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标准(试行)
GDYW/QW-GD08-05-002
1 前言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强、骆志勇、喻展、周峰、赖智勇、赵明生、谢小春。

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1次修订。

本标准 2009 年 3 月 16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从 2009 年 3 月 19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负责解释。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柔性接触网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的检修作业相关流程、工艺标准等。

3 引用标准
本工艺标准除采用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技术规格书、施工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外,还遵守以下标准:
《柔性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GDY/QW-JG-GD-02.01
同时参考以下文件: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使用说明书》
4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流程及工艺标准
4.1准备工作
4.1.1人员:6-8人。

4.1.2工具:450mm活动扳手、扭矩扳手、手钳、钢锯、3吨、6吨手扳葫芦、楔形紧线器、煨弯器、3吨或6吨拉力带、3m钢卷尺、断线钳、平锉刀。

4.1.3材料: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如图一所示、白棉布、砂纸。

4.2检修标准
4.2.1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螺栓销等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

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无滑移。

画线标记是否明显。

4.2.2测量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4.2.3检查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是否与安装记录一致。

4.3检修方法
若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滑移、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距离大于6mm,或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与安装记录不一致,应拆开检查,重新安装。

图一承力索终锚线夹
4.3.1安装前准备工作
⑴根据安装示意图或装配图材料表检查承力索终锚线夹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检查零件是否有影响使用的质量缺陷或变形;紧固件之间的配合是否灵活,各零部件规格是否一致。

终锚线夹内、外表面应无金属屑,无毛刺。

⑵检查终锚线夹规格与所用的承力索线型是否一致。

4.3.2安装方法
⑴在承力索端部合适位置装好紧线器,用手扳葫芦连接紧线器与钢柱。

收紧手扳葫芦,注意受力部件情况,直至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完全松弛。

⑵将线夹与下锚侧部件(如调节螺栓)之间连接件拆开。

拆除既有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将承力索在线夹端部剪断,剪线时应先绑扎后再剪,不要使线头炸开和变形。

承力索端头应平齐,无毛刺,无变形。

⑶将新的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铜质锥筒螺栓套入承力索,如图二所示。

图二
⑷将承力索端头20mm长的外层绞线散开,使楔子插入内外层绞线之间,并使楔子大端面与线头平齐。

如图三所示。

注意:楔子芯部的绞线不应有散股现象;外层绞线应均匀分布在楔子一周;楔子开槽中不应夹有绞线或其它异物。

⑸将锥筒螺栓推向楔子并轴向压紧;在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上做好标记。

如图四
所示。

注意:压紧时,楔子与承力索之间不能相对滑动,严禁使用铁锤或手锤击打零件。

图三
图四
⑹卡住锥筒螺栓六方,旋紧终端双耳。

注意:紧固时,锥筒螺栓、楔子及承力索之间不能相对转动;紧固力矩应为80~100N·m,如图五所示。

标记线位置不能有明显变化。

⑺检查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如图六所示。

图五 图六
⑻连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与下锚侧部件(如调节螺栓)。

连接件安装牢固,开口销分开角度为60°。

⑼松手扳葫芦,至线夹承受正常工作负荷。

在工作张力下,再次查看标记位置。

若标记有所变化,应拆开检查,若楔子无变形无滑动,楔子开槽中不应夹有绞线或其它异物,可进行二次紧固。

若楔子出现变形,应更换新的楔子。

之后做好记录。

5. 注意事项
5.1 禁止利用双耳孔紧固;
5.2 零件中所有配件的型号标记应相同;
5.3 零件的型号与所用线型应相符;
5.4 终端双耳的双耳应垂直于水平面;
5.5 安装过程中严禁使用铁器或手锤击打零件。

6.机械性能要求
6.1 本零件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7kN;
6.2 本零件的滑动荷重不小于导线综合拉断力;
6.3 本零件本体外壳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80kN,终端双耳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100kN;
6.4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双耳螺栓、外壳紧固力矩为80N.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