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中学滑坡勘察报告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中学滑坡勘察报告

三、地层岩性
二龙镇中学所在的思恭山斜坡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以及下伏的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按成因可以分为主要为残坡积、崩坡积层。
残坡积广泛分布于调查区斜坡及平台,岩性为浅紫红、褐色粉质粘土,含砂岩(全-强风化)碎块石,斜坡上厚度一般0.2-1.5m,多小于1m,平台厚度一般2-5m。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镇中学区域
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00六年六月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镇中学区域
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审查:
总工程师:
院 长:
报告提交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资 质 等 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甲级
资 质 证 号 :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5223007)号
四、勘查的目的任务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滑坡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着学校的安全,虽采取过一些工程措施,但未作彻底根本地治理,因而效果差、损失大。有鉴于此,应首先进行勘查,充分查明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情况、性质、规模、形成机制等基本情况,为地质灾害的彻底治理工程提供基础资料。为此,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归纳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及任务如下:
165
300
213
703
844
821
539
1316
1092
548
527
103
7171
1987
0
56
507
414
1750
1572
2605
2653
914
841
303
94
11709
1988
44
77
314
157
1174
422
3858
1762
1325
1078
59
110
10380
1989
238
139
213
1192
照片1-1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及整个斜坡地形
二、地质构造及地震
该区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区内地质构造形迹微弱,一般无明显线形构造,其形态单一,几乎全为宽缓褶皱,方位为北东与北西,其主要构造形迹有双河场背斜、洪山场向斜等。地层平缓,倾角一般1~3度,局部5~9度,不少地区实际上处于水平状态。构造线多呈弧形。
图1-1 阆中市二龙中学交通位置图
二、项目的由来
该滑坡曾于2003首次发生,为此当地的有关部门制定了防洪抗灾应急预案(二中(保)[2004]11号),成立了组织机构,并划分了职责,并有针对的预防措施。2004年9月3日再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学校立即启动了《二龙中学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和《防洪抗灾应急处理预案》,并投入到抗灾自救中。“9.3”地质灾害致使二龙中学五处严重受灾。一为入校道路上方山体滑坡两处,滑坡带长30多米,跨塌的土石方堵塞了学校的唯一道路,影响师生的通行,影响教学、生活物资运入学校。二为学校食堂外侧因山体滑坡,造成长30米,高6.2米的堡坎跨塌,铁艺围墙被洪水冲走,排水管道遭严重破坏。三为教学楼东头山体滑坡,致使长60米,高6.5米的堡坎严重受损。四为学校操场东侧厕所因山体滑坡,造成墙体裂缝,成为危房。五危实验楼西侧山体大面积滑坡二处,泥浆和土石溢至实验楼一层窗台处,倒塌的树木从砸坏的窗口倒入室内,致使实验楼墙体局部变形。以上五处造成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加上各项的间接损失,至少经济损失500万元。该学校内的多处滑坡直接对二龙中学的1300名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1、收集工作区的国民经济、气象、水文、地震、区域水文及工程地质资料,在调查和研究区内各项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和形成条件;
2、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性质、形态特征、类型、规模、范围、物质组成、不良结构面情况及参数;
3、查明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诱发因素,分析形成机制;
1455
1300
1662
1959
1633
4062
1336
123
58
14171
1974
205
66
280
479
804
1268
1284
1795
3141
831
408
158
10719
1975
62
171
61
935
609
869
1586
1038
3809
1016
335
263
10754
1976
61
123
253
913
1591
报告提交时间:二00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1、附图
2、附表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一、地理位置及坐标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中游,距省会成都210公里,重庆232.5公里。二龙镇位于阆中市的东北部,距离市中心20公里,二龙中学位于二龙镇场镇的西侧800米处的恭思山斜坡腰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8′49.7″,北纬31°39′45″。
总的来看,由于构造应力不强,构造裂隙不太发育,根据区调资料,面裂隙率一般小于5%。
裂隙方向主要有北西-北西西向和与其垂直的北东-北东东向两组(见图1-2裂隙走向玫瑰花图)北东-北东东向裂隙为压性或压扭性裂隙多半呈半闭合状,北西-北西西向为张性或张扭性裂隙较前者发育,延伸长达数十米,裂隙发育程度受岩性厚度的控制,巨厚层砂岩裂隙发育程度远不如薄层状粉砂岩,而泥岩构造裂隙相对不发。
250
137
6202
1980
73
149
122
364
1333
1740
2498
2842
1577
907
717
18
12340
1981
132
162
190
637
640
1033
4607
6002
2783
242
297
258
16983
1982
113
100
219
717
549
1010
1793
1570
1491
418
218
120
4、进行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与分析等。
5、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的建议,为防治工程提供各种参数等。
6、编制地质灾害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一、地形地貌
阆中市二龙镇二龙中学所在的恭思山位于嘉陵江左岸的二级支流的右侧,地貌上属低山地貌,海拔420~740米,高差320米左右。区内出露巨厚层状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和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砂岩含量在80%左右,岩层产状近似于水平,受岩性的构造的控制,山形呈桌状山,山顶较平,呈小山原;山腰为梯级平台状,该斜坡由6-7个陡坎和平台组成,该斜坡深切割、坡度大、深沟窄谷,植被较发育,二龙中学第三个台阶上,中心小学位于坡顶分水岭另一侧的第一个平台上,学校后紧临一陡坎,堰塘位于山顶平台,阆中-二龙பைடு நூலகம்路位于堰塘下平台上,参见照片1-1。
阆中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98.5毫米,年最大(1981年)降雨量为1698.3毫米,年最小(1979年)降雨量为622.2毫米。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各地平均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秋季(9~11月)次之,在3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25~33% ;春季(3~5月)各地降水量在150~25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7-25%;冬季(12~2月)最少,仅有20~4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降水量详见表1-1。
表1-1阆中市1971~2000年降水量统计表单位:0.1mm
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971
169
141
98
489
903
1586
847
2159
1050
415
445
53
8355
1972
95
182
613
886
1395
431
2518
378
720
610
286
49
8163
1973
172
88
323
图1-2二龙中学岩体裂隙走向玫瑰花图
硬质岩层的风化裂隙一般是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通过物理风化及生物风化(主要是根劈)作用裂隙宽度增大,裂隙频率增加,走向与陡坎陡壁平行的裂隙往往由于卸荷作用裂隙宽度增大。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阆中市二龙镇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802
1563
1242
360
52
38
9981
1993
82
317
454
813
857
2922
1502
3216
753
573
337
147
11973
1994
105
118
299
927
104
2173
439
465
1373
606
732
343
7684
1995
101
218
230
270
168
1387
1659
1071
1089
三、前人研究程度
本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进行了石油普查、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其他相关工作。石油地质普查提供了区内的地层、构造资料;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