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新文化运动·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新文化运动·学法指导.整合教材。
教师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
.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教法建议(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页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
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
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
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
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书中人物画图,并作必要的人物介绍,以突出地说明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应讲清楚: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
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这里,教师应强调两点:①要说明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②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四)教材第三个子目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教学过程中,应讲清两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特别是一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李大钊热情宣传社会主义。
教师应通过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文献材料,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李大钊先生对于十月革命的热情赞美和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另一方面说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本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价,以真切理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四、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①②③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 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挽救中国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生:(教师引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课件展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师: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有失败的地方?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师:(承上启下)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图片】,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板书课题】开始新课一、《新青年》的创办.兴起的背景【板书】师:学习本课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课件展示课标】师: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新文化是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呢?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而袁世凯却与这些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打对台,要独裁专制,规定“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这里的“孔子之道”是指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是过去落后迂腐的旧思想,历代君主用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与孔子的个人思想和后来形成的儒教不同。
大家一起看看课本蓝色框里面的小故事,袁要尊孔复古,一些封建的旧官员立即赞成,并要求定“孔教”为“国教”,而帝国主义认为袁恢复帝制对他们的利益有益,于是也赞同。
【课件展示文字、袁、孔子图片】当时的社会景况,这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一颗夹心糖果【板书画示意图】,这颗糖代表整个中国,外面一层是民主共和国,掀起了人们的新思潮,而里面的夹心却是袁世凯复辟的封建帝制,当大家都接受了它的外表——民主共和的时候,袁世凯却逐渐表露出它内心——封建帝制,并用落后的旧思想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就这样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