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与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就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3课时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3.练习五………………………………………1课时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您们想不想知道其她班级上课的情境就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瞧一瞧。

瞧,这就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您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不?(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与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与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2列、第3行)2.引导:您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她同学的位置不?(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她的位置。

(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您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她同学的位置。

(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与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就是第一列,哪就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您能用数对表示您的前后左右邻居不?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您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就是从左往右数,行就是从前往后数。

五、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第二课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

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瞧下面的示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就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与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与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

图上的数字表明行与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您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不?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她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大象馆(1,4)猴山(2,2) 大门(3,O) 熊猫馆(3,5)海洋馆(6,4)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就是在第一列第一行,猩猩馆就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就是(4,3)在第四列第三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与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与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您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与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与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 ,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不?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您能举出例子不?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谱等。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您就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您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位置(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与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

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就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