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作品选〉讲授纲要第一次课北宋前期词详讲: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略讲: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泛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 。
第二次课柳永词苏轼词详讲: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念奴娇》(大江东去)略讲: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泛读: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第三次课北宋后期词.详讲: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略讲: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泛读:秦观《望海朝》(晦英琉淡)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周邦彦《兰陵王》(兰陵王)‘第四次课南宋词详讲: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漫》(寻寻觅觅)、姜夔《扬州慢》(准左名都)略讲: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详《六州歌头》(长准望断)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泛读: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王沂孙《眉抚》(渐新痕悬柳)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无名氏《九张机》第五次课辛弃疾词详讲:《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略讲:《破阵子》(醉里挑灯)、《青玉案》(东风夜放)、《永遇乐》(千古江山) 泛读:《菩萨蛮》(郁孤台下) 、《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鹧鸪天》(壮岁旌旗) 《沁园春》(叠嶂西驰)第六次课北宋诗详讲: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游金山寺》黄庭坚《寄黄几复》。
略讲:王安石《明妃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泛读:王禹《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梅尧臣《鲁山山行》苏舜钦《庆州败》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荔枝叹》《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登快阁》第七次课南宋诗金诗详讲:陆游《关山月》《书愤》范成大《州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略讲:陆游《游山西村》《沈园》净林升。
《题峰安邸》泛读:陈与义《伤春》陆游《临安春雨初雯》《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翁卷《乡村四月》汪元量《湖州歌》元好问《岐阳》第八次课宋文详讲:欧阳修《秋声赋》曾巩《墨池记》略讲: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泛读:王禹《待漏院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朋党论》《醉翁亭记》司马光《肥水之战》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九次课三苏散文详讲: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略讲:苏轼《石钟山记》苏洵《六国论》苏辙〈枢密韩太尉书〉泛读: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轼《喜雨亭记》《朝文公庙碑》唐宋文学背诵篇目:所列作品大体出于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个别作品出于《中国文学史》,极短小或浅显之作如李白《静夜思》未列入。
总计诗词文约200篇。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滕王阁序》 (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独不见》(沈全期);《渡大庚岭》(宋之问);《感遇》二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感遇》(张九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孟浩然);《老将行》、《山居秋冥》、《使至塞上》、《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古从军行》(李颀);《从军行》二首、《长信秋词》、《闺怨》(王昌龄);《燕歌行》、《别董大》(高适);《逢入京使》、《送封大夫》、《白雪歌》(岑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跳楼》、《忆秦娥》(李白);《望岳》、《兵车行》、《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过山农家》、《囝》(顾况);《游子吟》、《游终南山》(孟郊);《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学解》、《师说》、《柳子厚墓志铭》(韩愈);《登柳州城楼》、《渔翁》、《江雪》、《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竹枝词》三首、《陋室铭》(刘禹锡);《羽林行》(王建);《节妇吟》、《秋思》(张籍);《李冯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李贺);《轻肥》、《买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白居易);《早雁》、《赤壁》、《泊秦淮》、《江南春》、《阿房宮赋》(杜牧);《山中寡妇》(杜荀鹤);《安定城楼》、《锦瑟》、《隋宫》、《马嵬》(李商隐);《渔歌子》(张志和);《菩萨蛮》、《梦江南》 (温庭筠);《思帝乡》、《女冠子》 (韦庄);《鹊踏枝》、《谒金门》 (冯延巳);《摊破浣溪沙》 (李璟);《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李煜)。
(计93篇)《渔家傲》、《苏幕遮》、《岳阳楼记》(范仲淹);《浣溪沙》、《蝶恋花》(晏殊);《天仙子》(张先);《踏莎行》、《蝶恋花》、<戏答元珍》、《画眉鸟》、《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村行》(王禹偶);《临江仙》、《鹧鸪天》(晏儿道);《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柳永);《桂枝香》、《明妃曲》、《河北民》、《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王安石);《望海潮》、《鹊桥仙》、《雨霖铃》(秦观);《爱莲说》(周敦颐);《江城子》二首、《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惠崇春江晚景》等七绝三首、《喜雨亭记》、《前赤壁赋》、《留侯论》(苏轼)。
《六国论》(苏洵);《黄州快哉亭记》(苏辙);《观书有感》、《春曰》(朱熹);《青玉案》、《鹧鸪天》(贺铸);《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永遇乐》、《一剪梅》(李清照);《六丑》、《苏幕遮》(周邦彦);《临江仙》(陈与义);《贺新郎》二首(张元干);《念奴娇》(张孝祥);《钗头凤》、《念奴娇》、《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水龙吟》、《摸鱼儿》、《破阵子》、《西江月》、《鹧鸪天》、《永遇乐》(辛弃疾);《扬州慢》(姜夔);《永遇乐》(刘辰翁);《贺新郎》(刘克庄);《齐天乐》(王沂孙)。
《满江红》 (岳飞);《汴京纪事》二首(刘子晕);《催租行》、《四时田杂兴》四首(范成大);《插秧歌》、《初入淮河》二首(杨万里);《酹江月》、《金陵驿》、《过零丁洋》(文天祥);《岐阳》、《外家南辱》(元好问)。
(计90篇)《宋代文学》教案教学基本要求1)宋代的社会背景的宋代文学的影响;2)宋诗的特点;教学内容1)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3)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4)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5)宋诗的特点。
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
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
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绪论一、宋代文学产生于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哲学:朱程理学,是把儒学发展到更高的高度。
绘画:文同、范宽,明确了诗画关系书法:行书四大家“苏、黄、米、蔡”科学:火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二、宋代文学是中国封建文学的大过渡1、承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圆满的总结。
宋诗,唐以后又一块丰碑宋词,宋代的时代文学,最高成就散文,与唐代的散文构成了散文的第三个高潮,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2、启下:(新文学的开端)宋杂剧:对元杂剧的成熟起了重要作用宋话本:明清小说的起源三、宋词概述(一)兴盛及兴盛的原因盛况:(1)作家、作品(1430余人,2万多首,作家分布和作品流传广)(2)词的内容:其一,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南宋的爱国词派。
其二,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心态;其三,表现爱情(最突出,诗庄词媚);(3) 体裁齐备:小令阶段,双调,三迭,四迭。
兴盛的原因:(1)官僚养伎蓄妾的风气(2)市民队伍的壮大。
娱宾遣兴(3)君王的爱好,“多由君王之提倡,非啻一时风会也”。
(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二)宋词发展的轨迹1、宋初小令发展期(南唐词风追随期)其特征:(1)作品大多为达官贵族而作(2)作用:娱宾遣兴(3)以小令为主(4)风格、雍容典雅。
(5)题材狭窄,多表现男女恋情和达官贵人的宋情逸趣。
(6)模式多为花前月下的典型环境:残月、斜风、细雨、霜华、碧烟等。
2、意境、体制扩大期柳永时代(俚词、平民词)3、豪放词派开创期。
以苏轼为主4、北宋婉约词发展期以秦观、贺铸、周邦彦为代表5、南宋爱国词派高涨期以辛弃疾为主,“辛派词人”6、南宋婉约词派的活动期李清照、姜夔、张炎、“格律词派”第一章宋初文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三体的艺术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2)背诵重点的作品:《对雪》《村行》《山园小梅》《泪》教学内容*1)白体诗人;2)晚唐体诗人;3)西昆体的衰落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偁、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
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宋前期诗坛还有值得注意的诗派是西昆派,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官员互相写诗酬唱,出了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诗作内容多写官僚生活,致力于雕琢字句,是形式主义诗风的反映。
思考题:1、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有何异同?2、什么叫做西昆派?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北宋初期词的状况及发展脉络;2)明确这时期词人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背诵重点篇目:《渔家傲》《苏幕遮》《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蝶恋花庭院深深》《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生查子》教学内容1)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的因革;2)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3)柳永词在词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