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苏童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苏童作品精选精练

苏童作品精选精练海滩上的一群羊苏童九岁的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泻下来。

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

你怎么不说话?工程师端详着儿子的脸,他说,大海与你的想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它并非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无边无际,知道吗,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满了咸涩的液体。

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原,只不过人不能在上面行走。

你觉得海洋像一片荒原吗?工程师继续说,海其实是不平静的。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那阵清脆的铃当声,男孩循声望去,一眼就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沿着海滩慢慢走来,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它们看上去白得耀眼,也因为羊群走得缓慢而闲散,它们看上去就像被风吹散的几卷棉花。

男孩不禁大叫起来,看呀,你看那边,来了一群羊!带你来海边是让你来看海的,不许去看羊。

工程师阻止了男孩。

整个下午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男孩到牌桌旁观看了一会儿,他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只顾研究各自手里的牌。

大人们这样无视他的存在,男孩同样也不高兴,他绕着牌桌气势汹汹地走了一圈,突然从那个老头手里抽出一张牌扔在桌上,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男孩从走廊的这一头奔向另一头,一只海鸥嗖地从他脚下飞起来,吓了他一跳。

地上有半块被扔弃的馒头,它一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飞来啄食又冷又硬的馒头。

那只饥饿的海鸥召唤着男孩,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

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

孩子,你喜欢羊呢,牧羊人跳下舢板,走到男孩身后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羊呢。

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

真温暖啊!男孩不由得感叹。

我看你喜欢羊,你是真的喜欢羊呢,牧羊人的脸上堆满了笑,他说,孩子,你也买两头羊吧,很便宜的。

你说什么?男孩受惊似地跳了起来,你要把羊卖给我?不卖没办法么,自己养的羊,能卖几个钱就是几个钱。

牧羊人挤了挤眼睛说。

男孩不知该如何拒绝,掏出馒头开始喂海鸥。

那是白馒头。

牧羊人说。

牧羊人仍然满脸堆笑,说,这么好的白馒头,喂鸟多可惜,让我吃了吧。

男孩说,你不能吃这馒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又硬又脏,这馒头只能喂海鸥。

牧羊人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盯着男孩,他说,我用一头羊换你的馒头,那总行了吧?男孩观察着他的表情,牧羊人说话好像是认真的,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朝羊群走去,边走边说,是你自己要我牵羊的,你可别反悔。

男孩挑选了那只脖颈上有铃铛的绵羊,他牵着羊跑了几步,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回头偷偷地一看,牧羊人已经躺在舢板上了。

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走到半路上他就听见了工程师的呼唤,工程师的声音很焦灼也很愤怒,男孩下意识地松开了那只羊,他丢下羊朝旁侧跑了一段路,又朝前飞奔了一百米,最后站在工程师面前呼呼地喘着气。

夜晚窗外起了大风,男孩守望着海滩,他的智慧告诉他,牧羊人赶着羊离开了海滩,这么冷的夜晚,这么大的北风,他们不会留在海滩上的。

男孩的眼睛却告诉他,他看见的那些白色的影子就是一群羊,一群羊正滞留在海浪飞沙之间,月光一片昏暝,他看见一头羊走进了海水中,像一朵棉花被风吹入了海里,然后便是第二头羊和第三头羊尾随着走进海水之中。

男孩几乎大叫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就是一群投奔大海的羊,它们被牧羊人遗弃在海边,现在它们朝海上走了,它们漂浮在暗黑色的大海上,漂浮在汹涌的波浪之间。

男孩终于呜呜大哭起来,男孩的哭声使工程师感到震惊,你怎么回事?工程师慌忙抱着儿子,他说,你在想什么,你看见了什么?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

你在说些什么,海上哪来的羊群?工程师伏在窗台上,迷惑地眺望着远处的海面。

我们知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

事实上男孩最挂念的是那头脖颈上挂铃铛的绵羊,是他扔下了那头羊,他不知道它是否与羊群在一起,他不知道那头羊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尖锐集中,写了一位父亲带孩子到海边度假,偶遇一群羊,孩子被羊吸引而父亲却不理解,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膜的故事。

B.不仅是父亲,连同打牌的大人们都一样,他们都不理解孩子,不重视孩子的需要,他们对孩子的无视让孩子愤怒。

C.父亲用“成涩的液体”、“荒原”、“不平静”这样的话语向孩子描述海,暗示作为成人的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的情怀。

D.“隔膜”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一种精神困境,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作品中的男孩、父亲、羊群等形象来传达这一主题。

2.根据小说情节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特点。

(6分)3.请结合全文分析“羊”的象征意义。

(6分)1.A (小说情节和矛盾都是淡化的,父子之间的隔膜在羊群出现之前就产生了。

)2.①孤独:父亲向他描述的大海是灰暗的沮丧的,孩子无法理解,在成年人的语境里他是孤独的;②无助:面对周围成年人对他的无视,他没有办法改变,是无助的;③善良:爱羊,喂饥饿的海鸥,挂念被他抛弃在半路的羊,又有天性未泯的童真。

(答对一点得2分。

如能结合作品谈到纯真、渴望温暖等,均可得分)(6分)3.①“羊”象征着善良、童真,(2分)文中强调羊“白得耀眼”,这与父亲描述的阴沉的海形成了对比;(1分)②“羊”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着理解和温暖,(2分)孩子在触摸羊时,感叹“真温暖啊”,这与周围不理解他的冰冷的成人世界形成了对比。

(1分)(意思对即可)(6分)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苏童儿女们没有见到过那只白鹤。

老人说每天黄昏那只白鹤会到水塘边饮水,长长的嘴巴浸在水中,松软的羽毛看上去比新轧的棉花更白更干净,它就站在离核桃树三步远的地方饮水,有时候青蛙从水草丛中跳到岸上,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有时候牛在地里哞哞地叫起来,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

但儿女们说他们就在水塘边灌溉耕地,他们从来没见过什么白鹤。

又是黄昏,天边的云朵像一堆未被燃尽的柴堆,他所熟悉的原野、孤树、池塘和房屋又发出一种低沉的叹息声,这种声音只有他能听见,儿女们有耳朵,但他们不相信天黑前的家园会发出叹息。

老人想等会儿天就黑了,天一黑儿女们就要来喊他回去吃饭了,他们对他还不坏,没有嫌他老来多病,但他们只会对他说,爹,回家吃饭了,爹,上床睡吧。

他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思。

老人捡起一根树枝,在池塘与核桃树之间的地上来回走了几步,最后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圈。

一个小男孩在池塘边捉泥鳅,一个小女孩在核桃树下捕蝴蝶,而老人靠着核桃树睡着了。

白鹤怎么还不来呀?小女孩没有抓到蝴蝶,就伸手去抓老人的耳朵。

老人睁开惺松的双眼望了望天空,他说,太阳一下山白鹤就会来的。

小男孩抓到了一条泥鳅,对他祖父说,你把泥鳅切碎了扔进水里,那只大鸟就会来的。

那不是大鸟,老人说,是白鹤,白鹤是最吉祥的鸟,人可以乘着白鹤到天堂去。

你要乘着白鹤去天堂吗?小男孩问。

老人唇边掠过一丝悲凉的微笑,他说,不是什么人都能乘上白鹤的,我也不敢想我能乘上白鹤,可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们把我拉到西关去。

他们拉你到西关去干什么?小男孩说。

西关有个火葬场,老人对孙子比划了几下,嘴里发出噼啪啪模拟火焰的声音,他说,人到了西关就化成一股黑烟。

小男孩发现祖父的眼睛里突然噙满了泪,他用手去抹了抹祖父的眼睛,你别怕,小男孩想了想安慰祖父道,人不会变成烟的。

人会变成烟,老人一动不动地靠在核桃树上说,人是会变成一股烟的。

春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祖孙三人,蜻蜓在池塘的水面上飞,粮食种子在池塘边的泥土下生根发芽,蒲公英在路边开出了黄色的小花,那些年幼的生命都环绕着七十三岁的老人飞翔或者生长。

小女孩跳到地上的大圆圈里蹦着跳着。

别在里面玩,老人朝孙女摇着头说。

那是爷爷睡觉的地方。

你要是把自己藏在这里,他们找不到你就不会拉你去西关了。

小男孩忽然眼睛一亮,拉住祖父的胳膊说。

老人的身子哆嗦了一下,说,可是谁来给我挖这个坑呢?我来挖,男孩说,我会挖坑!老人笑了笑,他不再说话。

他闭起眼睛,老人的嘴角上残存着那丝宽和的微笑,但他知道眼泪正在不知不觉中流出来,他听不见眼泪滚落的声音,只听见四周的土地仍然散发着沉沉的叹息声。

我还在呼吸,我还活着呢,老人仍然闭着眼睛靠在核桃树上,他说,带你妹妹到池塘那边去玩吧,别太吵,你们不是想看白鹤吗?太吵就会把白鹤吓跑的。

后来哥哥就模仿大人挥起铁镐,在大圆圈的中心挖下了第一块泥土。

小女孩伏在祖父的膝盖上看着她哥哥挖坑,她说,爷爷你别把自己埋起来,埋起来透不出气,你会死的。

爷爷是会死的,可是死在土里比死在火里好,死在火里爷爷就变成一股烟,死在土里爷爷还能看见白鹤,爷爷想让白鹤带着走呢。

老人说。

没有白鹤,小女孩说,爷爷你骗人,我爹说你老眼昏花,把池塘里的鹅当成鹤哩。

白鹤会来的。

老人抬头望了望天空,他说,等太阳落山白鹤就会来的。

爷爷,你是不是不想进去了?男孩端详着祖父的脸,他说,你怎么哭了?是你自己要这样的,你要是不想埋就别埋了,我们回家吧。

不,我就要进去了,老人缓缓地站起来。

老人朝池塘上空观望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着,太阳下山了,白鹤该飞过来了。

老人扣好了衣服的扣子,小心翼翼地滑进了深坑中,老人站在坑内,仰着脸对孙子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他说,好孩子,现在开始铲土吧,记住,一铲接住一铲,我不让你停你就千万别停,来,开始铲土吧。

男孩顺从地开始铲土,除了几声沉闷的咳嗽声,他没再听见祖父的嘱咐。

祖父已经嘱咐过了,不让他停他就不能停。

于是男骇一铲接一铲地往坑里填土,他看见潮湿新鲜的黑土盖住了祖父花白的头发,这时候他犹豫了一下,他说,爷爷,再填你会透不过气的,他听见了祖父在泥土下面的回答,祖父说,别停,再来一铲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泥上下面传来的声音听来很遥远,但却清晰……(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白鹤”,不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神秘而美好,孤独而优雅,寄寓着老人的理想与希望。

B.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展示了中国乡村的生活风貌并揭示出社会转变所带来的问题,批判了一些农村人观念的传统落后,也透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C.阳光下飞舞的蜻蜓,发芽的种子,开花的蒲公英,散发出生机与活力,与老人并不幸福的晚年生活以及悲剧结局形成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

D.老人的死,并不是因为他的生命真的到了尽头,而是他的儿女们和孙辈们共同埋葬了他,小说用了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引领读者思考。

E.老人在地上画的一个圈,其实是他为自己选好的墓址,当孙子主动提出要为老人挖坑的时候,老人流下了得偿所愿的眼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