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日记”
摘要:“没有字数的限制;没有内容的规定;只要你说出了与数学有关的话题;只要你写出了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体会、发现,都可以。

”基于这种理念,我从去年开始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几周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让学生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日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写数学日记恰恰能体现这一点,它已经成为广大老师和家长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

一、形式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口头日记。

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培养他们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我就降低写的要求,抽时间口头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参与),甚至老师代为记录!至于所涉及的知识面,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引导。

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那就对了!我发现孩子都特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说给家长听或是挑个机会
说给老师听,这也正是一份口头的数学日记!
(二)书面日记。

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一开始学写数学日记,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数学日记的兴趣,可以允许学生写一些记流水帐
式的购物过程,渐渐地引导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用数学的笔触书写下来,没有固定的文体,没有限定的字数,没有规定的范围,学生都很感兴趣。

例如同样是购物,学生“张三”和“李四”有不同的日记。

“张三”的日记: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晴
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到林华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5角,还买了5支铅笔,五角钱一支,还买了3本作业本,用了2元,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3元。

“李四”的日记: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多云
今天爸爸带我到百姓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买了色拉油1瓶,15元8角。

我是这样算的,1包饼干是9元,乘以3包共27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42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

哦!我真棒!
这里,“张三”描述的是一个购物计算的过程,“李四”则运用了简便运算的知识,记录的是一个数学发现。

后者的日记则是一篇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二、内容上不作统一规定
学生的日记,可以写数学课上自己对某一道题的思考或整堂课内容的思考,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特别应该写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来完成数学日记。

(一)反思性日记。

要求学生把家里或学校的生活体验、学习经过和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三角形形状的物品,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特征,如此总结思考写出来就是一篇数学日记。

(二)心得日记。

阅读学生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后学生“张三”的日记是这样的: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天气阴
今天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你学到这一知识,你就能很快根据前面的规律算出乘积来。

25×13=325,250×13=25×13×10=325×10=3250,50×13=25×13×2=325×2=650,只要找到了其中规律,我们的计算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计算正确率就很高。

三、“发现”日记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抽象和乏味的,她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例如:学生“李四”对“亿”的认识(一亿有多大?)在日记中写道: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天气晴
记得以前,我以为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但不知道它具体有多大?我们就说数作业本吧。

我们数1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时间呢?1本,2本,3本……100本,大概要用110秒。

而1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呢?只要计算一下就知道
一亿有多大了。

算一算,数一亿本作业本大约要用110000000秒,试想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要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多少天?多少年?大概是要1833333分,30556时,1273天,4年!还真是不算不知道,数一亿本作业本竟要4年啊!
由此可见,一亿真大啊!
类似上面的日记很多,孩子的语言充满了童趣,让我感到很欣慰,虽然这些日记还很稚嫩,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他们学会了用明亮的眼睛去寻找,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喜欢上数学课了。

总之,进行数学日记教学是我们每个小学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积极尝试的一种教学手段,并把其发挥和壮大,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简单化、生活化、经常化,并且让学生在动手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主动接受生活数学的奥秘和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杨鹏.“数学日记”带来的收获[j].新课程学习:中,2010(6).
[2]张宗龙.用“数学日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23).
[3]孙旭花.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j].广州师院学报,1997(2).
[4]蒋巧君.数学日记:数学学习的新平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