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论文
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牟和义
一、影视教育资源的概念
目前市场上的影视资源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影视资源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的
教育资源。影视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教学上有直接应用价值或者潜在应用价值的
影视资源。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影视资源指的是专门为学科教育拍摄的影视作
品;具有间接应用价值的影视作品指的是不是特意为教育教学拍摄,但是经过教
师的挖掘和设计,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影视作品。总之,影视作品一定是与教
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内容的,才能够成为是影视教育资源。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是构建高中语文知识具体形式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
要教学资源。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是对文学作品和
历史事件的一个客观的展示,而有的是一些借助历史人物的小说表现,因此教师
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影视作品。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有影视
作品《红楼梦》、《新红楼梦》,但是林黛玉在贾府大多是关于林黛玉内部心理活
动的描写,而这两部影视作品等没有恰当地展示,观看影视作品对学生理解教材
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一课的讲解中没有必要运用影视资源。而《鸿
门宴》大多是对于事件的描述,这需要较为丰富的背景知识,而《鸿门宴》这部
影视作品形象直观地进行了演义,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这一部影视作品可以充分的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2.找准影视资源和教材的结合点
影视资源是丰富的,一集影视作品的播放需要45分钟时间,这就占用了大部分
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影视作品,找准教材和影视作品的
结合点,明确引入影视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学生奠定知识背景,是促进学生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促进知识的延伸,恰当的剪切影视资源。例如,《荆轲
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引入影视作品“荆轲刺秦王”,在影视作品中,对六国
的关系,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对荆轲刺秦王的情境的回顾,教师将视频进行裁剪,只留下在大殿上荆
轲刺秦王的片段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再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考虑到学生理解本篇的难点是对写作背景的陌生,教师通过截取《毛泽东》
影视作品中,描述这一段历史的背景,给学生播放,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引导
学生走进当时的情境,学习内容。
3.增加影视资源运用中的过程指导
影视资源是服务于教学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教师选择影视资源是包含
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但是,这一点作为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的知晓,学生在影
视作品的观看过程可能只是看热闹,因此,教师要增加在影视观看过程的指导。
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视
频,由于演讲视频是英语版的,因此在之前,教师配有了中文字幕。在观看之前,
教师设置导学问题,你最喜欢演讲中的哪句话,为什么?马丁·路德·金是如何表
达的?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马丁·路德·金的语言、表情和文字结合起
来,并把你喜欢的语言在教材中标出来;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学生纷纷就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表述,演讲中清晰的思维,有层次的表达,演讲
的语言,演讲稿的哪些地方非常地震撼,在学生相互交流和模仿朗读中,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总体的认识,对演讲的语言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
本课内容的教学就显得轻松容易。
4.清醒认识影视资源的负面效应
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直观的图像、音频、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但是另一
方面也局限了人物塑造和人物个性,限制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联想和解读。因此,
教师在引入影视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影视资源的负面效应,通过选择影视作品的引
入时间,或者语言性的补充来减少影视作品的负面效应。例如,鲁迅《祝福》中
祥林嫂的形象,教师通过阅读文本,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祥林
嫂,而影视资源会以第一印象占有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学
习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理解的祥林嫂形象和性格,同时可以通过图
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祥林嫂。在学生建立个性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播放
“祝福”的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考虑到我国高中生的正确错
误意识非常的绝对,学生可能在观察到影视作品的形象后全面否定自己的认识,
在观看结束后,教师通过语言指导学生认识到,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是多样性的,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视频中的祥林嫂只是一种解读。
综上所述,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选取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教学
内容,并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观看,实现影视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