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
温州南 供电工区
作业地点
杭深线温州南至瓯海区间上行线 006# 012#支柱,公里标 K462+520 K462+670
发票人
上 行 第 06 10 号
闫鹏辉
作业内容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
发票日期
2012 年 6 月 7 日
工作票 有效期
自 2012 年 6 月 8 日 18 时 00 分至 2012 年 6 月 9 日 18 时 00 分止
5.4.4.9 慢慢的松开手扳葫芦,使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受力,在工作张力下 再次检查线夹状态,检查承力索是否出现滑移。
5.4.4.10 检查下锚补偿装置的状态,检查补偿绳是否脱槽,是否偏磨,若 无异常进行二次紧固;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
- 282 -
接触网设备检修
整作业结束。 5.4.4.11 利用记号笔在承力索终锚线夹根部与承力索连接处的承力索表面
作业区 防护措施
1、瓯海站信号楼设驻站联络员 1 名,作业登记运统-46,封锁杭深线温州南至瓯海区间上 行线,作业区两端各设行车防护 1 名,作业组设现场防护员 1 名。 2、防护员精力集中正确显示防护信号,有车通过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严禁电力机车进 入无电区。
其他 安全措施
1、工作领导人分工明确,接到电调停电行调封锁命令后通知验电接地,地线全部接好后 方可开始作业。 2、装设接地线人员出工前检查好验电器、地线是否良好,验电接地按标准化程序进行。 3、接挂地线时,钢轨除锈要彻底,接地靴要连接牢靠,确保状态良好,接好的地线要有 防风摆措施,并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4、禁止任何车辆放入封锁区段、禁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 5、行车防护人员按照规定的距离对作业组进行行车防护,及时传递行车信息。 6、上行有电未封锁人员机具时刻与邻线带电设备保持 2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高空作业打 好安全带。 7、轨道车司机出车前要全面检查车辆状态是否良好,运行中注意信号道岔。 8、检修锥套式终端线夹时要有防止线索碰刮伤人的安全措施。 9、工作领导人和安全员时刻在场监督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10、作业结束,待工作领导人确认人员机具撤至安全地带,地线全部撤除后,方可通知要 令人员消令,且不得晚消令。
5.4.2.6 移动套筒,使之与锥套、楔子各配合面紧贴,并与双耳螺栓相连, 用 80N·m的力矩将套筒与双耳螺栓紧固连接。
5.4.2.7 慢慢的松开手扳葫芦,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受力,在压力下再次 检查线夹状态,检查接触线是否出现滑移,检查接触线露头是否满足 10mm(允许 偏差±1mm);检查下锚补偿装置的状态,检查补偿绳是否脱槽,是否偏磨,若无 异常进行二次紧固。
序号
名称
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3
开口销
4
铁线
规格 φ4.0
单位 套 套 个 kg
数量 2 2
若干 若干
备注 依现场实际选用 依现场实际选用 依现场实际选用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 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参数复测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1
项目 工作领导人
单位 人
数量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
6
辅助人员
人
2(4)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
备
注
作业车(车梯) 作业车(车梯) 正、副司机各 1 人(汽车司机 1 人)
5.3.3 接触线露头预量测量方法 用 5m 盒尺测量接触线露头是否为 10mm。 5.3.4 承力索楔子内部、外部绞线是否正确 打开承力索终端线夹检查楔子内部、外部绞线布置是否均匀;外部绞线是否 有滑移,绞线是否卡入楔子槽内。 5.3.5 锥套式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有无裂纹或气孔; 5.3.6 锥套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有无裂纹或气孔; 5.3.7 力矩扳手检查各部位零件紧固力矩。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
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 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 号) 2.3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2.4 《承力索、接触线锥套式终端安装维护说明书》 2.5 《线路接触网设计说明文件》
标画记号,记号环绕承力索一周。
5.4.5 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更换 5.4.5.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5.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不 受力。 5.4.5.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5.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接触线脱离,拆除需要更换的锥 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5.4.5.5 新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准备完毕,将接触线依次穿入套筒(小孔 端)、锥套(小孔端)、楔子的空中,使接触线端头露出楔子大端45~50mm。 5.4.5.6 移动套筒,使之与锥套、楔子各配合面紧贴,并与终端双耳螺纹相 连。 5.4.5.7 卡住套筒及终端双耳上的六方侧平面,旋紧终端双耳,紧固立即为 80N·m。 5.4.5.8 检查线头露出双耳底面的距离约10mm。 5.4.5.9 在工作张力下,再次查看线头露出长度,若有所变化应拆开检查, 进行二次紧固,之后做好记录。 5.4.5.10 将与终端锚固线夹连接的耳环放入双耳螺栓的开裆中,装上销钉, 掰开开口销。 5.4.5.11 对零件工作状况应进行定期检查,线头露出长度应与安装记录一 致,连接件应牢固可靠。
工作领导人
姓名:史晓飞
安全等级:4 级
- 277 -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焦孟龙 ( 4 ) 徐 波 ( 4 ) 孙浩 (汽车司机)
()
作业组成员 姓名及安全 等级(安全 等级填在括
号内)
魏中凯 葛成龙 闫鹏辉 王江波 崔彦恒
(4) 王 云 (4) 刘 鹏 ( 4 ) 王浩然 (4) 郭 兵 (4) 张 鹏
调节螺栓
锥套
双耳终端
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销钉 开口销
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 279 -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5.4 调整 5.4.1 终端锚固线夹与复合绝缘子连接处的销钉与开口销调整 若出现开口销缺失或掰折不到位的要及时进行补全及调整,掰开角度在 120
°~130°。
5.4.2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楔子装反时调整 5.4.2.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2.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不 受力。 5.4.2.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2.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接触线脱离。 5.4.2.5 检查楔子的状态,检查内部的锯齿牙有无变形,若无变形可以继续 使用,若锯齿牙发生变形应当及时更换;重新调整接触线端部与楔子大端之间的 距离,使之在 45~50mm 之间,检查楔子四个开槽闭合情况,开槽尺寸不得大于 2mm,且不得夹有异物。
5.4.2.8 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整作业结
- 280 -
接触网设备检修
束。 5.4.2.9 利用记号笔在终端锚固线夹根部标画记号,记号环绕一周。 5.4.2.10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
5.4.3 接触线露头预量不足时调整 5.4.3.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3.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3t 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 夹不受力。 5.4.3.3 用 300 大扳手旋转套筒,将双耳端头与套筒分开。 5.4.3.4 将接触线靠近套环 20~30mm 断线,确保余留接触线质量完好,并 搓平接触线头;线夹安装处所接触线不得有磨损,变形等现象。 5.4.3.5 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损坏,例如裂纹、毛边及变形。 5.4.3.6 安装锥套和套环将调节螺栓,套环以及锥套按正确顺序和方向安装 在接触线上。 5.4.3.7 接触线端部与楔子大端之间的距离,使之在 45~50mm 之间,检查 楔子四个开槽闭合情况,开槽尺寸不得大于 2mm,且不得夹有异物。 5.4.3.8 检查锥套与套环安装是否匹配,正常情况下安装受力后锥套不能完 全进入套环中,要预留 1~2mm 在套环外面。 5.4.3.9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
5.4.3.12 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整作业 结束。
5.4.4 承力索楔子内部、外部绞线布置不均匀或绞线卡入楔子槽内调整 5.4.4.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4.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不受力。 5.4.4.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4.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承力索脱离。 5.4.4.5 若连接处的承力索有损伤、断股情况时,将承力索损伤、断股处所 进行截断,用平钢锉将断线处锉平。 5.4.4.6 检查楔子的状态,检查内部的锯齿牙有无变形,若无变形可疑继续 使。 5.4.4.7 对楔子内部、外部绞线进行重新布置。 5.4.4.8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