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名词解释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位移] 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语义格: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歧义句: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即它含的意义不止一个,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歧义句。

填空题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白话文语法著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1924年黎锦熙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他一反马建忠‘词本位’观念,以‘句本位’来建立语法关系。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著作。

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期、探索革新期、振兴期。

《中国现代语法》的作者是王力。

探索革新时期吕叔湘的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现在汉语八百词》的主编是吕叔湘。

探索革新期(1936-1949)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

草创模仿时期的代表作是《马氏文通》《新著国文语法》。

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978年后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的《现在汉语八百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打扫干净”属于述补词组。

“进攻水平”属于定中词组。

“编写价值”属于定中词组。

“开展批评”(动+名)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述宾关系。

“班主任田力”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同位关系。

‘的’总是附加在定语之后;‘地’总是附加在状语之后;‘得’总是附加在补语之前;动词的重叠方式往往用ABAB式;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往往采用AABB式。

形容词+形容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并列和主谓。

动词+名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述宾和定中。

形容词+名词的一种语法意义是定中:美丽的小岛。

名词+名词这一形式有四种语法意义并列、定中、同位、主谓。

动词+动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并列、述补、连动、述宾。

动词+形容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述补、主谓、述宾,连谓。

形态可分为狭义形态和广义形态两种。

俄语名词词尾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词尾有时,体,人称,数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狭义形态。

汉语动词后可加轻音的‘着’‘了’‘过’分别表示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

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用公母,雌雄,男女来表示性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

汉语里有体的语法范畴,没有时的语法范畴。

人称代词和表人名词这些词具有数的语法范畴。

下面的情形属于形态的有动词重叠,表复数的‘们’,附在动词后表体意义的‘着’‘了’‘过’。

构成句义的因素:1、成分词(实词)的异同。

2、词语的次序。

3、组合层次。

4、语法的结构关系。

5、语义结构关系。

6、句调。

‘小李搬去了’的歧义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导致的。

句子包含三个部分一个语言片段、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一定的句调。

汉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形态标志、句法功能、组合能力。

汉语划分词类的最具普遍性的标准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马上”和“今天”前者是时间副词,后者为时间名词。

“刚才”和“刚”前者是时间名词,后者为时间副词。

“她忽然看见了一只鸽子”中的“忽然”是副词。

“小刘买的是名牌产品”中的“名牌”是区别词。

名词前边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

“马上”是时间副词。

“现在”是名词。

“微弱”是形容词。

“微型”是区别词。

“特赦”是动词。

“叮当”是拟声词。

“白云”是名词。

“特级”是区别词。

“特殊”是形容词。

“特地”是副词。

副词只能做状语。

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受数量结构的修饰,也不受‘不,很’修饰,否定时用‘非’而不用‘不’。

介词总是带上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充当修饰语。

特别说明介宾结构不能充当述语。

划分主宾语时应当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主语是对谓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句子的对立统一体。

宾语是对述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述宾结构中的对立统一体。

“今晚家里又来了两位同学”其中家里是主语。

“昨天星期六”其中星期六是谓语。

“校园里鲜花怒放”其中校园里是主语。

“桌面上的小说他拿走了一本”的主语是桌面上的小说。

“开会时台上坐着主席团”的主语是台上。

“下午宾馆又走了一帮客人”的主语是宾馆。

“一次大餐她也没有吃过”的类主语和类定语是大餐,一次。

“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儿”的“圈儿”从语义上看是结果。

“我家里昨天又来了两位客人”其中我家里是主语。

来是述语。

客人是宾语。

“一次面我们也没见着”其中一次面是类主语。

一次是类定语。

我们也没见着是谓语。

“这个问题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其中这个问题是主语。

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是谓语。

“你们大院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其中你们大院门前是主语。

你们、大院是定语。

蹲着是述语。

石狮子是宾语。

“小赵我也寄去了两本新书”其中小赵是与事。

我是施事。

新书是受事。

替换包括等量替换、不等量替换。

不等量替换包括超量替换、差量替换。

扩展实际上指的是等量替换和超量替换,紧缩实际指的就是差量替换。

层次切分的依据是结构,功能,意义。

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

可以进行多分的结构是连动结构、非连续结构。

“叫老廖写”是兼语结构。

“他死了父亲才去”“他们十人一组”“批评小吴的大姐”都是因为组合层次不同造成了歧义。

“看了半个月的报纸”中的多语义词语是半个月。

“打得我满头大汗”“这个人谁都不认识”“女子理发店”都是因为语义结构关系造成了歧义。

语义结构歧义的主要因素句式,句式中关键的动词,句式中关键的名词。

因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里面存在一个身分特殊的词语叫多语义词语。

句式是指句子构造上的格式。

句式的变换是指不同句式的同义变换。

变换矩阵里,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上一致。

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语法条件限制、语义条件限制、语音条件限制。

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是区别狭义同构、分化歧义句、深化语法研究。

所谓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是一种变换关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句式变换的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

一是平行性原则。

“把案情复杂化了”不能变换为“复杂化了案情”是受到语义条件限制。

“水在沟里流着”不能变换为“水流在沟里”是因为违反了同一性原则。

“在房间里喝酒”不能变换为“酒喝在房间里”是因为受语义条件限制。

“你把钱还给邻居宋爷爷”不能变换为“你还给邻居宋爷爷钱”是受语法条件限制。

“在客厅里打毛衣”不能变换为“毛衣打在客厅里”是受了语义条件限制。

动词属于[+附着]的句子是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对联贴在大门两边;窗帘绣着鲜花。

动词属于[+位移]的句子是他从学校搬迁到了海景花园。

小叶从二楼跳到一楼。

泥石流流到了村边。

“马上就下雨了”是非意志动态句。

“她从上海调到广州”是位移动态义。

“袜子穿破了”是结果静态义。

“我祝愿他今年能考上大学”是非现实动态义。

“你陪叔叔走走”中的“陪叔叔”属于伴随格。

“他把新衣服送给了小张”的句义是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他答错了三道题”中的补语“错”的语义指向是同时前指主语、后指宾语。

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是语义对语法结构具有决定性、语法结构对语义具有强制性、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我预祝小李考上大学”具有非现实动态义、非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具有位移动态义、非意志动态义、现实动态义。

属于双向动词的是写、打量。

“用井水煮汤”、“用砂锅煮汤”、“用温火煮汤”,“用”后的名词分别是材料格、工具格、方式格。

句子中存在着关联格词语的是这事,我没有意见。

那场火,幸亏消防员来得快。

关于小王入团的事,他心里有个结。

歧义句的类型有三种:层次组合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写作语法学论文的步骤一般说来分为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如何写作。

在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时,分类标准要统一,观点要前后一致,自圆其说。

问答题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④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⑤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⑥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1○2点是汉语在语言类型上有别于印欧语的本质特征。

○3○4点是汉语句法构造原则上的根本特点。

○5○6是汉语造句手段上的特点。

(二)、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一般而言,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六个方面。

成分词的异同:构成句子的成分词不同,句义自然不同。

例:我爱你。

我爱她。

词语的次序。

即使成分词相同,词语排列次序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会不一样。

例:狗咬人/人咬狗组合层次。

即使成分词和词语排序相同,词语内部组合层次不同,句义也会不一样。

例:他死了父亲才去。

照顾小娟的阿姨S1:他死了,父亲才去。

S1:照顾小娟的阿姨。

S2:他死了父亲,才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