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化学基本概念

2化学基本概念

常考易错的化学基本概念的正误判断1.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交叉分类法。

根据物质所含分子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是树状分类法(√)2.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是纯净物(×)3.组成混合物的元素一定是一种以上(×)4.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6.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7.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8.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的化合物是两性化合物(√)9.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10.SO2、Na2O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11.CO2、C6H12O6、CH4、CH3CH2OH、HCOOH都是非电解质(×)12.纯水的导电性、BaSO4饱和溶液的导电性都很小,所以它们都是弱电解质(×) 13.NaCl固体不导电,熔融的KCl能导电,所以前者是非电解质,而后者是电解质(×)14.HF、Al(OH)3、氨水都是弱电解质(×) 15.NaHSO4能完全电离出一个H+,所以它是一元强酸(×)16.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17.向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逐渐生成红褐色沉淀,当稀硫酸过量,又变成棕黄色溶液,整个过程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18.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也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还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还可分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等(√)19.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0.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们是化学变化(×)2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22.焰色反应有特征颜色出现,所以是化学变化(×)2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以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4.石油的分馏生成了多种沸点不同的物质,所以分馏是化学变化(×)25.Na2CO3·10H2O的风化和CaCl2的潮解均属化学变化(×)[26.电离、电解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们均是化学变化(×)27.水的汽化、液化与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物理变化(×)28.电解熔融态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29.把饱和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继续加热,可以制备Fe(OH)3胶体,同样把FeCl3溶液加入到氨水中也可以制备Fe(OH)3胶体(×)30.H2S溶于水显酸性,是因为H2S2H++S2-(×)31.H2SO4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而NaCl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32.碳酸氢钠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33.NaHSO4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都为NaHSO4===Na++H++SO2-4(×)34.Al(OH)3、CaCO3都难溶,但溶解的部分都能完全电离(×)35.复盐是纯净物,而混盐(如CaOCl2)是混合物(×)36.颜色反应、显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均属化学变化(√)37.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酸和醇的酯化均属化学变化(√)38.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属离子化合物(×)39.弱电解质溶液中有溶质分子,但强电解质溶液中没有溶质分子(√)40.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通电时电解质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2.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4.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6.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7.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一种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反应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8.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有强氧化性,如FeO 2-4;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S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SO 2(√)9.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时,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10.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11.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 12.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 13.含氧酸的价态越高,氧化性一定越强(×) 14.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 15.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1.向Ca(ClO 2)溶液中通入SO 2:Ca 2++2ClO -+H 2O +SO 2===CaSO 3↓+2HClO(×) 2.SO 2通入NaClO 溶液中:SO 2+ClO -+2OH -===SO 2-4+Cl -+H 2O(√) 3.铁与稀HNO 3反应:Fe +2H +===Fe 2++H 2↑(×) 4.2MnO -4+H 2O 2+6H +===2Mn 2++3O 2↑+4H 2O(×) 5.3MnO 2-4+4H +===2MnO -4+MnO 2↓+2H 2O(√) 6.少量Cl 2通入KI 溶液中:Cl 2+2I -===2Cl -+I 2(√) 7.向Fe(OH)2中加入足量的稀HNO 3:Fe(OH)2+2H +===Fe 2++2H 2O (×)[ 8.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 +===Fe 3++3H 2O(×) 9.FeS 溶于稀HNO 3中:FeS +2H +===Fe 2++H 2S ↑(×) 10.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稀HNO 3: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11.将FeCl 2溶液与稀HNO 3混合:Fe 2++4H ++NO -3===Fe 3++NO ↑+2H 2O(×)12.用稀H 2SO 4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13.向FeBr 2溶液中通入等量Cl 2: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14.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 +6H ++3NO -3===Fe 3++3NO 2↑+3H 2O(×)常考易错的36个离子方程式书写再落实1.CuSO 4溶液与过量Ba(OH)2反应:Cu 2++SO 2-4+Ba 2++2OH -===Cu(OH)2↓+BaSO 4↓。

2.碳酸氢铵溶液和过量NaOH 溶液反应:NH +4+HCO -3+2OH -===NH 3·H 2O +CO 2-3+H 2O 。

3.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 2S 溶液:2AgCl(s)+S 2-(aq)Ag 2S(s)+2Cl -(aq)。

4.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HCO -3+Ca 2++OH -===CaCO 3↓+H 2O 。

5.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NH 3·H 2O===A l(OH)3↓+3NH +4。

6.向NH 4HCO 3溶液中加少量NaOH 溶液并加热:HCO -3+OH -=====△CO 2-3+H 2O 。

7.将过量SO 2气体通入冷氨水中:SO 2+NH 3·H 2O===HSO -3+NH +4。

8.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 2-3+2CH 3COOH===H 2SiO 3↓+2CH 3COO -。

9.0.01 mol·L -1 NH 4Al(SO 4)2溶液与0.02 mol·L -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 +4+Al 3++2SO 2-4+2Ba2++4OH -===2BaSO 4↓+Al(OH)3↓+NH 3·H 2O 。

10.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2CH 3COOH +CaCO 3===Ca 2++2CH 3COO -+H 2O +CO 2↑。

11.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AlO -2+CO 2+2H 2O===A l(OH)3↓+HCO -3。

12.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S 2-+Hg 2+===HgS ↓。

13.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3H 2OAl(OH)3(胶体)+3H +。

14.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C 6H 5O -+SO 2+H 2O===2C 6H 5OH +SO 2-3。

15.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 3)2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Ca 2++HCO -3+OH -===CaCO 3↓+H 2O 。

16.用NaOH 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 2O 3+2OH -===2AlO -2+H 2O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