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摘要:影视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关系密切。
把影视艺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影视艺术的教育作用,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品位,提升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影视资源;整合在学校,影视教育能把空洞的说教、正确的废话、乏味的常谈、机械的评说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具有形式的直观性,表现的生动性,题材的典型性,内容的多样性等突出优点。
忽视对影视教育的研究,导致一方面青少年被影视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良好的影视作品难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一、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影视资源影视资源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这就为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影视资源有很多,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会给语文教学添加新鲜的活力。
1.与课外名著阅读相关的影视资源。
与课外名著相关的影视资源包括《哈姆雷特》、《呼啸山庄》、《简·爱》、《战地钟声》、《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欧也妮·葛郎台》、《死魂灵》、《吝啬鬼》、《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静静的顿河》、《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卫科波菲尔》、《约翰克里斯多夫》、《茶花女》、《西游记》、《家》等。
2.与文本阅读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
与文本阅读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包括《茶馆》、《雷雨》、《阿Q正传》、《祝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骆驼祥子》、《陈奂生上城》等。
3.与课文背景或作者相关的影视资源。
与课文背景或作者相关的影视资源包括《秦始皇》、《荆柯刺秦王》、《屈原》、《司马迁》、《中华历史五千年》、《千古一帝》、《曹雪芹》等。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影视资源进行整合,可以达到非凡的教学效果。
二、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的途径1.通过观看影视资料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解感悟作品的能力。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大了选修课课时,并首次量化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阅读量。
进一步强调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规定了初、高中学生必读的名著,初中部分包括《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名人传》等部;高中部分包括《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和《匹克威克外传》等。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将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必读名著中,《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老人与海》等部都有改编的影片。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或影片精彩片段,在此基础上,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点评名著的精华所在。
电影的精彩画面和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极大地调动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除必读名著外,还有许多名著也有影视资料,如《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多夫》、《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
许多学生在没有看电影之前,被这些名著特有的烦琐叙事、描述搞得精神疲惫,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而在观看了影片之后,又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去借阅这些名著,细读自己在看影片时不明白的事理和那些精彩的情节,在一起交流讨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2.通过影视资源与课本内容的整合,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案例谈一下。
案例《六国论》电影与文本的整合。
在《六国论》的教学中,师生尝试进行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作。
教学过程如下:制作电影课教材。
学生和老师分工协作,分别阅读收集《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中国通史》、《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等书籍史料;在影视资源网上截取《中华历史五千年》、《东周列国·战国篇》、《秦始皇》、《秦颂》、《千古一帝》、《荆柯刺秦王》、《屈原》等影视资料的相关信息流片段制作了电影教材,内容包括先秦各国的变法情况以及战国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纷争的社会历史,同时也了解把握苏洵的个人史料及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
借助电影课教材上课。
学生观看大家共同制作好的电影教材,在此基础上阅读理解《六国论》,理解字词句,疏通文章的字面意义。
组织教学讨论,对比阅读同题材的其他关于《六国论》的材料,结合电影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讨论,并分研究小组探讨这些内容:六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六国败亡的历史教训是什么,秦的统一主要依靠什么,六国中哪些国家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苏洵的《史论》对北宋政治有何借鉴意义?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就以上问题写书面评论,并专题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
从语文教学规律看,这一次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体现了课标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该过程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第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求欲望,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究,寻求最有说服力的答案,独立思考文本的思想意义以及相关的历史问题;第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辨证唯物史观。
通过大量史料的整理和展示,学生获得了关于先秦历史的感性知识,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有了开阔的思维空间。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体精神。
在电影教材的制作中,由于查阅的史料很多,内容繁杂,学生需要密切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在教学讨论中,小组成员个性化的阐释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
3.比较影视作品与原著的不同,培养鉴赏能力。
影视作品与原著毕竟不同。
阅读原著,看的是文字,培养的是学生分析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观看电影,看的是像,听的是音,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阅读。
况且用文字能表达的内容不一定就能用图像来表达,而图像有时所表达的效果也是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将名著搬上银幕,首先就要进行改编,这样影片中的内容就会与原著产生许多不同。
这不同其实是编导们的艺术见解,这些内容恰好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比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分析影片:“拳打镇关西”中比原著多了郑屠杀猪杀狗的情节,我们认为这很好。
一方面借他出场告诉了他的身份,同时从他杀猪的动作,几个壮小伙子都整不了的一头大猪被他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解决了;一只狗只不过跑到他的铺子里来吃点东西就被他一刀劈中,并让拉去剥皮吃狗肉,还说“你白吃肉,我们白吃你。
”可见郑屠是个凶狠残暴的人,这为下文他强骗金翠莲埋下了伏笔。
还有从他杀猪狗的动作看,他也有些功夫,再加上块头大,是个不大容易对付的人,但下文鲁提辖三拳就把他打死了,更突出了鲁提辖的武功高强,嫉恶如仇。
三、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整合后的教材是有机的教学载体。
影视资源的介入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
观看影片、制作电影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活动都要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脱离了教学内容,就没有了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观看电影的兴致很高,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不能以看电影代替语文教学。
文学和影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的限制,观看影片就成了娱乐活动。
我们不仅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影视教材不同于简单的课件。
许多人以为影视资源与教材整合就是利用影视资源制作成课件,这是一种误解。
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因此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
3.影视教材只是教学的途径,其运用并不排斥其他手段和方式的运用,也不可能和不应该取代其他所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我们要积极探讨影视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但不是提倡教学只能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
影视教材的使用并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标志,也不是优质教学的本质标志,它归根结底只是也永远是教学的工具或方式,只能是也永远是为一定教学服务的。
我们一定要摆正影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
作为教学的手段,它的运用与否和如何运用是要受教学目的、课的总体设计制约裁定的。
它的运用,和与文本相关资料的运用一样,也要遵循必要原则、工具原则、适量原则和整体原则。
影视资源内容丰富,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
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无数的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既有必要的技术条件——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又有充分的资源条件——丰富多样的影视资源,所以这种整合是切实可行的。
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具有十分宽广的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1]宋丽萍,赵思兰.影视文化与青少年的个性成长[J].青年研究,2003,(10).[2]陈秀梅.影视艺术素养教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5).[3]宋秀丽.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