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巴赫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巴赫

谈谈你对巴赫与巴罗克 音乐的认识。
巴赫一生创作和演奏都与教会不可分开的。巴赫首先是 一位宗教音乐家,他是新教运动的热诚拥护者和实行者。他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所有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宗 教信念,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心灵的一次祈祷。在这最简单最 纯朴的艺术形式中,巴赫以他无与伦比的精湛技巧和深刻性, 能在几个小节之内包容着许多深刻的内容。
紧张的歌剧创作使亨德尔心力交瘁于1737年患脑溢血,丧 失了继续创作的能力。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战胜了病魔,重新开始 了创作,此后又写出了多部清唱剧,著名的《弥赛亚》使他蜚声 世界。亨德尔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他的优秀清唱剧创作, 都是以“圣经”为题材的。他一共写了二十一部清唱剧,其中以 《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最为著名。
巴罗克(巴洛克)音乐风格及特点
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 人以紧迫感。
巴赫生平介绍
巴罗克时期最著名的 代表人物——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是巴罗克时代的音乐巨匠,创作了无数的优秀巴 罗克音乐。巴赫家族从他的高祖起,200年来先 后出现了50多位音乐家。这个伟大的音乐家族至 此告终。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虽然大部分 已经散失,但仅留下的也有五百余部,至今为止, 乐坛上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巴赫一生对音乐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音乐之父”。
欣赏《马太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 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 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
知 识 点:
一、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规则加以结
合的一种多声音乐。
二、主调音乐的 主调音乐的几个声部注意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
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他声部是和声性伴奏, 起到陪衬主旋律作用。
(1685~1750)
巴赫,德国人。巴赫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 的音乐总结了过去几个时代的成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端。 他影响欧洲音乐达二百年之长,直到今天。
巴赫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只是在他死后近一百年, 1829年在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他的《马太受难曲》以后,人 们才认识到他的伟大,他的音乐才得到应有的崇高地位 。
亨德尔音乐风格最突出的是宏伟性和戏剧性,表现了崇高的 英雄气概。他着重外部形象的刻划和戏剧性的气氛。他喜欢强劲 的节奏、简朴的和声、层次上的对比、丰富的音色和大起大落的 情绪变化。
他和巴赫一样,是那时代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今天,我 们仍然从他的圣乐作品中获得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心灵的欢愉和安 宁。
拓展与探究
三、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 律制。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小前奏曲》
亨德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85~1759
亨德尔,德国人。他与巴赫同年生,是巴洛克时期另一位音 乐巨人,是巴洛克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管风琴家,1712年 后移居英国,1726年在伦敦去世。早年其父亲反对他学习音乐, 先学习法律,父亲去世后转而专攻音乐。先在赖因哈德·凯泽尔的 歌剧院拉小提琴,并开始创作歌剧。1706年亨德尔随一位亲王去 意大利,结识了科雷利、斯卡拉蒂等名人,很快就掌握了歌剧、 室内乐和声乐中的意大利风格,被人们誉为稀世奇才,是同时代 意大利作曲家的劲敌。到英国后,他以新的音乐体裁“清唱剧”征 服了英国人。
《马太受难曲》的演出时间需要超过3个小时,同时,需要2个 大型合唱队、2个管弦乐队、2台管风琴和一群唱“固定旋律”的 儿童合唱团,以表现出一种立体式音乐音响。
在该曲中人们可以感到巴赫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 将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在描绘耶酥受难的背后, 宣扬的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牺牲自我的崇高道德,表现出 来的是当时身处苦难境遇中的德国民众的情感。
概念
什么是“巴洛克”?
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意为奇怪的、不规则的珍珠。 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 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是什么?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 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 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 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 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 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宗教复调 音乐的顶峰
——巴赫
巴洛克音乐
(BAROQUE)
纵观西洋音乐史的分期
時間 1400-1600 1600-1750 1750-1825 19世紀初-20世紀初 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19世紀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20世紀初-至今
西洋音乐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时期 古典乐派时期 浪漫乐派时期 民族乐派时期 印象乐派时期 近代乐派、现代乐派时期
由于他长期用眼过渡,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 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的前几天, 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安然的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坛。随着巴赫的逝世,巴罗克时代 也就此结束了。
回顾巴赫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海 一般的博大。巴赫全面的继承了欧洲几百年的音乐传统,把 巴罗克复调音乐艺术推向了高峰。
马太受难曲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1727年。取材于《圣经》对于耶 酥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1-35分曲描述了耶酥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 部分36-78分曲描绘了耶酥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