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和物理教学山丹二中许华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
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
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物理教育的特色,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强。
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略谈自己的体会一. 多媒体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使抽象内容形象化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同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而且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某些方面,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不易表现物理学的“动”和“变”的特点。
在物理教学中也有许多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
如力学中的压力、压强,电磁学中的磁场概念,电学中的电流、电压等,单凭语言是不易讲清楚的;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来讲,无法让学生理解得清楚。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其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让学生接受,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
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
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但我们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情景深深吸引。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三、多媒体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物理课程中有些实验很难在中学试验环境下完成,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很好展示。
如在学习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时,采用Flash 软件非常漂亮的动画效果,形象地再现了方向相反和方向相同时合力的情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情境,将实际情境形象的展现于课堂,实现了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
使各类物理情景能够分别在静态和动态的不同情景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就会使许多传统演示实验无法表现的现象更生动、更形象地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
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
如我在讲重力一节课时,讲完重力,我问同学如果失去了重力将会怎样?开始同学沉默,当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失去重力的图片时,同学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很有创意。
我为同学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赞叹。
五、多媒体应用可快速处理实验数据,扩大课堂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1、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规律要通过测量物理量的数值,分析归纳得出来,如运动学、力学规律得出需要测量时间、速度、等物理量的值.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的优势,教师可以节省处理实验数据的时间,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数据和物理图象上,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式,得出物理规律和数学表达式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2、对于复习课教学更是有利,如果在黑板上抄题,一节课只能解决几道,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力度。
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
例如,物理实验的复习,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
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扩大了课堂容量。
3、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避免浪费许多时间在黑板上抄抄写写,使教师花更多精力用在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上,做到时间安排恰当,内容分布合理,另外,还能免受粉笔粉尘侵害之苦,更有利于学生、教师身体健康。
六、多媒体应用可以对学生品质、素养、观念进行有效教育。
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低,空气污染,浪费用电”等不良现象,让学生去批判,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
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我们可搜取资料,网上下载他们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七、多媒体应用可以做到快反馈,强矫正,对学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
教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等很多的物理教学网站,查看相关内容,以扩充教学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
总之,多媒体技术能将以往在传统教学的媒体上选择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媒体的多种手段,采用动画设计使图象、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一并再现,形象而生动。
避免上面多种传统手段采用而因临时性拼接而引起的教师和学生应接不暇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的教学手段,再加上视听、手眼并用、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等相结合,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还远远未发挥出来。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要依靠更多教师去了解它,使用它,才能使它对未来教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去努力学习,物理教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是教育革命的极大变革,它对传统的教育形式形成了有力的冲击。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凡是亲身经历了这一革命的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多媒体走进课堂引起的革命性变化。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试表明多媒体教学还明显地缩小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差距。
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它教学手段还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笔者的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同仁,在讲“大气压强”这堂课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节课内就轻松的完成了平常需要两课时的内容。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都远远地迢过了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
一般来说,教师在讲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到,影响不深。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三百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以2增加到4、8、直到16,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情境,所有学生十分投入。
利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压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只能凭讲:随着大气压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变化。
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
运用大气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水泵和离心泵,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知识不做考查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一下,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过程,而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筒内形成一个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及时冲开阀门,压入筒内。
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了抽水机的原理。
物理教学的实验性是很强的,可以说,无实验就无物理教学。
而实际上很多实验是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到的。
例如,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动量守恒、两球相碰过程等。
这些实验,运用传统手段是很难解释、演示的,而通过多媒体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显著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强调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物理教学又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存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打破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已成为教育改革浪潮中广泛观注的问题,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也有其局限性。
这种局限一方面是自然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人为造成的。
大家知道,多媒体演示物理实验是在虚拟的环境下实现的。
实验数据的理想化,得到的实验图象也没有误差的理想化,这不容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得到实验的数据,进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无以谈起。
其次,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这一点利用电脑的模拟是无法做到的,在实验过程中感受也是无法实现的。
例如,在“欧姆定律”一节中,研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强度的关系。
有教师制作过一个课件,他用多媒体制作出电路实物图,并利用其交互及计算功能,在移动图中滑线变阻器的滑动头时,取得对应的电阻值,计算出相应的电压、电流值,并在图中的伏特表和安培表上反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