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
图例说明: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3.旱地—水田转换区4、5.耕地—城镇转换区6.草地—耕地转换区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9.林地—耕地转换区10.草地—人工林交错转换区11.沿海城镇扩张区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13.稳定少动区。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
甲
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旱涝灾害频繁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判断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
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2.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甲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乙图为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市各功能区而已合理,其盛行风向是
(2)甲功能区为,其布局特点是
(3)近期该市规划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园区,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4)乙图所示生产流程中,①表示,②表示,请分析乙图所示工业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和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等。
大田一中2012年暑期作业(三)
1.(1)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
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
乙水源不足
丙光热水充足
(2)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城郊农业(乳肉畜牧业、园艺业等);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多人口稠密,城市化与工业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等
(3)变暖(南方变暖湿,北方变暖干) 林草地转变为耕地,旱地转变为水田;
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
2.(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
境恶化。
3.(1)东南风和西北风
(2)工业区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边缘地区
(3)靠近铁矿产地;接近能源产地;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等
(4)建材等钢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
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1)水稻种植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人
口多,需求量大等商品谷物农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2)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有丰富的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兴起;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阳
光地带)
(3)煤炭调整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等
(4)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