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壳体加工工艺

壳体加工工艺

壳体加工工艺1.目的:壳体加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根据《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钣金件和结构件的一般公差及其选用规则》、《冲压件毛刺高度》,对静负荷、提升、耐机械冲击、异常发热、护电路连续性、老化腐蚀等要求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以及产品标准的要求。

2.钢板下料工艺2.1依据及适用范围公差依据《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钣金件和结构件的一般公差及其选用规,《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金属剪切件的一般公差》控制,其中剪切宽度、长度、直线度和剪切垂直度的一般公差,分为A、B两级。

根据不同要求,可分别选用或混合选用。

适用于产品钢板下料工序用。

2.2设备、工具及量具剪板机、扳手、盒尺、钢板尺等。

2.3工艺过程(1)看图纸、技术要求并核对来料有无差错。

(2)操作要符合剪板机使用要求,试车运转正常后试料,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加工(3)下料前应先对板料沿长度方向齐边,然后沿宽度方向取直角边齐边。

(4)调整尺寸、角度,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5)下料时首件必须检查,加工中进行抽检,使其符合要求。

(6)加工完的料应码放整齐,并按要求进行标识。

(7)加工完毕,余料、残料要清除干净。

2.4检查(1)剪切不得有咬边、拉伸现象,下料毛刺不得大于0.2mm。

(2)剪切尺寸公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2.5安全及注意事项(1)料未放稳前,不得把脚放在踏板上,以免造成质量和工伤事故。

(2)操作者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时应精神集中。

(3)设备上禁止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要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

(4)设备应按要求进行保养,防护装置应安全可靠。

(5)剪板机油杯注满润滑油,检查电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检查有无其他事故隐患。

(6)装换刀片时,刀槽要清洁,刀要放正,螺钉紧固要均匀,检查刀口间隙是否为所裁料厚的6%.3.冲压工艺3.1依据及适用范围公差依据《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金属冷冲压件的一般公差》(JB/T 6753.3-93)的表控制适用于配电柜结构冲孔、落料、抹角之用。

3.2设备冲床:应根据工件的冲裁力来选择不同吨位的冲床,使用的模具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工艺过程(1)试车检查机械、电气性能应安全可靠性。

(2)需加工的零件应经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加工。

(3)加工前要明确技术要求,核对来料有无差错。

(4)根据加工要求选择相应模具。

(5)先将冲床滑块点到上死点,将上模装入滑块模柄槽内,摆正放平;将螺钉、顶丝旋紧,上模与滑块底面不得有间隙。

(6)将床面擦抹干净,去净油污铁屑后,将下模放在冲床台面上。

(7)点动开车或手盘大轮,使滑块至下死点纫入下模,调整连杆高度,使模具冲程合适。

(8)调整冲模间隙,保证周围间隙一致。

(9)将下模用压板压紧、压平,垫铁与底模盘要等高度,固定点要对称。

(10)锁紧连杆,检查模具有无松动现象。

(11)进行试冲料,检查断面是否整齐、均匀、一致。

(12)按尺寸要求调整制板,定好垂直基准(前后)和水平基准(左右)。

(13)在加工中料要与制板靠紧,在底模上要放平。

(14)冲孔、抹角时要注意加工方向,避免冲错。

(15)加工完的零件应分类放置整齐并加以标识。

3.4检查(1)严格执行首件检查、中间抽查、尾件复查。

(2)工件加工尺寸按图纸或工艺文件进行检查。

(3)冲孔边缘不应有拉伸、弯曲,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10%~15%。

(4)孔型不得歪扭、偏斜。

(5)钢板抹角时其角度应保证垂直,抹45。

角时要求等边。

(6)角钢抹角要保证垂直,去筋和倒45。

角时要避免过大。

3.5安全及注意事项(1)料未放稳前不要把脚放在踏板上,以免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

(2)操作者应熟悉使用的设备,操作时应精神集中。

(3)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调整时应松开紧固螺钉,不得重击。

(4)如发现因冲模磨损而造成冲孔毛刺、拉伸,应立即修模或更换新模。

(5)在加工中模具应随时刷油以延长寿命。

4.折弯工艺4.1依据及适用范围.允许公差值按标准JB/T6753.1—5.1中表1的规定。

适用于产品结构零件折弯加工工序之用。

4.2.设备,工具与量具折弯机、盒尺、卡尺、角尺、榔头等。

4..3工艺流程(1)需折弯的零件经上道工序检验合格方可加工。

(2)加工前应看明图纸各部尺寸、要求、折弯方向及辅助说明。

(3)选好折弯机下模槽口后,开正车,将操纵部分置于微动位置,拉动或脚踏开关机构使滑块徐徐下降,装入上模并检查上模是否对正下模槽,酌情调整下模托两端螺杆,使上下模中心线重合。

(4)使滑块降至下死点位置,根据钢板厚度和折弯角度适当调整上下模间隙,切忌将上床身降得过低,以防发生事故。

(5)上模具长度应大于所折工件的长度,在折制门类零件时,可拼接上模具,使上模总长度小于工件长面尺寸20~50mm,如确无法达到时,允许各上模间留有间隙,但不得大于10mm。

(6)按尺寸要求调整前(后)制板,将试料紧靠制板并操纵折弯机动作一次,检查试料角度和尺寸并做相应调整,直至合格。

(7)试弯合格并经首件检验后,对较简单的工件或较熟练的操作者,可采用连法操作。

如遇异常情况要及时推动急停手柄,使折弯机停止动作。

在下班中断工作时,要及时搬下重锤,恢复折弯机单发状态。

4.4检查(1)执行首件检查、中间抽查、尾件复查。

(2)加工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图纸、工艺文件要求。

4. 5安全及注意事项(1)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时应精神集中。

(2)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整洁。

(3)按要求定期润滑、保养设备,检查电器、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及有无其他事故隐患,保证运转正常。

5 结构焊接工艺5.1 依据及适用范围(1)依据《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焊接结构的一般公差》(2)适用于产品结构焊接工序。

5.2 设备、材料、工具及量具角尺、电焊钳、榔头、木榔头、扁铲、电焊防护帽、盒尺、角尺,钢板尺等5.3工艺流程1.焊接前准备工作(1)看明图纸和技术要求、核对来料无误后方可加工。

(2)准备好工具、防护用具:检查电焊机接地是否良好。

(3)对胎卡具进行检查、测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工。

(4)电焊条及焊接电流的选择示例,见表1。

表1 焊条及焊接电流的选择示例2.焊接(1)将被焊接件擦干净,保证焊口附近10mm内无油污、铁屑等杂物。

(2)将工件按图纸要求放于准确位置,测量合格后先点焊固定再进行焊接。

必要时借助胎卡具。

(3)焊接时尽量采用平焊,如采用其他位置焊接,应调节焊接电流,使其比平焊电流减少10%。

(4)焊接过程中要随时测量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以防变形。

(5)焊缝较长或结构总成时,应先分段点焊固定然后再焊,以免变形。

(6)箱门焊接铰链时,应将箱门垫起2~3mm,并用铰链夹具进行焊接,以保证门开关灵活。

门缝宽度不得大于2mm,门的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

(7)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弧坑最大不得超过5mm。

(8)焊接后要敲去药皮、清理焊瘤、焊渣,保证焊缝光滑、清洁。

(9)焊接时应符合技术要求,保证焊接强度。

(10)成型后应按图纸要求和标准,对外形进行相应的调整。

5.4工艺要求(1)因焊接引起的局部变形(鼓包等)应磨平。

(2)不得在非焊接部位、胎具和焊接平台上引弧。

(3)需封角的门、盖类零件必须用气焊封角,焊后应锉圆(磨圆)。

(4)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示例,见表2(等于JB/T6753.4中4.1表1的A级)。

表2 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示例(5)垂直度的允许偏差按JB/T6753.1的表2垂直度的一般公差B或C级。

(6)结构外表的结构要素之间(如门与门、门与其他结构要素之间)形成的同一间隙或平行间隙(指间隙尺寸相同的平行间隙)应均匀。

其间隙差不得超过表4-2-3所示。

表4-2-3 结构间隙差(7)面板、侧板、门板等板类构件平面度的一般公差。

为任意平方米小于3mm。

面板通常小于1.5mm.(8)接地装置周围应满焊,不应伤及连接螺纹。

5.5检查(1)焊缝形状、尺寸、位置应符合技术要求。

(2),操作时要穿好防护用品,并要精神集中。

(3)操作现场5m内不得放有易燃易爆物品。

6组装结构工艺6.1适用范围组装结构工艺依据《电工设备的构件公差组装结构的一般公差》(JB/T6753.5—89),适用于由若干个金属零部件用铆钉组装或螺钉组装而成的柜体结构,不适用于开关柜内部各功能部件的装配。

6.2设备、工具胎具、铺有橡胶垫的铁平台或装配台、铆钉机、气动扳手或电动扳手、扭力扳手、活扳手、4磅手锤、6磅木锤、螺丝刀150~250mm、钢尺0~500mm和0~1000mm、钢卷尺0~2m、数显卡卷尺0~2m和0~3m。

铅锤(包括0.3~0.5mm尼龙线)等。

6.3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柜体装配图样操作者应认真熟悉产品装配图样,了解产品性能、技术要求及装配步骤。

2.准备产品零部件、紧固件及其他标准件(1)按照产品装配图样清点零部件品种、规格及数量,并按照图样检查零部件的关键尺寸及安装尺寸,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零部件应请相关人员殛时解决,禁止装配不合格的零部件。

(2)安装装配同样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领取紧固件及其标准件,并留有适当余量。

6.4装配步骤(1)一般较复杂的柜体可以按组成部件分三步组装:如可先装左、右框架(或上、下框架)、底座、门装配、继电器箱装配等;待上述部件装配好后再进行总体柜体组装;再装内部的隔板、侧板或其他安装件等。

(2)一般较简单的组装式柜体可以分三步或两步组装。

6.5技术要求(1).装配时,应将零部件放在简易胎具上或装配台进行装配(或平面度较高的地面)。

装配时要随时对照图样测量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及其关键尺寸。

(2)涂(镀)覆层。

柜体所有金属零部件必须有涂(镀)覆层,而且表面颜色应一致(包括襄,在柜体外部的用油漆或环氧粉末加工的零部件),涂(镀)覆层无剥落、露底及损伤等现象。

(3)紧固件。

当柜体(或分步组装时柜体部件)内各零部件均已装配到位,并调整到规定尺寸后,可以逐个拧紧(有时考虑到柜体的变形需要选择先后顺序)紧固件螺钉(或铆钉)所有紧固件应有防松措施,当螺母拧紧后应高出螺栓电~5扣。

柜体上的所有紧固件必须有防锈层。

(4)接地(保护电路连续性措施)。

1)接地点及金属壳体设备结构的连接处有绝缘物时,应采用接地垫圈、自攻螺丝连接(或其他措施),手动操作器件接地应采用接地线直接接地。

2)装有电器的门通过金属铰链与壳体进行组装时,应将门与骨架(或壳体)之间用铜编织线连接,接地线两端应冷压裸电缆端头,接地端子上应装有接地符号。

(5)门。

1)门装好后应转动灵活、无变形,门的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

2)有联锁功能的门,联锁功能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3)装有密封嵌条的门在开启、关闭或受震动时嵌条应不易脱落,门锁打开后,门不得自动弹开。

4)门与门、门与其他结构要素之间的间隙均匀度的允许偏差不超过相关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