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的看法和做法16年来,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阔的概念。
它不仅涉及学习活动的诸多方面,而且存在于学习进程中的各个环节。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
1、坐立姿势饱满、健康的精神状况能提高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增强对信息的接受知识的记理解能力2、做笔记手脑并用,让精力更集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为复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3、积极发言,认真倾听提高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同时形成对问题完整性认识4、做题时在关键字、词、句上养成圈、点、划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结果的变化5、用红笔订正作业找出错误的症结,对症下药,加深印象,减少以后解题中的出错率。
二、重视每一个学习时间段学习效果的检查,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因人而异,要求不同)1、课前提问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2、课内监督3、课后检查、督促(查笔记,查听课效果)4、单元基础知识过关减少无意义的惩罚5、单元测试。
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们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三、重视方法,提高效率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接受的知识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拦路虎”,如不及时地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技巧有效地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形象,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化生疏为熟悉,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下面就初中科学教学中常采用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理解方法1、旧知迁移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地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
学生如不能有效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能有效地领会新知识(这就产生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来突破教学中的某些难点问题。
如在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细胞”这一微观体时,可将细胞与鸡蛋形象地结合在一起讲细胞的层次结构;在初三“气孔开闭的调控”的教学中,要与细胞吸水原理、吸水后体积的膨胀与物体受力形变规律的结合。
2、直观演示法:人的认知过程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有些知识(理论性知识),由于缺乏与此有关的的感性知识基础,学生很难理解。
对于这类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运用活生生的实例、采用形象的比喻类比等方法来讲解外,更要运用板画、挂图、模型、标本、实验演示、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如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变化、花的结构及双受精、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电路等等内容的教学,都需要借于直观手段才能解决。
如果利用直观手段后,再能配合一些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效果就更好了,如桃花教学中,用“花柄花托支花被,花萼花冠护花蕊、雄蕊雌蕊作用大,结出果实为后代”来形象反映花的结构和功能。
3、架桥铺路法:有些知识起点比较高且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一些先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暂时遗忘),那么学生就难以接受、搞懂新的难点知识。
这时教师应设计一些铺垫,通过架“桥”铺“路”的方法,扫清知识障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一些难度的计算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常采用此法。
如在月相教学中,先要使学生知道日、地、月的运动规律、地球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周期、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等知识,才能使学生接受月相的知识。
电压、酸碱盐、化学方程式、浮沉条件、新陈代谢等知识的教学,都会用到这样的方法。
4、问题揭示法:把教学难点化解成问题形式,通过提问、提示、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如在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教学中,可以把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化解成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单细胞生物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扩散现象有何规律、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怎样、血红蛋白有何特点、人体与外界怎样交换气体(肺通气)、人体内气体交换发生在哪些部位、肺泡内气体交换、组织内气体怎样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基本上都具备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知识,通过提示和讨论后各个问题都搞清了,老师只要再把这些问题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加以综合,学生领会呼吸的全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托里折利实验、静摩擦力、五带的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等知识也可用此法进行。
5、化整为零法:有些问题是由于小难点较多叠加后使难度加大,如果把各个小难点进行分解来逐个突破就显得不是很难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我们可采用把一个比较难懂的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先让学生搞清小问题,再把小问题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
如对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教学,我们可以把整个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体形、体表的羽毛、四肢、眼、骨骼、肌肉、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综合。
如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营养物质的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液体压强、显微镜的用法、惯性等知识,都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解决。
6、互助讨论法:有些教学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十分卖力地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当时听得懂,但课后很容易就会印象模糊甚至混淆。
如果将该知识点交给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看法,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消化知识。
在变态根茎叶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藕、竹鞭为何是茎,萝卜、蕃薯为何是根,豌豆、芹菜的复叶为何不是茎;在压力是不是等于重力这个问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从力的三要素上去分析;土壤的组成和污染从生活经验中讨论。
7、设置情境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遇到的一些教学难点,其难就难在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生活体会,有的学生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生活体会,所以很难理解,针对这个原因可通过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植物叶制造的有机会是通过筛管的向下运输的,可以设置茎的节瘤和环割小树主干使小树死亡的情景;弹力的概念、方向用大小可以让学生观察撑杆跳高和拉弓射箭的情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拉橡皮筋的感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创设船离岸、溜冰时推对方的情景。
月球地球的公转的效应、月相、时区、太阳高度角等知识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8、反复对比法:有些知识内容相近、相似或相对,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有些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很相似,学生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理解,结果造成差错,这类知识可采用列表对比等对比的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变态根与变态茎变态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子与元素、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变与物变化性和物性、土壤的质地、三态变化、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等知识的教学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9、举例点拨法: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思维会受阻或产生偏差,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的结症所在,巧妙地进行点拨,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迷茫困惑中走出绝境,变得豁然开朗。
如水螅的体腔由体壁围成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组成,内外胚层之间是没有细胞的中胶层,对此初二学生还缺乏空间想象力,因而不易理解,如用保温瓶胆来比喻体壁;又如浮力是否随深度变化的问题,学生都会认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会根深蒂固,这时教师可以这样点拨――一小块铁块会不会深入很深很深的水底?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认识有偏差,从而消除原来错误的理解;又如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动物的无氧呼吸是不产生酒精的,原因是动物体内没有产生酒精的酶,但学生往往会浑淆,这时老师可采用设问的方式进行点拨――你们在进行1000米跑步后,是不是会醉倒?跑步后大腿有什么感觉?这样的点拨后,学生就会终身难忘。
(二)记忆方法良好的记忆策略能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有乐趣、记得更快、更牢、更轻松,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1、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就是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增强记忆的效果。
如,我们在讲太阳系的有关内容时,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要求学生按离太阳远近的顺序背出,很多学生出现记忆困难,或巅三倒四的现象,我们就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在什么地上,什么土中,种上了什么庄稼”,总结出“水金地,火木土,上面种了天海星”,这样的一句话,学生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记忆住了,而且不再容易忘记,再如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学生总是也要记错,我们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联想,说小行星带相当于消防的隔离带,把火星和木星隔离开,而不至于着火。
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忘记了,我们曾经有份试卷上做到了这样的题目,我统计了一下,这道题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果没有采用这样的记忆方法,我估计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可能也有难度。
又如,我们还可以从文学中的“三苏”联想到我们科学中学习的“三苏”(大苏打、苏打、小苏打)等。
我们用联想的方法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准确性的语言教给学生巧妙的记忆方法,不但使课堂变生动有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2、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如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前四位分别是“氧、硅、铝、铁”,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就根据北方人的一个传统习惯,闺女出嫁的时候要有许多陪嫁,也就是要倒贴东西。
可谐音为“养闺女,贴”。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四种金属是“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统共一百斤”。
谐音记忆法要根据自己的悟性和知识水平,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创造。
3、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科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诵易记;节约时间,效果明显,比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我们就把它编成这样的歌决:先通氢,后点灯;熄了灯,还通氢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4、会意记忆法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