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教育文档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教育文档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

”但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


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

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让学
生自主探索,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一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
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
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
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
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进行提问呢?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怎样问,
就是学会思考问题。

”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
害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价
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
结论提出的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1、观察法。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
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会有这样一组算式:8-2=4, 80-20=4, 800-200=4, 8000- 2000=4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这 4 组算式的结果都等于4,进而提问:这 4 组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为什么结果都等于 4 呢?
2、追问法。

当新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
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 追根究底继续发问。

例如:学习《通分》时,根据分数基本性质,通过转化的方法,得出通分的定义: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学生针对通分的定义进行提问:为什么化成后的分数要和原来分数相等呢?
3、类比法。

根据某些相似的特点,通过比较和类推的方法
把问题提出来。

例如:学习《分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分数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再进行比较;还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再进行比较。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那么, 把分子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子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可不可以也叫做通分呢?
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1、从情境中提问。

例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一开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有关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4 块,把其中的1块分给第一只小猴子。

二只小猴子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切成8 块,把其中的 2 块分给第二只小猴子。

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 3 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12块,把其中的 3 块分给第三只小猴子。

同学们听完故事
后,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到底哪只小猴子分到的饼多呢?每只小猴子分别分到了每张饼的几分之几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实现数学生活化了,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2、从课题中提问。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题眼,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

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
马上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分数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扑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迅速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积极的探究过程。

同时,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大大地促进了学生探究的情感。

3、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问。

例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学生得出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要0 除外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为什么要“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堂课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能够结合自己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应该说是有理有据,概念就这样理解透了。

4、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

例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当学生得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基本性质。

有的学生马上回想起《商不变的规律》,问道: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的提出,仅复习了旧知,巩固了新知,还深刻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把有关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连
成“串”,真实一举两得呀!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也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使学生
实现自我,能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
“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