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过程为可操作过程.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化解知识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定位应用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进入课堂。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定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改变了以往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概念化,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从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变的改革;利于实现教学活动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改革;利于推进以单一的文字材料为主载的传统物理教材体系的的变革。

但是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它也仅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物理教学、或是教师的替代品。

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
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合理使用。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核能”的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原子弹模型、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等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

由于有了之前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在讲到枯燥的概念、原理时,学习劲头也很足。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创设实验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

如:极高速或极缓慢、极微小或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等等,这对教学效果构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动画、录像等手段模拟事实,使其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于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

如讲”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利用flash技术制作动画,控制、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了电动机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
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投影仪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时,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

教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

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教学生怎么样连接电路时,在线路板上演示,可见度很低,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就能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四)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但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电磁学中的磁感线分布情况、核聚变、核裂变、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等等。

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过去使用了”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物理内容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同样起到了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逻辑能力为目的的作用,为学生显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物理情景,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三、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实物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
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方面。

因此实验室能做的实验,都力争让学生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而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

(二)不应过分追求课堂容量,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虽然容量大,但由于用鼠标操作,画面一帧一帧放映,容易导致节奏过快,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使学生来不及思考,使教学陷入新的”满堂灌”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

(三)不应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

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形象会因这种”包办”而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学生思考的深度。

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种定势会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不能图一时的
教学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来丧失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激活学生思维,活化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但无论如何,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不能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宰”。

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多尝试、多探索、多实践,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