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控86

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控86


一、毒物概述
• 3.毒物的广泛性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天然的和人 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统计约有近2000万种,其中约40万 种是有毒的。通常接触的毒物可以存在于空气、水、土壤 、食品、药品、化妆品、日用品中,特别是工业原料、中 间品和产成品中种类更多。
在常见的化学反应,例如加热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 化学物质,包括烹饪、吸烟、火灾、燃料燃烧等。
一、毒物概述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身体内含有约40种元素,某 种元素缺乏就会得病,但是某种元素过量也会得病。人体 内通常有重金属存在如铅、汞、镉等,但是在正常值内并 不意味着发生了中毒。可见化学物质的平衡体系是维持人 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重要的还有微生物的平衡体 系。 毒物与生物体相互间的作用过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物质一般只有以一种溶解而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时才能被 吸收,吸收后的物质才能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 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定
一、毒物概述
• (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 毒物按其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结合其临床特点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四类。 •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氨、二氧化硫等均属于此类毒 物。 • 尽管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 机体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 2)窒息性毒物:常见的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 • 其作用结果是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坏死甚至人员死亡 。
一、毒物概述
• 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对于吸入中毒则用空气中该毒 物的浓度表示。目前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来表示,常用 到的几个指标如下。 • LD0 、LC0—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 MLD、MLC—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 LD50、LC5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指总体染毒动物中,动 物死亡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到的50%动物死亡的剂量或 浓度,常用于化学毒物之间急性毒性比较的指标,也是卫 生标准制定的重要数据。 • LD100、LC100——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控
目录
一、毒物概述
二、毒物的危害
三、常见化学毒物 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一、毒物概述
• (一)毒物 • 1.毒物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干 扰正常的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 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 2.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坏、生 • 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称中毒。
一、毒物概述
• 工业防毒以正常生产中的职业中毒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事故性中毒属于安全管理内容,甚至与法医学有关;工 业防毒技术主要研究以分子状态分布于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防护问题。 3.工业毒物的分类 由于毒物的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根 据管理、研究和使用的方便,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物理形态分类 1)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气、氨气、一 氧化碳等。
• • • •
一、毒物概述
• 2)蒸气: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如苯 、汽油蒸气,碘、磷蒸气等。
• 3)烟: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往往小于0.1微 米。有机固、液体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如苯、汽油、 塑料、橡胶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金属熔炼,如铅、铜 熔炼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后形成烟。
一、毒物概述
•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 胺、硝基苯等均属于此类毒物。 • 该类毒物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 4)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镉等。 • 金属类毒物在体内难于降解,并易于蓄积造成慢性中 毒。 • (4)综合性分类 • 金属、类金属毒物:铅、汞、镉、砷等。 • 刺激性气体:酸蒸气、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 • 窒息性气体:分为单纯性窒息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气

一、毒物概述
的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物质 只 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可能出现毒害作用。影响职业 毒的条件包括,毒物的性质、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数 量、接触时间、身体状况和防护条件等。
一、毒物概述
• (二)工业毒物 • 1.工业毒物定义:工业毒物或称生产性毒物,是指劳动生 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 毒物的性态包括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物以及产成品。 劳动生产过程包括制造、搬运、储存、运输销售、使用 以及废弃物处置的各个环节。 2.职业中毒:在劳动过程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 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 职业中毒属于职业病范畴,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予以 诊断和确定。
一、毒物概述
• 4.毒物的毒性 • 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可以造成机体损害的相对能力称 为毒性。 •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越大,其毒性越高。高毒 物质即使较小的剂量,也会造成机体损害;而低毒物质则 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造成机体损害。 • (1)毒性作用 • 又称为毒效应、不良效应或有害效应,是指毒物对机 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作用。 • (2)毒性评价指标 • 毒性的计算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
• 4)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系蒸汽冷凝或液体 喷散所形成。如电镀時的铬酸雾,喷漆作业的漆雾等。
一、毒物概述
• 5)粉尘:为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径在0.1~10微米 之间,多由固体经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如铅尘、水泥 尘等。 • 上述气体和蒸气又称为气态污染物,烟、雾、尘又统 称为气溶胶。 (2)按化学类属分类 • 按毒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态,可分为无机毒物(金属与 金属盐、酸、碱、气体及其他无机物)和有机毒物(脂肪族 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两大类。
一、毒物概述
• 体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氢 、氰化氢等。 • 有机溶剂:汽油、苯系物、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 等。 •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三硝基甲苯、氨基苯 、联 苯胺。 • 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含氟塑料、二异氰酸甲 苯酯。 • 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百草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