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1)四种试剂的名称是①、②、③、④。
(2)鉴别可依据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①、②、③、④。
解析:应从两种盐的氧化性、还原性、对应酸的酸性强弱、对应盐的溶解性差别等多方面去找出S2-和SO 的差别。
答案:(1)①氯水或溴水 ②盐酸或稀硫酸 ③CuCl2溶液或CuSO4溶液 ④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3.H2S和S2-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
[说明]O2、Cl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2S+I2====S↓+2HI 2H2O+2F2====O2+4HF
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2-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2-S↓
[说明]S2-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布置作业]课本P144~145习题
[参考练习]
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重铬酸钾)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6价B.+3价C.+2价D.0价
解析:此题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的规律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里,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即还原剂的物质的量×1mol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1 mol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
(2)Ca(OH)2+2H+====Ca2++2H2O
(3)Ba2++2OH-+2H++SO ====BaSO4↓+2H2O
(4)2OH-+Ca2++2HCO ====CaCO3↓+CO +2H2O
(5)OH-+H2S====HS-+H2O
[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大家是坚持不懈的有心人。
(5)反应⑨体现了浓H2SO4什么性质?
(6)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怎样写?
[提问并回答](1)说明SO2转化为亚硫酸、亚硫酸盐之后,还原性增强,更易被氧气氧化。
(2)FeO、Na2S均因含-2价硫而具有还原性
(3)反应⑤体现了H2S的还原性。
(4)反应⑥违背通常强酸制弱酸的规律,比较特殊。
(5)反应 体现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1)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S2-+2H+====H2S↑
(2)石灰乳和盐酸反应:OH-+H+====H2O
(3)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OH-+H++SO ====BaSO4↓+H2O
(4)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 ====CaCO3↓+H2O
(5)向10%的40 g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氢气体2.24 L:2OH-+H2S====S2-+2H2O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
E.加入盐酸酸化了的氯化钡溶液
解析:检验SO 时,加酸主要是为排除SO 、CO 、Ag+的干扰。A、B无法排除SO 的干扰。C的未知液中若含有Ag+,加盐酸酸化时会生成AgCl沉淀。对SO 的检验造成影响。E无法排除Ag+的干扰。
答案:D
5.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放出黄绿色气体B.冒白雾,混合物温度升高
C.液体四溅D.冒白烟,液体四溅
解析:浓硫酸具强吸水性且吸水放热,浓盐酸具强挥发性,浓硫酸不能氧化盐酸。因此,实验中会冒白雾且混合液温度升高,但由于是“慢慢注入”,所以不会造成液体四溅。
答案:B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SO2+2H2S S↓+2H2O* 2SO2+O22SO3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 2Na2SO3+O2====2Na2SO4 H2SO4+BaCl2===BaSO4↓+2HCl
*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Na2SO4+BaCl2====BaSO4↓+2NaCl
(5)不正确,10%的NaOH溶液40 g中含NaOH 4 g与标准状况下2.24 L的H2S反应,应生成0.1 mol的水和0.1 mol的HS-离子,而不是0.1 mol S2-离子和0.2 mol H2O。
答案:以上各离子方程式都不正确,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1)FeS+2H+====Fe2++H2S↑
4.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氧化性、还原性
(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
(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2)、氧化性(H+)
(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③CuSO4+H2S====CuS↓+H2SO4CuSO4+Br2≠
④H2S+2AgNO3====Ag2S↓+2HNO3
Br2+H2O+2AgNO3====AgBr↓+AgBrO+2HNO3
答案:C
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 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2SO3、H2SO4
H2SeO3、H2SeO4
H2TeO3、H2TeO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随核电荷数增加,最高价态氧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O除外)
元素的非金属性
随核电荷数增加,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
[学生小结]H2S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投影板书]由学生归纳表中内容。
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电子层数
2
3
4
5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结
构
相似性
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表现-2价
递变性
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2)①Cl2+S2-====S↓+2Cl-②S2-+2H+====H2S↑③Cu2++S2-====CuS↓
答案:AD
3.在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硫化氢反应又能跟溴水反应的是( )
①硫化钠溶液 ②二氧化硫饱和溶液 ③硫酸铜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
A.②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①Na2S+H2S====2NaHS Na2S+Br2====2NaBr+S↓
②2H2S+SO2====3S↓+2H2O SO2+Br2+2H2O====H2SO4+2HBr
设:1 mol Cr被还原得xmol电子,则
24×10-3L×0.05mol·L-1×2=20×10-3L×0.02 mol·L-1×2x
解得:x=3,所以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显+3价。
答案:B
2.列举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只要选用其中任一种都可以鉴别K2S和K2SO4两种无色溶液。(注意:鉴别时可依据的离子方程式相同的算同一类别的试剂)
氧族元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密度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与H2化合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