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检验师(临床检验基础)讲义--1201

初级检验师(临床检验基础)讲义--1201

脑脊液检验
要点1:
标本采集与处理
1.检查时机
脑脊液穿刺的时机与疾病有关,化脓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2d、病毒性脑膜炎于发病后3~5d、结核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3周、疱疹性脑膜炎于流行性感冒前驱症状期开始后5~7d穿刺采集标本。

2.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然后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

第一管作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作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作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

标本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或混入血液,若混入血液应注明。

要点2:
理学检查
1.颜色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胆红素较多可呈黄色。

当中枢神经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使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脑脊液呈黄色称为黄变症。

2.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脑脊液的透明度与其所含的细胞数量和细菌多少有关,当脑脊液白细胞超过300×106/L时,可呈浑浊;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高或含有大量细菌、真菌时,也可使脑脊液浑浊。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的浑浊,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呈脓性或块样浑浊,穿刺损伤性脑脊液可呈轻微的红色浑浊。

3.凝固性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4.比密
脑脊液比密为:腰椎穿刺1.006~1.008,脑室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1.004~1.008,凡是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增加和蛋白质含量增高的疾病,其比密均增高。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寄生虫病、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出血、脑退行性变和神经梅毒等。

要点3:
显微镜检查
质量控制
(1)细胞计数:
①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细胞计数。

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可能凝集成团或被破坏,影响计数结果。

②标本必须混匀后方可进行检查,否则会影响计数结果。

(2)校正与鉴别:
①因穿刺损伤血管,引起血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结果必须校正,以消除因出血带来的白细胞。

②细胞计数时,应注意红细胞、白细胞与新生隐球菌的鉴别。

新生隐球菌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未染色的荚膜;白细胞也不溶于乙酸,加酸后细胞核和细胞质更加明显;红细胞加酸后溶解。

要点4:
化学与免疫学检查
蛋白质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是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的标志。

由于脑脊液清蛋白只来自血清,因此,RAlb 更能反映血-脑脊液屏障完整性。

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梗阻和出血等多种疾病。

蛋白商反映了脑脊液球蛋白与清蛋白的比例变化。

①蛋白商增高:提示脑脊液球蛋白含量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梅毒、脑脊髓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②蛋白商减低:提示脑脊液清蛋白含量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脑肿瘤、脊髓压迫症等。

葡萄糖
1.检测原理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大约为血糖的50%~80%(平均60%),其高低与血糖浓度、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葡萄糖的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检验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定量法。

2.临床意义
(1)葡萄糖减低:
①细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减低最明显;
②脑寄生虫病等;
③脑肿瘤;
④神经梅毒;
⑤低血糖昏迷、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状态。

(2)葡萄糖增高:
①新生儿及早产儿;
②糖尿病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③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性脑脊液;
④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
⑤急性颅脑外伤、中毒、缺氧、脑出血等所致丘脑下部损伤等。

氯化物
1.检测原理
由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为了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Donnan平衡),氯化物含量约为血浆的1.2~1.3倍。

氯化物定量检验方法与血清氯化物检验方法相同,测定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电量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比色法。

临床常用电极法。

2.临床意义
(1)氯化物减低:
①细菌或真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急性期、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

②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由于脑膜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或粘连,局部有氯化物附着,使脑脊液氯化物减低。

③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由于血氯减低,使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亦减低。

(2)氯化物增高:主要见于尿毒症、肾炎、心力衰竭、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

要点5:
病原生物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1.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或碱性亚甲蓝染色检查致病菌。

革兰染色用于检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碱性亚甲蓝染色用于检查脑膜炎球菌。

显微镜检查对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阳性率为60%~90%。

如果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可采用抗酸染色,油镜下寻找抗酸杆菌。

新生隐球菌检查常采用印度墨汁染色法,若呈假阳性,可采用苯胺墨染色法。

2.细菌培养
主要适用于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同时,也要注意厌氧菌、真菌的培养。

寄生虫检查
1.脑脊液涂片检查
可发现血吸虫卵、肺吸虫卵、弓形虫、阿米巴滋养体等。

2.脑囊虫检查
脑囊虫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脑囊虫的阳性率可达88%;致敏乳胶颗粒玻片凝集试验诊断脑囊虫的符合率为90%;ELISA法对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3.梅毒螺旋体检查
神经梅毒的诊断首选灵敏度、特异性均很高的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其次选用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其灵敏度为50%~60%,特异性为90%。

现多使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为筛检,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为梅毒确诊试验。

要点6:常见中枢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查结果
要点7:脑脊液检查对不同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颅内出血、病毒性脑炎、硬膜下血肿中中例题
脑脊液能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的疾病是
A.病毒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神经梅毒
E.蛛网膜下腔梗阻
[答疑编号700816120101]
【正确答案】C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最明显的疾病是
A.化脓性脑膜炎早期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寄生虫病
D.急性颅脑外伤
E.脑出血
[答疑编号700816120102]
【正确答案】A
印度墨汁染色法常用于染色
A.肺炎链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新生隐球菌
[答疑编号700816120103]
【正确答案】E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大约为血糖的
A.30%~40%
B.40%~50%
C.50%~80%
D.60%~70%
E.70%~90%
[答疑编号700816120104]
【正确答案】C
关于红细胞、白细胞与新生隐球菌的鉴别,错误的是
A.红细胞加酸后溶解
B.白细胞不溶于乙酸
C.白细胞加酸后细胞核和细胞质更加明显
D.新生隐球菌可溶于乙酸
E.新生隐球菌加优质墨汁后可见未染色的荚膜
[答疑编号700816120105]
【正确答案】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