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31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的必要性
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与剂量高度相关,但不稳 定;同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个体差异也 较大,因此,为癫痫患者设计给药剂量时, 应进行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做到个体化 给药,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尽可能避免不良 反应的发生
为理想地控制癫痫发作,同时最大限度地避 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丙戊酸的治疗一般从小 剂量(如10-15mg/(kg.d))开始,在血药浓度 监测下逐渐加量,保证以最小的有效剂量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卡马西平与丙戌酸联用: 卡马西平的酶诱导作用可干扰丙戍酸的代谢,使其血
药浓度降低。丙戍酸可增加卡马西平代谢物CBZ-E的血 浓度,但并不增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因此这两种 药物经常合用
丙戊酸简介 丙戊酸是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 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
度高低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血药浓度 与剂量相关但不稳定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与临床应用
临床药学室 刘颖
主要内容
TDM简介
TDM目的和意义
TDM实施
TDM项目
TDM简介
• 治疗药物监测 (TDM ) 是近20年在治疗医学领域 内崛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 (体液)中药物的浓度, 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 和计算机手段, 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以提高 疗效, 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同时为药物过量中 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开始疗效尚可,治疗中突然无原因发作频繁时 ➢ 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需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时 ➢ 伴发其他疾病(如肝、肾、胃、肠道疾病和低蛋白血症)时 ➢ 癫痫持续状态已用过一些药物,发作仍不能控制,再次用药需
了解血中药物浓度,以决定再次给药剂量和速度时 ➢ 加服其他药物,有可能影响抗癫痫药物代谢时 ➢ 出现特殊的神经精神症状和不自主运动,怀疑是药物中毒时
TDM目的和意义
➢ 个体化给药 ➢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节省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 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 确定合理的给药间隔 ➢ 药物遗传学监测,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
讨新药的给药方案 ➢ 判断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 法律、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鉴定依据
TDM目的和意义
下列情况一般不考虑进行TDM
放置过程出现分解。 ③ 采血试管不可随意代用。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外观
16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组成
反应杯转盘 试剂针
样本针
试剂转盘
17
PC 桌 移液器 样本转盘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纯水容器和废水处理
18
TDM项目
➢ 抗癫痫药物的检测: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前(通常为清早)采血 ③ 怀疑用药剂量偏高,应在稳态峰值浓度时采血: 5个半
衰期后于当次给药后半小时采血 ④ 怀疑用药剂量不足,应在稳态谷值浓度或偏谷浓度采血 ⑤ 怀疑中毒或急救时,随时采血 ⑥ 缓释制剂或半衰期长的药物,可在两次给药之间的任意
时间点采血
TDM的实施
➢ 注意事项
① 准确记录病人服药时间及采血时间。 ② 血样应立即送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室(5号楼三楼),以免
➢ 地高辛 ➢ 茶碱 ➢ 万古霉素
TDM项目
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癫痫的发病率一般以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多少新发现的癫痫病人分 率来计算。国外报道数字每年为40~70/10万人口。我国报道每年为 35/10万左右,由此可以推断我国每年新发病癫痫患者约为40余万例。
目前,常用且需监测的抗癫痫药物主要有: –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 丙戊酸(Valproic Acid) – 苯妥英(Phenytoin) –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 普里米酮(Primidone) – 乙琥胺(Ethosuximide)
TDM的实施
➢ TDM流程
① 申请 ② 取样:血浆、唾液、脑脊液、其他体液 ③ 测定:精密度、灵敏度、专属性、价格、测定标本所
需时间 ④ 数据处理:模型、药动学参数计算、合理用药方案的
设计 ⑤ 结果的解释:综合判断
TDM的实施
➢ 采血时间
① 调整前后均应在Css采血 ② 一般在稳态后给药前(偏谷浓度):5个半衰期后于给药
影响
21
何时需要对抗癫痫药物进行浓度监测
➢ 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是指测定规律服用某抗癫 痫药物5个半衰期后已达稳定的血药浓度,这属常规监测
➢ 用一般剂量或超过一般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时,通过监测可以 了解病人是否规律用药、代谢率是否加快、有无耐药现象等
➢ 在临床上不易区分毒性反应和确定剂量时,特别是有效量和中 毒量接近的药物,通过测定可以及时调整药量
⑥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 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 别的。
TDM目的和意义
⑦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⑧ 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 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
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TDM目的和意义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 息?
29
丙戊酸的临床应用 丙戊酸是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对单纯失神
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以及 GTC合并失神性发作疗效最好;对单纯部分性 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作用
丙戊酸也是在儿童中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发挥其药理作用
30
丙戊酸的不良反应
与卡马西平相比,丙戊酸的震颤及体重增加副作用较 显著,但皮疹较少
苯妥英简介 苯妥英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之一 其抗癫痫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中毒的浓度相近,
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个体差异大,易产 生不良反应,且中毒症状和剂量不足的症状相 似,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定期检测苯妥英浓度
35
苯妥英的临床应用 苯妥英对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
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癫痫持续发作有 效,但对小发作无效
丙戊酸的急性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口服剂型多见) 反应及震颤。震颤是轻度过量的表现,减小剂量即可 控制
特应性的副作用虽罕见,但危险性较大。血小板减少 症的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外科研究表明,血小板减 少与出血无关;胰腺炎的发生率约为1/40 000 ; 肝 炎的发生率约为1/10 000~1/40 000 。近年来,随 着对危险因素的全面了解,以及采取了严密的监测措 施,未再有因胰腺炎或肝炎而致死的报道
TDM简介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 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 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 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TDM简介
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遗传学、身体状况
及疾病状况等)。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20
为什么需要对抗癫痫药物进行浓度监测
➢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来调整和控制病人的 用药,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确保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 确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为病人建立剂量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 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指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窄 ➢ 不同的癫痫发作类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 ➢ 蛋白结合情况对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也会产生重要的
➢ Syva EMIT卡马西平检测试剂检测范围:
➢
2-20mg/L
➢ 采血时间:
➢测谷值浓度,在下一次服药前抽血 ➢测峰值浓度,应在最后一次服药后6-8小时抽血
27
卡马西平与其它药物的联合使用
卡马西平与苯妥因或苯巴比妥联用: 苯妥英和苯巴比妥为强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卡马西平
的代谢,而卡马西平本身又是一种酶诱导剂,可自身 诱导,使代谢增加,血药浓度降低
➢ 仅依靠临床观察,短期内难以判断疗效或毒性
➢ 卡马西平的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如5mg/kg.d)开始,在 血药浓度监测下1周左右开始逐渐加量,到2周左右加大 剂量至10~20mg/(kg.d)
26
卡马西平药物浓度检测
➢ 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
➢
单用卡马西平时:4-12mg/L
➢
与其它药物合用时:4-10mg/L
32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
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对于多数患者,血清丙戊酸浓 度在50-100mg/L范围内时,能够有效控制全身发作和部 分发作。 ✓血药浓度超过100mg/L时,发作控制会得到改善,但可 能会出现毒性反应的机率大增 ✓中毒浓度为大于150mg/L
Syva EMIT丙戊酸检测试剂检测范围:
36
苯妥英的不良反应
连续服药时,有时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要中止给药 时,应慎重地缓缓减量
头昏、视觉障碍、呕吐、下肢运动障碍较常见 可能出现猩红热样或麻疹状发疹、水性或剥脱性皮肤
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淋巴腺肿胀、结节性动脉周 围炎、多发性关节症等症状 还可能出现眼球震颤、发音障碍、眼肌麻痹等症状
✓ 0-150mg/L 采血时间:
✓测谷值浓度,在下一次服药前抽血 ✓测峰值浓度,应在最后一次服药后1-4小时抽血
33
丙戊酸与其它药物的联合使用
丙戌酸与卡马西平联用: 卡马西平是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丙戊酸半
衰期缩短、血药浓度降低
丙戌酸与其它抗癫痫药物联用:
苯巴比妥、苯妥英、乙琥胺等均是肝药酶诱 导剂,可加速丙戍酸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 低。而丙戍酸是肝药酶抑制剂,可使与之联合 的血药浓度增加。所以联合用药时,应分别检 测每个药物的浓度,观察临床症状并及时调整 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