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鉴赏课答案

影视鉴赏课答案

一、填空题1、1895年12月28日,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

2、一般认为,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影片《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

1929年拍摄的《纽约之光》才可以称为是一部完全的有声片。

3、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

4、电视是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5、美国于1954年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6、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播出,同年6月15日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我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7、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和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8、二十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教材提到的有《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而当时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8、纪实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美国影片《克莱默夫妇》、《普通人》、《金色池塘》和《母女情深》等;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前苏联影片《命运的嘲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被称为“爱情三部曲”;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有日本影片《绝唱》和《远山的呼唤》等;9、美国最富有特色的类型电影是“西部片”。

其第一部是1904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

10、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中的优秀影片有《锡鼓》、《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和《莉莉?玛莲》等。

二、简答题1、简析《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的社会内涵与时代色彩。

答:《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中国传统的传奇叙事与西方的现实主义相结合,通过一个跌宕起伏的家庭伦理故事,概括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而具有史诗气概。

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名作。

影片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是因为它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成就。

这部影片以抗战前后为背景,通过张忠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生动地展映出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的面貌,反映了沦陷区和国统区官僚资美国微软公司阶级、汉奸、抗日进步力量、劳苦大众的生活图景,揭露并抨击了反动势力的罪恶本质,歌颂了抗日力量的壮大不可战胜,表达了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影片剧本写于1946年夏,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编导关心人民大众、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鲜明立场,发扬了我国进步电影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

2、如何理解影视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答: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道德题材影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和代表作是什么?答:第一类是纪实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第二类是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如《命运的嘲弄》、《两个人的车站》;第三类是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绝唱》、《远山的呼唤》。

4、简析影片《xx》的民族风格。

答:《黄土地》正是通过翠巧一家的命运来探究民族的现实和历史。

在作为民族文化摇篮的黄土地上,由于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精神,勤劳奋进、质朴忠厚的品质。

是在现代人的反思中把握民族优秀美学传统的全部丰富内涵,形成植根于民族心理素质、充满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5、简析影片《红高梁》是如何把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在一起的。

答:《红高梁》自觉地汲取世界电影文化的丰富营养,注重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探索精神。

影片注意突出情绪冲击力和画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银幕上鲜明地展现出创作主体的审美个性和独特风格。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又明显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如戏曲和话本中的传奇色彩,章回小说中的白描手法,乃至民间民俗文化的野性与活力,在保持情节框架的基础上重视影片的情绪氛围。

正因如此,《红高粱》做到了既广泛借鉴世间电影文化精华,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它的成功,正好证明了越富于民族性的电影便越具有国际性这样一条朴素的道理。

三、论述题1、结合具体影视作品论述影视艺术与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电影、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电影诞生初期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间银幕。

第二,电影、电视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电影想诗歌学习如《城南旧事》,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偷自行车的人》;电影还向小说学习,吸取了小说的叙事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了小说电影,如《静静的顿河》。

第三,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黄土地》采用了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

第四,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电视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第五,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更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影片《秋菊打官司》中,摄影师准确地运用画面形象来展示了不同的环境,摄影造型对剧情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试以二十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为例,论述影视艺术的社会内涵和时代色彩。

答: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优秀电视剧或电视系列片都可以证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一定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情绪,离不开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或思考的矛盾与问题,离不开在观众中引起巨大的思想冲击的社会思潮。

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价值,主要在于电影艺术家们敏锐地把握住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情绪,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痛苦和不幸,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存在的社会问题。

《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脚踏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踏破铁鞋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别人的车,却被逮个正着。

全片故事简单,但拍得有笑有泪,将战后罗马的社会面貌鲜活地反映出来。

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同样揭开了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中国大地正处在旧时代即将崩溃,新时代即将来临的前夕,一批进步的电影艺术家们目睹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变化,以极大的热情来描绘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

《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中国传统的传奇叙事与西方的现实主义相结合,通过一个跌宕起伏的家庭伦理故事,概括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而具有史诗气概。

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名作。

影片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是因为它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成就。

这部影片以抗战前后为背景,通过张忠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生动地展映出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的面貌,反映了沦陷区和国统区官僚资美国微软公司阶级、汉奸、抗日进步力量、劳苦大众的生活图景,揭露并抨击了反动势力的罪恶本质,歌颂了抗日力量的壮大不可战胜,表达了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影片剧本写于1946年夏,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编导关心人民大众、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鲜明立场,发扬了我国进步电影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

3、试以谢晋导演为例,说明影视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作为我国新时期资深的电影导演之一,谢晋正是以当代艺术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贴近人民,深入生活,以他自己的作品揭示社会矛盾,展示时代风云。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晋执导了30多部电影。

他执导的影片上座率最高,获奖最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谢晋执导的影片始终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当十年浩劫的历史悲剧结束后,对那噩梦般逝去的时代的反思,自然就成了新时期文学艺术最首要和最迫切的任务。

谢晋以卓越的胆识和勇气,接连拍出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一系列影片,塑造出了罗群、冯晴岚、许灵均、李秀芝、梁三喜、靳开来、秦书田、胡玉英等一连串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银幕上的人物丰富的性格和复杂的命运,凝聚着历史所反映的社会矛盾。

总之,中外影视艺术史上,优秀影视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优秀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艺术对生活的表现,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活现象上,而是必须从中揭示出时代的律动与生活的本质,这就是由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的开掘。

4、如何理解影视艺术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试以好莱坞“西部片”为例加以论述。

答:影视艺术的民族性,或者说影视艺术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首先在于影视作品反映了民族生活与民族精神,运用了本民族观众所喜欢与熟悉的艺术形式与手法。

换句话说,影视艺术的民族风格或民族特色,需要在影视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都体现出来。

综观世界各国的影片,几乎都毫无例外地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本民族的精神风貌,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西部片”是好莱坞特有的一种影片类型,也可以称之为最富有美国特色的类型电影。

“西部片”主要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历史背景,在好莱坞电影史上经久不衰。

自从1904年的《火车大劫案》开始,延续至今,拍出了成百上千部电影。

尽管“西部片”故事情节总是非常简单,甚至剧中的人物也是定型化或模式化的,“但是,这些情节和人物在西部片里都是被神话了,人物善恶分明,好的极好,成为美国人民崇尚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险、见义勇为、扶弱凌强的英雄精神的化身;坏的极坏,集中代表了一切不法之徒的残暴与贪婪”。

正是由于“西部片”体现出这种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它在美国影坛上常胜不衰。

“西部片”被有些专家称为美国民族文化的典型电影样式,也是由于它再现了美国西部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在起伏的群山和荒凉的平原中,再现出当年开发西部的历史情景。

“西部片”之所以能持续这样长的时间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它体现出强烈的美国民族精神风貌,特别是美国人推崇的竞争冒险和个人奋斗精神,再加上影片强烈的戏剧性和娱乐性,所以美国观众感到特别亲切,同时在全世界也拥有大量的观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