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研究进展赖秀平暨南大学附属清远医院中药房广东清远【摘要】:介绍山豆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等研究进展,建立其安全有效的治疗窗口,最终为其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字】:山豆根;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中毒救治前言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广东、江西等省。
2010版《中国药典》载本品味苦, 性寒;有毒。
归肺、胃经, 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火毒蕴结、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以及肺热咳嗽等症。
故山豆根属传统“有毒中药”范畴, 但一般临床医师认为该药毒性较小, 时常大剂量或长期用药, 从而导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有递增趋势。
兹对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概述1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山豆根主要含黄酮、生物碱及多糖类成分。
目前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有高丽槐素、红车轴草苷、柔枝槐酮、柔枝槐素、紫檀素、槲皮素、染料木素、山槐素、光甘草酚、芒柄花素、金雀异黄素、槐酮、槐定、槐多色烯、sophora flavone A,sophora flavone B,baying 等[1-5]。
从山豆根分离得到生物碱类成分20 多种,总生物碱1.34%~1.88% ,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还有少量的臭豆碱、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氨、槐醇、(-)-14β-乙酸基苦参碱、(+)-14α-乙酸基苦参碱等[6-8]。
此外,从山豆根还分离得到的多糖组分有8 种,分别为SSa-1,SSa-2,SSa-3,SSa-4,SSb-1 FA,SSb-2,SSb-3,SSc-1,它们分属于淀粉、类淀粉、半纤维素、果胶,其中淀粉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果胶类多糖[9-11]。
2 药理作用2.1 抗肿瘤作用。
对于接种的子宫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山豆根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脱氧酶均有抑制作用[12]。
2.2 其中的红车轴草根苷能抑制感染植物的真菌, 柔枝槐素色烯能预防鼠生溃疡。
2.3 日本山豆根对恶性肿瘤有显著效果, 且不使白细胞减少。
2.4 山豆根碱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活性,能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由其提取物制成的制剂肝炎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13]。
3 毒理学研究山豆根的毒副反应以急性肝毒性、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为主,此外还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毒性等。
引起毒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用药量过大和品种混乱,如北豆根与山豆根不分,甚至制剂原料发生混淆。
3.1 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有报道山豆根毒性成分主要为苦参碱和金雀花碱,苦参碱能麻痹呼吸中枢运动神经末梢[14],引起呼吸衰竭[15];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14]。
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呼吸衰竭是其直接致死原因[16]。
王晓平等[17]在山豆根神经毒性研究中,采用山豆根熬成汤剂,用灌胃针灌服大鼠,每日1次,7~10d后,发现大鼠动物减少明显温顺、逃避能力下降。
进行海马神经电生理研究,结果发现山豆根能降低或相对降低长时程电位,由于长时程电位是兴奋性突触后点位复极化的一部分,是突触可塑性标准之一,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推测山豆根水煎剂中毒影响到认知过程,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18] 。
3.2 长期毒性实验向丽华等[18]用山豆根水煎剂对SD大鼠灌胃给药, 长期毒性实验表明(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0、50、25倍),高、中剂量给药的大鼠心、肝、肺、睾丸、脑指数增加,低剂量给药的大鼠脾指数增加但作者未提及病理检测结果,因此推测其对脑组组织和心脏可能有一定的损害。
3.3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分布相半衰期分别是4.4min和5.8min,消除相半衰期分别是79.2min和29.6min;表观分布溶积分别是3.93 L/kg和1.94L/kg氧化苦参碱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与家兔体内相似[19]。
4 中毒机制山豆根主含苦参碱、金雀花碱等生物碱,有强毒性。
苦参碱有烟碱样作用,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呼吸肌麻痹,从而出现头昏呕吐、汗出、步态不稳、惊厥、呼吸停止等症状。
金雀花碱能够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20]。
还有报道认为,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能麻痹横膈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
5 用量、用法、配伍研究5.1 用量研究刘荣禄〔21〕通过临床证实,在方药相同情况下,山豆根研末冲服比饮片水煎服见效快、疗效好。
张世臣教授实验证明,山豆根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效成分不宜受热,遇热其活性大大降低。
若将其研粉冲服即可避免山豆根因攫海而使有效成分流失,又可避免其因煎煮时之高热造成的药效降低。
另有研究证明,山豆根煎煮的时间越长,其毒性越强〔22〕可见山豆根不宜入煎剂,以研末冲服、入丸剂服、水、醋磨汁服、鲜品含汁为宜。
若入煎剂宜后下,以免毒性增加,外用宜研末调涂。
5.2 用法研究据报道〔23〕有患者服用山豆根12g即可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口服60g而中毒死亡者。
王亚敏等〔24〕临床观察发现,山豆根用量超过10g(一般服10~15g),可致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故认为其用量在10g以下为宜。
老幼体弱者不宜超过6g,也同样能取得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良效。
所以,山豆根研末冲服、入丸剂服、磨汁服或水煎服等,最多不得超过10g.以3~6g为宜,外用适量。
5.3 配伍研究山豆根若单独应用较配入复方毒性大〔23〕,故不宜单独应用。
配伍也应有所选择,肖辉良〔25〕发现山豆根与大黄配伍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后2h出现,以头昏眼花、足软无力、手指颤抖、嗜睡等为其典型症状。
进食绿豆稀粥后,次日诸症消失。
肖氏是以银翘散加山豆根、大黄各10g,治疗咽喉肿痛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症状的。
然其曾分别以银翘散加山豆根10g和以银翘散加大黄10g治疗咽痛多例,均未见不良反应。
张顺湧〔26〕在临床中亦发现, 山豆根与神曲同煎口服, 可致不良反应,服药后出现心慌、恶心、乏力、出汗与苦参碱中毒症状相同。
故山豆根应配入复方应用,但不宜与大黄,神曲配伍。
6 临床不良反应文献摘例6.1 山豆根中毒200余例报道主要症状为恶心,头痛腹痛,严重者全身发冷,四肢颤抖,肢体抽搐,挛急,心率加快,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27]。
6.2 1例服山豆根130g,水煎顿服,约1h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 且愈来愈重,头痛剧烈,呼吸急促,脘腹胀满,全身肌肉颤动,肢体抽搐挛急[28]。
6.3 1例山豆根泡服后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颤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感觉迟钝等。
6.4 1例内服中毒, 头晕胸闷、频繁呕吐。
6.5 1例山豆根60g 煎服, 2h后神志模糊, 旋即昏迷, 抢救无效而死亡[27,29]。
6.6 5例服用山豆根复方水煎剂, 用量>10 g/剂, 煎煮时间15~ 45min, 用药3~7剂后导致急性小脑炎[30]。
7 预防措施①山豆根有体内蓄积作用,临床宜间隔用药,并严格控制剂量。
②山豆根入煎剂时煎煮的时间不宜长,宜后下。
③山豆根不宜单用,应配入复方。
④注意品种鉴别,各中药厂、各药材采购、经营、批发、零售单位及各医疗单位中药房。
在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经营、调剂、制剂、贮运等环节中,必须把广豆根与北豆根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或互相代用。
医生处方用药和药房调剂要区分南北豆根,凡处方开广豆根、山豆根、南豆根一律付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及根茎饮片;处方开北豆根应付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及根茎饮片。
8 中毒救治轻度中毒可自行缓解。
重度中毒者:①早期用大量温水或1:4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药超过4h,可服硫酸镁导泻;并用2%~3%的活性炭灌胃吸附未被吸收的毒物。
②以10%葡萄糖生理盐水加维生素C点滴,促进排毒解毒;用5%~10%葡萄糖盐水1000ml加入15%氯化钾20ml,5%碳酸氨钠100ml,维生素B200mg静脉点滴以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③抽搐痉挛者用氯丙嗪等;昏迷者给氯酯醒,每2h肌注0 25g,吸氧;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洛贝林等。
④病情稳定后口服中药解毒剂,用绿豆60g,甘草30g.金银花24g,穿心连9 g,水煎,早晚各服1次。
9 结语综观山豆根化学、药理及毒性的研究概况,分析其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
①山豆根主要含黄酮、生物碱、多糖等成分,既有抗肿瘤、抗炎、抑菌、保肝、增强免疫、清除自由基、抗心律失常、强心、降血压等广泛而确切的药理活性,同时也可诱发肝毒性、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多种毒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中卓越疗效的发挥和应用。
②安全有效的治疗窗口尚是空白,亟待研究建立、弥补。
③配伍是中医用药特色,通过配伍有望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鉴于目前尚未见山豆根配伍减毒增效方面相关研究的现状,可通过在对古籍等文献资料以及医院医生临床配伍用药情况考察的基础上,开展与之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以可能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1]Kyogku K,Hatayama K,Yokomori S,et al. Study on the constituents of sophora species. VI.Constituents of the root of Sophora subpro strataChuet .T .Chen.[J].Chem Pherm Bull,1973,21(6) :1192.[2]Shirataki Y,Yokoe I,Komatsu M. Two new flavone g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Sophorasubprostrata [J].J Nat Prod,1986,49(4) :645.[3]Komatsu M,Yokoe I,Shirataki Y.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sophora species.Ⅻ.Constituents of the aerial parts of Sophora tomentosa L.[J]. Chem Pharm Bull,1978,26(4) ::1274.[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1.[5]邓银华,徐康平,章为,等.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 (2) :172.[6]窦金辉,李家实,阎文玫. 山豆根生物碱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9,19(5) :40.[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689. [8]章育中.山豆根(越南槐) 叶中分出的两个新的苦参型羽扇豆碱:(-) -14β-乙酸基苦参碱和(+) -14α-乙酸基苦参碱[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6):42.[9]李志孝,黄成钢,陈耀祖.山豆根多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2):294. [10]董群,方积年.山豆根多糖的性质和化学组成[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85. [11]张岚,任丽娟,顾玉诚.山豆根中性多搪SSA 的分离纯化和性质[J].中草药,1993,24(1):8.[12]姜鹏.酚酞过敏反应1 例[J].安徽医药,2005,9( 2):909.[13]陆群,朱路佳,薛洁. 肝炎灵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5):517.[14]李希新.山豆根研究概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4(3) :235-237.[15]张丕逊,曾嵘,党雁华,等. 山豆根过量引起神经毒性反应一例报告[J] .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1) :62.[16]王三梅,韩冬梅,熊晖,等. 中药山豆根中毒致亚急性基底节坏死性脑病一例[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 :638-639.[17]王晓平,陈聚涛,肖倩,等.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J] .自然杂志,2002,24(5) :286-289.[18]向丽华,陈燕萍,张智,等.24 味有毒中药长期毒性实验研究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2(1):35-52.[19]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 .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316.[20]焦万田.中药不良反应与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 23~ .[21]刘荣禄. 山豆根制成粉剂入药为宜[J] .时珍国药研究,1992,3(4):167.[22]高渌纹.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M] .北京学范出版社,1993:47~52.[23]庄国康.刘瓦莉中药中毒与解救[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8~30. [24]王亚敏.戴舜珍.曾宏翔广豆根副作用6例报告. [J] .福建中医药,1994.25(3):45. [25]肖辉良.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后毒性反应3例. [J] .江西中医药,I991.22(5):59.[26]张顺湧.山豆根与神曲配伍不良反应. [J] .山西中医,2009.6(6):32.[27]李欣.山豆根中毒原因分析. [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1) 700.[28]高俊泰.山豆根中毒1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7(2):13.[29]温玉梅.服山豆根致中毒1例.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 (6):271.[30]李爱美.李德帅.山豆根中毒致小脑炎5例报道.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3(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