.D二、简答题:10.人体摄入的各种元素要有一定的适宜摄入量,过多过少对人体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11.略。
1.2化学实验之旅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C2.A3.B4.A5.B6.A7.B8.D9.A 10.B二.填空题11.倒放手心凹液面的最低处体积上平放沾污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腐蚀台面橡胶乳头水清洗干净12. 2/3 1/4 火柴灯帽盖灭酒精点燃湿抹布内焰外焰焰心向下外焰(试管夹)1/3 自己别人45°水均匀外焰灯芯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C2.C3.D4.C5. D6. B7. B8.C二、填空题:9. (1)③⑦⑧⑨(2)⑦⑨ (3)⑥ (4)① (5)③ (6)④(7)② (8)⑤ (9)③⑧ (10)⑥三、略1.3物质的变化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C2.C3.A4.A5.A6.D7.D8.C9.B 10.D二、填空题:11.物理12.化学13.新物质生成新物质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 C2.CDBADD3.C4.C5. B6.D7. D二、填空题:8.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不一定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9.造纸术 制火药 烧瓷器 青铜器 冶铁和炼钢10.不是 电灯发光发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是物理变化11. (1)由蜡烛维持 (2)靠近火焰、烛芯部分 (3)火焰颜色不同、分层 (4)火焰大、蜡烛熔化量大、液体会凝固 (5)外焰,用木条平置火焰中(6)蜡烛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气态是物理变化,石蜡蒸气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是化学变化1.4物质性质的探究基础过关一、单选题1. C2.D3.C4.C5.B6. D7. D8.B9.C 10. B D 2. 二、填空题:11.不需要、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12.③⑤⑨;①④ ;②⑧;⑥⑦⑩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C D2.B3.B4.B5.D 二、填空题:6.①② ⑦ ③④7. ③⑤⑥⑧⑩8.用磁铁去吸引硫粉与铁粉的混合物加热 加热9.空气中的氧气 不正确 正确 铜+氧气氧化铜 不会 铝+氧气氧化铝第 一 单 元 测 试 题一、选择题:1.B2.B3.D4.C5.D6.C7.C8.D9.C 10.D 11.D 12.D 13C. 14.B 15.B 二、填空题:16. 物理 化学 有新物质生成17. 1.4.6 新物质生成 2 3 5 7 8 生成新物质 18. 化学 物理 物理 化学19. 银白 固体 软 小 低 氧气 水钠+氧气氧化钠 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三、简答题:20.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试管夹 铁架台 A B C D 21(1)试管 胶头滴管 量筒 试管夹 酒精灯 (2)准确量取5毫升水 夹在中上部 预热 再加热 四、实验探究题:22.最先 内焰 外焰 焰心 外焰 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23. 坩埚钳 耀眼的白光 大量热 白 固 石棉网镁+氧气 氧化镁24. 猜想二:真、假“珍珠粉”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点燃点燃方案二:取样,分别将它们的溶于水,看溶解性有无差异。
猜想三:真、假“珍珠粉”的稳定性不同。
方案三:取样,分别将它们分别加热,看能否分解。
25. (1)外壁有水(2)触及灯芯(3)没预热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空气的成分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A 2.B3.B4.A5.C二、填空题:6.78%21%0.94%0.03%7.N2CO2水蒸气O2N28.②9.(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02含量不同(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人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10.(1) X是N2Y是O2 (2)O2(3)对着玻璃片呼气(4) 氮气的体积含量减少主要是由于CO2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A2.C3.D4.A 5. A二、填空题:6.(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室温,水上升到五分之一(2)1/5 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7.(1)排水;(2)氧气;(3)二氧化碳;(4)竹子里的气体氧气的含量没有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但竹子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三、实验题:8.(1) B ;足量(或过量)(2)A ;检查装置气密性。
(3)1/5 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等合理答案均可得分(4)石灰水(或NaOH或其它碱性溶液);CO29.(1)风吹草动,树枝摆动(2)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垂直倒扣在水中,谁不易进入10.(1)氮气(或N2)(2)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C 2.D 3.AB 4.D 5.D 二、填空题: 6、(1)工业污染(2)交通污染(3)生活污染 7、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可吸入颗粒物、NO 2和SO 2等。
5级8、经过除尘、除污处理 直接以煤为燃料 气体 核电 植树种草三、简答题: 9、(1)汽车排放的尾气 (2)焚烧树叶产生的烟 (3)工厂排放的废气 (4)吸烟产生的烟雾 10、(1)白色污染的任意排放 (2)给烟囱装消烟除尘装置 (3)减少建设工地的粉尘 (4)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5)植树绿化等 11、答案略(合理即可)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A2.B3.C4.C5.AD6.B7.D 二、填空题:8、冬季 原因:(1)冬季取暖,用煤量增加,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增多(2)供暖锅炉产生的废气经处理后排放(或改善燃料结构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电能取暖,利用工厂余热取暖等方面回答) 9、(1)(2)(3)(7)(8)(4)在无水力发电的地区和未建核电站前关闭火力发电厂是不切实际的做法;(5)(6)并未消除污染,只是将污染搬迁或扩大范围 三、简答题:10、臭氧层被破坏,减少或不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11、丁 理由:(1)因为化工厂需要充足的水资源(2)水陆交通方便(3)避免污染物进入饮水源或污染居民区空气12、能源角度:①从燃气燃烧造成能源浪费角度谈;②从燃烧放出的热量应进行综合利用的角度谈;③从将燃气储备输送,直接供给生产生活能源的角度谈;④从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的角度谈;⑤从对燃气加工处理,提高使用效率角度谈。
环境角度:①从燃烧产生的黑烟造成空气粉尘增多角度谈;②从燃烧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角度谈;③从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温室效应角度谈。
2.3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课时分子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A2.C3.B4.D5.C6.D7.B8.C9.C二、填空题:10. ③⑤⑥11.以免钢轨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有一定间隔12.运动速率,升高三、实验题:13.(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3)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B2.D3.D4.D5.C6.C7.C8. B二、填空题:9. (1) B (2)C (3)C (4)B (5)A (6)BC (7)D三、简答题:10.①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②夏天温度高,分子内能大,分子运动速度快,更易挥发。
11.(1)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筒的物质易被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
例: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后体积缩小等。
四、实验题:12.(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2)溶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变红;(3)实验Ⅰ、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因此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13. 加热碘能使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五氧化二碘碘+氧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第二课时原子及其结构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B2.B3.C4.A5.A6.D7.D8.D二、填空题:9. ①③⑤10.(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原子(4)原子(5)质子、中子、电子或原子核、电子(6)质子、中子(7)原子核、质子(8)电子(9)分子、原子、中子(10)电子11.16,6,得三、简答题:12.不带电。
因为铁原子中存在的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铁片不显电性。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D2.C3.B4.B5.B6.A7.D8.B二、填空题:9.(1)质子或中子(2)中子或质子(3)电子(4)分子10. (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4)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三、简答题:11. 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12.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2)每种原子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目一样多,但中子数则不一定(3)每种原子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不一定有中子(4)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5)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13.(2)原子内、原子间有很的空间(3)原子核体积很小,而且带正电第三课时相对原子质量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A2.C3.C4.D5.D6.B7.A二、填空题:8. 111 272 9. 146 10.22 26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A2.B3.C4.A5.D6.B7.C8.C二、填空题:9. 镁10. 12n/m-a11.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第四课时离子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D2.D3.B4.B5.C6. D7.C8.A二、填空题:9.氧气.汞. 氯化钠(正确合理均可)10. (1)钠金属失去Na+(2)核电荷数质子数(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C2.A3. C4.C5.D6.C7.A8.C9.D二、填空题:10. Na ,Na+或(Mg,Mg2+)11. a-m-n12. ②⑤⑥①④④⑤(1)离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原子则没有;(2)离子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 (1)3 ,10 (2)10;Ar(3)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加顺序排列;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呈规律性变化,除第1层1—2个外,第2、3层,均由一个逐渐递增到8个。
(可任选一个)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B2.C3.D4.C5.A6.B7.D8.D9.B 10.A11.D 12.B 13.C 14.A 15.A 16.C 17.B 18.C 19.A 20.C二、填空题:21、分子、原子、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