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关于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关于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摘要】当今医学发展的迅猛使癌症告别了过去的“不治之症”的称号,但是每年死
于癌症的患者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本文以肺癌为研究对象,对肺癌的影像学
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相信在影像的帮助下,对于肺癌的治疗会有很重要的积极
作用。

【关键词】肺癌影像 CT表现 X线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80-02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它的情况更
为严重。

为了对肺癌及其影像学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收集了武汉市第一医
院的一些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上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水平。

对这180例患者的治疗检查都选用CT或X线完场对病理的诊断检查。


后检查的结果显示为,有108例患者的 X线及CT显示出纵隔边界或肺门清楚分
叶状肿块,45例患者显示为肺内病灶呈分叶肿块状或结节状,22例患者显示为
阻塞性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中还有5例患者显示为肺部有积液残留,没有发
现明显的纵膈移位。

其中还包括肺100例肺转移,10例胸膜转移,7例肝转移,
5例脑转移,3例肋骨转移。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的症状就
是肺门纵隔肿块,一般呈现出轻微症状的阻塞,很容易出现恶化的情况,因此趁
早治疗对患者来讲治疗的关键,同时CT及X线的治疗检查对于治疗的过程有着
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80例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140例,年龄范围在19~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大约为45.8岁,
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40岁这一阶段,从影像的X线表现以及CT表现
为依据,确定病理为小细胞肺癌。

临床上表现有胸闷、胸痛、咳嗽、消瘦、痰中
带血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对于180例患者,有100例患者是对右肺进行检查,还有80例
患者检查的是左肺。

2 结果
2.1 肺门、纵隔型 (1) X线表现:在纵隔边界或肺门处清晰地出现了密度不均
的肿块,而且大多数呈现出分叶状的分布,少数则呈现出肺门的结构模糊的现象。

(2) CT表现:有108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隔肿块,这其中具体的表现为65例单侧
肺门肿块,43例双侧肺门肿块患者。

但是从影响上看,还不能准确地分辨清楚到
底是纵隔淋巴结转移还是原发灶和肺门转移。

2.2 组织周围出现肿块型 (1) X线表现:影像上看,肺内的病灶出现了像结节
状似的肿块,依稀的可以看到有周围有分叶。

肿块状的物质边缘部分光滑部分带
有毛刺,而且都是深分叶或者是短毛刺的形态。

(2) CT表现:在所有的患者当中
有45例患者出现了肺实质结节状或者内肿块,并伴随有切迹或者深分叶的迹象。

另外还有32例同侧的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13例纵膈的淋巴结肿大患者,3例
远侧出现阻塞的患者。

2.3 气道出现阻塞的情况 (1) 患者具体表现为阻塞性的肺不张或者是阻塞性肺炎。

(2) 从影像上的CT表现呈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是,有22例患者出现了阻塞性的
肺不张或者是阻塞性肺炎的情况,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隐约可见的肺门肿块,
5例患者出现上叶的肺不张,8例患者出现了阻塞性的肺炎改变,9例患者呈现出一侧性的肺不张。

在这22例患者的影像检测当中,都存在肺内转移淋巴结及原
发灶轮廓不清的现象。

2.4 胸水型 (1) X线表现:肺内纵膈无明显的移位情况,有少量甚至是中量的
积液囤积在内。

(2) CT表现:肺内纵膈无明显的移位情况,有少量甚至是中量的积液囤积在内,但是肺门还出现了隐约可见肿块,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一共有5例。

在这180例
之中有100例患者出现了肺转移,3例患者出现了肋骨转移。

5例患者出现了脑
转移,7例患者出现了肝转移,10例患者出现了胸膜转移,还有145例患者出现
了纵隔淋巴结及肺门转移。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的病灶大多适应于支气管粘膜之下,而且还是较大型的优先,其
生长的方向大多是沿着长轴方向。

所以我们常见的小细胞肺癌大多属于中央型的,而且经常通过冲破支气管壁的生长,将病灶转移到淋巴结,之后就行成了患者常
见的纵膈肿块和肺门。

经过统计,在各大医院中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当病情被确诊时,就已经有70%~90%的病人出现了淋巴结转移。

就以本文列举的145例病患
来说,出现了淋巴结和肺门转移的患者就占到了总数的 80%左右。

多数情况下小
细胞肺癌发生肺阻塞的可能性比较低,这也是小细胞癌症的另外一个特点,因为
它在早期阶段大多是沿支气管粘膜下壁的长轴方向生长,很少几乎是不会跳出黏
膜面或者是较为完整的纤毛上皮,所以就造成了它不容易发生肺阻塞性改变的特点。

本文给出的病例中,只有9例患者出现了阻塞性的一侧肺不张,占总数的5%左右。

临床显示小细胞肺癌极易发生恶化,而且程度还很难在医学的控制范围之内,比起其他类型的癌细胞,它转移的速度和时间都比较快,通常在早期就会发
生转移,所以医学上是不建议使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

关于治疗后期的判断,
通常都是借助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以及转移的情况来判定癌细胞的状态,所以
医学上普遍认为淋巴结的转移比判断原发肿瘤的大小最为诊断依据为更有实用价值。

3.1 诊断要点临床上通常采取CT及X线作为检测手段,通过引导和介入穿刺
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和纤支镜活检就能初步获得患者的病理诊断。

3.2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一些在影像上有类似体现的病态加以区分,比如说
像肺部良性肿瘤、肺结核(尤其是结核球)、纵隔恶性淋巴瘤、支气管腺瘤(低度恶性)等等。

肺部良性肿瘤是常见的与小细胞癌症混淆的疾病,对于它来讲最常见的病态
就是错构瘤。

影响上来看,肺内会呈现出许多孤立的结节状抱团,可以清晰地看
到其边缘,分叶现象不明显,部分病灶内还出现有钙化的情况。

肺结核中的结核球喜欢出没在下叶背段和上叶尖后段,通常一个客片是的结
合球的外部大小多为2~3cm,有的外表光滑,但是密度分布不均,在结核球周
围的邻近肺野的地方还能够看见游离的纤维性或增殖性病灶,这些统称为卫星病灶。

在影像上来看,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一般是双上纵隔增宽,而且边缘光滑呈现
出一定的分叶状或者是波浪状,通常不会出现钙化的情况,对放射性的物质特别
敏感。

通常不建议草去放射性治疗。

炎性假瘤的病状在X线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团块状影,多呈圆形、椭圆形或
着是三角锥形。

而且表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病灶分布可为节段性、大灶性或
出现有跨段以及跨叶现象[3]。

3.3 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现在医学上对于肺癌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病患,可以在准备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手术。

但是考虑到小细胞肺
癌的特点,它的原发病灶小,而且呈现出肿块状或结节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明
显肿大,建议晚期的患者首选化疗、再行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有临床医学的
经验得出,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5年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许家琏. 肺结核与肺癌关系. 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 (7) : 392 -394.
[2]马表云,陈美月.小细胞肺癌43例X线表现[J].齐鲁肿瘤杂志,199 7:3-227.
[3]林嘉编辑.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中美医学影像研讨会[C],200 2;10;48-49.
[4]刘晓红,潘克,吴殷,等。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 6, 28 (2) : 81 - 83.
[5]陈涛. 肺结核合并肺癌50 例病因及临床病理分析. 重庆医学,2005, 34 (7) : 1076 - 10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