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北方片)观摩点简介二○○一一年八月·宁夏目录观摩线路图 (1)青铜峡市邵刚水利工作站 (2)青铜峡市邵岗镇玉泉村农民用水协会 (3)青铜峡市大坝水利工作站 (4)中卫市镇罗水利工作站 (5)沙坡头区九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6)中卫市镇罗镇李嘴农民用水协会 (7)中卫市沙坡头区抗旱服务队 (8)观摩线路图青铜峡市邵刚水利工作站邵刚水利工作站建于1984年,是青铜峡市水务局所属的不定级别定额补助事业单位,实行市水务局主管、镇政府协管的管理体制。
共有职工4名,其中站长1名。
全站工作人员均通过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资格考试,其中具有水利初级职称3人,大学学历1人,50岁以上的1人,40岁以下的3人。
该站有办公房屋7间140平方米,仓库等其他房屋7间136平方米,有9台套抗旱泵。
该站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镇村用水计划,负责用水测量监测;指导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技术性劳务服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辖区防汛抗旱和水土保持的监督指导工作;受主管局委托开展水政执法工作。
该站管理区域面积121.22平方公里,涉及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灌溉面积42087公顷。
有支、斗、农渠1449条786千米,支、斗、农沟456条169千米,过境干沟3条31公里,泵站5座。
多年来,邵刚水利工作站坚持以服务基层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工作站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经营的职能,围绕农田灌溉节水增效工作,指导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7家,开展用水管理、测量水监督、协会人员培训等工作,全镇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从过去2004年的0.63亿立方米减少到2010年的0.51亿立方米;积极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开展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的实施,先后参与了人畜饮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及春秋两季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4600余亩,建设泵站5座,辖区支、斗、农渠的砌护率达到30%,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督和防汛抗旱检查、指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利用院内闲置土地,兴建预制场,一方面解决职工5%的差额工资,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渠道砌护和过程维修,提高工程质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得到了各级组织高度评价和表彰,多次获得区、市、局表彰奖励。
青铜峡市邵岗镇玉泉村农民用水协会邵岗镇玉泉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于2005年,是一个以村为单位组建的用水协会,共有用水户516户,管辖支渠1条长1200米,斗农渠6条长6500米,各类水利配套建筑物156座,泵站1座,抗旱泵7套,灌溉面积1560亩。
协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协会章程、制度,选举产生了协会执委和会长。
现有会长1名,执委4名。
协会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决策、市场化运作、镇村监督协调、水管单位和市水务局业务指导、广大农民监督的运行管理方式。
协会经费来源为支斗渠维修管理费,包含在农业灌溉水价中。
协会财务由邵刚镇委托镇经管站代管;支斗渠维修管理费的60%用于支付协会人员工资,30%用于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费,10%用于办公费用。
协会管理的南附设渠和肖家小渠两条支渠,实行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
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管理支渠前三年的实际用水量,确定用水指标和亩均水费标准,由协会与承包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
年终,通过对承包人的绩效考核,兑现承包人的工资。
用水管理机制:由水管单位制定该灌域支渠的用水计划并进行供水,承包人组织支渠管理人员和淌水员为用水户提供用水服务,渠道全部实行“一把锹淌水”制度,减少了水量浪费。
5年间亩均节水率为38.3%。
水费收缴管理机制:实行“开票到户制”和“收费到户制”。
承包人凭票向农民收缴水费,农户见票付款,做到票款两清。
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多方监督”的要求,水管单位和协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灌溉面积、用水量、水价和水费,接受镇村组织及用水户的监督。
财务管理机制:实行“协会用、镇管、市监督”的制度,由镇总会委托镇经管站代管协会财务,对返还的支斗渠维管费进行集中管理。
由协会提出协会人员工资、协会日常办公开支和水利工程维修方案和开支申请,总会按照使用比例进行审核批准,并监督执行。
青铜峡市大坝水利工作站大坝水利工作站组建于1984年,是青铜峡市水务局所属的定额补助事业单位,实行市水务局主管、镇政府协管的管理体制。
共有职工5名,其中站长1名。
全站工作人员均通过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资格考试,其中具有水利初级职称3人,大专学历1人,40岁以下的4人。
该站有办公房屋9间180平方米,仓库等其它房屋7间140平方米,有11台套抗旱泵。
工作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定额补助95%,差额5%通过多种经营解决。
该站管理区域面积204平方公里,涉及15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灌溉面积8.2万亩。
有支、斗、农渠1667条833公里,支、斗、农沟779条389公里,过境干沟3条23公里,补水泵站9座。
多年来,大坝水利工作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以供水服务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工作站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经营的职能。
加强农田灌溉管理。
围绕农田灌溉节水增效工作,指导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3家,开展用水管理、测量水监督、人员培训等工作。
2006年西贴渠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水利工作站站长当选为西贴渠农民用水协会会长(兼大坝镇农民用水协会秘书长),负责管理占全镇灌溉面积1/6的西贴渠,为大坝镇5个村民小组1540户1.3万亩农田灌排提供服务,实现了供、管、收一体化。
协会在运行管理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协会章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做到水量、水价、水费、面积“四公开”,让群众淌放心水,缴明白费。
2010年协会全年实用水量1771万立方米,比2006年实用水量的1870万立方米,减少99万立万米,节水率5.3%,为辖区内其他农民用水协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全镇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从2003年的1.36亿立方米减少到2010年的1.05亿立方米。
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组织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末级渠道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春秋两季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
先后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辖区支、斗、农渠的砌护率达到20%,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强化水利行业执法监督工作。
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督和防汛抗旱检查、指导工作,认真履行水政监察员职责,及时化解水事纠纷,查处水事案件,营造良好的水利管理秩序,确保辖区内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
利用本站闲置土地对外租赁,发展木炭生产,每年收入1.4万元,缓解了职工工资缺口和办公经费不足的压力。
中卫市镇罗水利工作站沙坡头区镇罗水利工作站是中卫市水务局下设的基层水利事业管理单位,负责镇罗镇农村水利的规划调查、工程建设、工程维护、防汛抗旱、管理服务等职能任务。
核定财政供养编制4人,具有中级职称2人,管辖辖13个行政村、3万多人口,有3.2万亩农田1176条支斗农渠,352条支斗农沟,1801座水工建筑物。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制订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水费收缴管理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使职工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失时机向群众宣传水法规及节水灌溉知识,不断扩大依法治水的影响力。
加强协调联系,每年年初深入辖区各村,征求群众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加强与镇罗镇党委、政府协调沟通,争取资金529万元对辖区1.8万亩农田实施综合配套治理,充分发挥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三农”发展。
积极协助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检查,严把质量。
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分片包干,强化措施,从工程的使用、管护、维修负责到底,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完好率,确保了农田灌溉。
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向群众提供水稻控制灌溉、量测水、农村生活用水等实用、易懂的水利技术服务。
三、完善用水组织,夯实管理基础。
通过选举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镇级农民用水协会,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6个村级农民用水协会,加强对协会的监管和考核,实行奖罚措施,解决了农田灌溉困难、农民用水不公等问题。
近年来,在连续大旱的情况下,实现了“保灌、节水、降费”的目标。
因工作到位,职能作用发挥充分,镇罗镇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站多次被市水务局及镇罗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水利站”和“先进单位”,3人被授予全市“水利工作先进个人”、“水利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沙坡头区九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九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2009年3月1日开工建设,12月25日竣工。
工程新建机井1眼,配套潜水泵、控制柜各1台(套),架设25KVA和50KVA变压器各1台,建水处理厂1处,曝气氧化池1座,二氧化氯发生器1套,变频加压供水控制设备1套,架设高低压线路0.96Km,铺设各级管道513.64Km,建400m³清水池1座,厂房和泵房及管理房306.86m²,建各类阀井602座,配套过渠(沟、路)等建筑物33座。
工程建成后移交中卫市农村人畜饮水管理站九塘供水站管理,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站长1名,职工3名。
管理站实行自负盈亏、滚动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管理措施上,统一收费票据,采取一户一票,一户一《手册》,以村建台帐,以户设卡片,设立收费明白栏并及时公布。
在配套设施上,采用分片、分级控制的办法考核;在管理责任区设置分片计量表,考核管理责任人的区域供水量;农户实行“集中装表,一户一表”,严格计量收费。
在收费方式上,由过去的走家入户征收转变为预约式定点、定时由用户主动上缴。
管理人员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划分责任片区,从农户用水、管网管护维修、抄表收费,一人负责到底。
在故障排除上,坚持做到小修4小时内完成,中修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大修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设立了“用户上访记录”“供水服务投诉记录”;开通了“供水维修服务电话”和“供水监督电话”;向用户下发了“告用水户的一封信”和《农村饮水服务手册》。
经市物价局核定工程供水水价2元/立方米,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总供水量达12.32万方,实际抄表水量11.21万方,对口率91%,商品率90%以上,已累计收缴水费23.19万元,收缴率达到99%以上。
累计总支出21.33万元,其中工资10.36万元,社会保险3.77万元,办公费用2.26万元,电费2.34万元,维修费2.03万元,三化建设1.08万元。
工程建成后,有效地解决了李嘴、镇西等10个行政村6067户2444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了受益区群众致富的步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