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X线表现:
⑤瘤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 毛糙状,以腺癌多见。 ⑥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 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但也可见 壁薄似囊肿。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
⑦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 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等。 ⑧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 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亦 可不同型。
CT表现:
MRI表现:
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周围 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肿块与阻塞性肺炎及 肺不张信号强度不一,两者可以鉴别。 ⑥当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时,由于肿瘤与纵隔血管和脂肪 间有明显信号差,且能横断、冠、矢状多方位显示, 因此 MRI对纵隔受累的显示常优于CT。 ⑦MRI检查易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冠状面成 像清楚显示隆突下、主-肺动脉窗等处肿大淋巴结。 与CT相同,MRI判断淋巴结增大的标准为大于15cm, 同样也不能鉴别转移或炎性淋巴结增大。
肺内结节内小泡征 。
肿瘤边缘呈分叶状。
肺内肿瘤边缘呈分叶状。
CT表现:
3、边缘欠光滑:
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毛 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边均有分 布,两者是由于侵及肺泡表面或小 叶间隔及淋巴管形成的。
CT表现:
4、“肺血管集束征”
周围型肺癌有丰富的供血滋养 血管,常见有一支、数支血管与肿 块相连。
左侧中央型肺癌--支气管体层片、显 示左主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黑箭头)。
X线表现:
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 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 样充盈缺损。
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 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黑箭头)。
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 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 气管闭塞。 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 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
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孤立性病灶, 周围肺组织往往是清晰的,无卫星 灶(肺结核基础上发展为疤痕癌除 外)。
肺窗显示左肺上叶圆形肿块影,边缘 分叶状,周边有短毛刺及胸膜嵌入征。
右肺周围型肺癌--CT平扫肺窗显示 肿块周边有不规则分叶状改变,与侧胸 壁胸膜相连。
周围型 肺癌,肺窗 显示肿块明 显呈分叶状、 周边毛刺状 改变。
③较大肿瘤中心常有坏死、液化,其T1和T2 值均延长。
MRI表现:
④对于肿块边缘毛刺、棘状突起、胸膜凹陷 征、细支气管征等细节的显示,MRI检查不 及CT。由于叶间裂、肺段确定困难,故MRI 对于肿块的定位诊断也不如CT。
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MRI检查易于发 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⑥当肿瘤侵犯胸壁时,尽管MRI检查对肋骨破 坏显示有一定限度,但由于肿块、肌肉、 脂肪信号不同而易于发现胸壁受侵。
右肺中央型肺癌MRI横断面T1加权显示 右肺门肿块呈等信号。
MRI冠状面T1加权显示隆突下肿大淋巴结显示清。
[鉴别诊断]
中央型肺癌形成较大肺门肿块, 合并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并有纵隔 直接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时,诊断并不 困难。但当肿瘤较小,沿支气管壁生 长时,难与炎症性病变、结核性支气 管狭窄或其他良性肿瘤鉴别,确诊需 结合临床资料和支气管镜检查。
周围型肺癌(手术证实) 显示肿块与胸壁呈锐角相 接。显示肿瘤供血管入口。
肿块内有厚壁空洞,空洞内 壁结节状向腔内凸出。
肿块内有厚壁空洞,空洞内 壁结节状向腔内凸出。
周围型肺癌X线模式图
分叶状、 棘状突起、 凹脐征、 短毛刺、 小泡征、 癌性空洞、 胸膜凹陷征等。
MRI表现:
①MRI检查对肺内小结节的显示不及CT,仅能 发现直径约1.0cm以上的结节。 ②较大周围型肺癌常呈分叶状肿块,T1加权 像为中等信号,强度等于或略高于肌肉, 而在T2加权和质子密度像上,信号强度增 加,且内部信号常不均匀。
连接肿块外缘与胸膜间的线状影。
CT表现:
6、肿块密度及增强:
平扫时肺癌肿块或结节往往是均匀 的软组织密度,CT值30—50Hu之间,增 强后大多数明显强化,CT值差>30Hu。 肿块内有厚壁空洞,空洞内壁有结 节阴影向腔内凸出。
周围型肺 癌,纵隔窗显 示软组织密度 肿块。 CT值37.29Hu
[临床表现]
1、咳嗽:以刺激性干咳多见。 2、血痰:多为血丝痰,间断性,也可咯血。 3、胸痛:一般较轻。 4、发热:热度多不高,为癌组织坏死、毒 素吸收所致。
[临床表现]
5、转移症状:
转移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 如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颈静脉怒 张;喉返神经受侵导致声带麻痹、声音 嘶哑;颅内转移出现恶心、头痛、呕吐 等颅内高压症状等。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邓宝忠
辽宁省中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肺癌的定义:
肺癌是发生于多种上皮组织 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
原发肺癌的分型:
原发的按生长部位又分为中 央型、周围型及细支气管肺泡癌。
按原发肺癌的原发部位分型:
中央型肺癌原发于主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以 内),以肺门区形成肿块,伴支气管阻塞为特征。 周围型肺癌原发于小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以 外),以肺实质内形成肿块、结节,呈实质性、 浸润性生长。 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以单发结节、多发结节及渗出性病变方 式生长。
左周围型肺癌MRI横断面T1加权肿块呈等信号。
左肺周围型肺 癌MRI冠状面T1加 权示左上肺后方软 组织肿块,其信号 均匀,高于肌肉组 织。
左肺下叶肺癌T1加权肿块等信号, T2加权肿块略高信号。
右肺上叶肺癌T1加权肿块等信号, T2加权肿块略高信号。
[鉴别诊断]
需与结核瘤、炎性假瘤、肺错 构瘤、寄生虫病、肺隔离症等进行 鉴别。
MRI检查只适用如下几种情:
1、临床上确诊为肺癌,需进一步了解 肿瘤部位、范围,特别是了解肺癌与心 脏大血管、支气管胸壁的关系,评估手 术切除可能性者; 2、疑为肺癌而胸片及CT均为阴性者; 3、了解肺癌放疗后肿瘤复发与肺纤 维化的情况。
MRI表现:
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 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发现肺门区肿块。 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 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 ④肿块内发生坏死时,坏死区组织的T1和T2值均 延长。
肺透明化软件处理显示肺内肿瘤
周围型肺癌三 维制作显示分叶肿 块及周边毛刺状改 变。
周围型肺癌三维制作显示分叶状肿块
周围型肺癌三维制作显示分叶状肿块
周围型肺癌三 维显示分叶状肿块 改变。
CT表现:
2、形态欠规则:
由于癌组织以一个中心向周围 多个腺泡浸润生长所形成的,由于 其生长不均衡,中间有残余肺泡组 织,即形成所谓小泡征。 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或支气 管的阻碍形成切迹,即所谓分叶。
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解剖图及X线平片显是肺内肿块。
[病理]
周围型肺癌是指起自三级支气管以 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以 腺癌、鳞癌多见。
[临床表现]
可有咳嗽、咯痰带血丝表现。
X线表现:
①癌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 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 易误诊。
②癌瘤早期,瘤体较小,亦可呈小结节 状。此阶段难以确认。若随访结节进 行性增大有可能识别。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 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且 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肺吸虫病
局部点片示右下 肺有一团块阴影,中 间密度较高,边缘淡 而模糊,痰内找到肺 吸虫卵。
CT示左下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影,密度较均匀,边 界清楚。团块灶有不均匀强化,中心有不规则低密度 区,并可见一线状强化血管影自主动脉前壁伸至病灶。
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肺炎。
右肺门肿块影边缘不规则,其间见钙化影。
CT表现: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 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 状或反“S”状边缘。
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反“S”状边缘。
中央型肺癌伴右肺下叶肺不张体积缩小 、密度增高并向脊肋部贴近。
右肺中央 型 肺癌伴右肺上叶 不张,右肺上叶 体积变小、密度 增高的帆影征。
肿块近 心侧可见 与肿块相 连的“肺 血管集束 征”。
肿块近心侧见与肿块相连的“肺血管集束征”
肿块近心侧可见与肿块相连的“肺血管集束征”
CT表现:
5、胸膜凹陷征:
表现为连接肿块外缘与 胸膜间的线状影,其胸膜端 呈小的三角形。
连接肿块外 缘与胸膜间的线 状影,其胸膜端 呈小的三角形, 为胸膜凹陷征。
左上肺结核瘤
胸片示左锁骨下 直径3.5x5.1cm团块影 ,为一层完整的包膜 所环绕,上端包膜有 粘连的现象,周围有
卫星病灶。
右肺炎性假瘤 胸片示右 下肺野肿块影 ,密度均匀, 轮廓清楚光滑。
炎性假瘤
肺窗显示右肺上叶见 4.0x3.0cm卵圆形肿块阴影 ,其边缘模糊、呈锯齿状。
同一病例纵隔窗显示肿块 中心呈低密度,其CT值14.1Hu ,周边呈软组织密度,没有壁 结节。
X线表现:
③瘤体直径达1~2cm者,边缘多清楚, 分叶可不明显,甚至部分边缘欠清。 ④瘤体直径大于3cm者则呈边缘清楚之肿 块,密度均匀,无钙化,呈分叶状。 分叶征虽非肺癌独有,但仍不失为有 价值之征象。
右肺周围型 肺癌胸片显示右 肺中上野一个边 缘清楚之肿块, 密度均匀,无钙 化,分叶状。
左肺周围型 肺癌,胸片显示 左肺中野一肿块 阴影,外边缘与 侧胸壁相连接。 (手术证实)
右中央 型肺癌伴右 肺上叶肺不 张横“S” 征象。
右上叶肺不张横“S”征象
右肺中叶肺不张:
左肺以斜裂为界分上叶和下叶,左上叶肺不张时 表现为左上叶肺收缩和下叶代偿性肺气肿,不张的上 叶向前、向上和向内移位,下叶背段可达肺尖区。
左侧全肺不张: 显示左肺 野完全不透亮 呈毛玻璃样改 变,左侧胸廓 内陷,左侧主 支气管截断, 为管内癌肿阻 塞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