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使物体的动态和形
态发生变化(包括变形)。
2.力系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3.在一般工程问题中,物体平衡是指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4.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
点,力是个矢量。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6.在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7.平面汇交力系可以合成为 1 个合力,其结果有 2 种可能情况,
即合力等于零或合力不等于零。
8.物体的受力图是表示研究对象所受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简图。
9.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其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
可用力多边形的封闭边表示。
10.平面汇交力系,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求解两个
未知量。
11.力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与力沿这两个轴的分力的大小相
等;力在不相互垂直的两个轴上的投影的大小与力沿这两个轴的分力的大小不相等。
12.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若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两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或一个力偶。
13.平面力偶系有 1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平面平行力系有 2 个
独立的平衡方程。
14.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而
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15.平面任意力系二力矩式平衡方程的限制条件是二矩心不能与投影轴相垂
直。
16.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平面内指定点简化的结果,可能有 4 种情
况,这些情况是:1)主矢等于零,主矩等于零,这是平衡情况;2)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这是力系简化为合力偶情况;3)主矢不等于零,主矩等于零,这是力系简化为合力情况;4)主矢不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这是力系可以再简化为合力情况。
17.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平面内指定点简化的结果,可能有 4 种情
况,这些情况是:1)主矢等于零,主矩等于零,这是平衡情
况;2)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这
是力系简化为合力偶情况;3)主矢不等于零,主矩等于零,这是力系简化为合力情况;4)主矢不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这是力系可以再简化为合力情况。
18.平面力偶等效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力偶矩相等。
19.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它对刚体仅产生转
动效应,并用力偶矩来度量。
20.平面内一非平衡共点力系和一非平衡力偶系最后可能的合成结果是一合力。
21.两个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或相对
滑动趋势时,其接触处有阻碍其滑动的作用,这种阻碍作用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
势相反。
22.摩擦角是ϕm是最大静滑动摩擦力与法向约束力的合力
与支承面的法线间的夹角。
23.当作用在物体上的主动力系的合力作用线与接触面法线间
的夹角α小于ϕm时,不论该合力大小如何,物体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
为自锁。
24.摩擦角ϕm与静滑动摩擦因数f之间的关系为 tanϕm =
f。
25.空间汇交力系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空间平行力系
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空间力偶系有 3 个
独立的平衡方程。
26.空间的力对点之矩是定点矢量;空间力偶矩矢是自由
矢量;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
27.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平移到刚体上任意指定点,欲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必须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
矢等于该力对指定点之矩
矢。
28.空间力偶等效条件是力偶矩矢相
等。
29.若空间力系有合力时,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
矢量和;合力对某轴之矩矢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
和。
30.某一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如图所示,试问此力系简化
的结果为力偶,它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31.已知A(1,0,1),B(0,1,2)(长度单位为米),F=kN。
则力F对x轴
的矩为-1kN·m,对y轴的矩为 -2kN·m ,对z轴的矩为 1kN·m 。
32.某空间力系若:(1)各力作用线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2)各力作用线垂直于
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最大数目分别为:(1)5个(2)3个。
33.曲杆AB自重不计,在五个已知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试问作用于点B的四个力的
合力F R的大小F R= F5,方向
沿AB 。
34.单个物体在考虑摩擦力的平衡问题中,当0≤F s≤F max时,物体都能保持平
衡,但是这时物体处于平衡有一个范围。
当F s=F max时,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这时摩擦力
为f s F N。
35.已知A重100kN,B重25kN,A物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0.2。
端铰处摩擦不计。
则
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5
k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