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11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罗徽学号:1111305113
指导教师:刘红萍
现代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张爱玲是我国五四以来极具创作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是杰出的人性探索者。
这位有着旷世奇恋的神奇女子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般,她的人生用传奇二字来概括再适合不过了!
张爱玲出身名门,但由于家庭原因,从小她就表现出与一般儿童不同的行为心理,父亲的依恋陪伴了张爱玲的一生,对她的创作乃至婚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她的小说时,会发现有些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感是难以捉摸的,她们在恋情中无法摆脱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对于男性的态度介于爱情与亲情之间,带有父亲式的幻想,往往无法分清自己对父亲与恋人的情感,即内心有所谓的恋父情结。
张爱玲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观察人生的视角,对人性世态的深刻透彻的分析和认识,这种种的特点投映到她的小说创作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张氏风格”,让我们领略到心酸犀利的人生。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正面形象的父亲。
潘汝良的父亲猥琐不堪,郑川嫦的父亲自私冷酷,聂传庆的父亲暴虐凶残,小寒的父亲优柔寡断,他们身上,都有她父亲张廷重的影子。
人世间没有爱,更没有父爱。
她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畸形的情感对待父爱的。
恋父情结往往挣扎于精神上的依恋,肉体上的欲求,伦理的压力,是一种刻骨铭心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
在了解张爱玲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人生经历后,我们推断她在内心深处也是有恋父情结的,这种情感便自然地在她的小说中流露出来。
在家庭关系中,母亲是儿子在世界上接触到的第一个女人,父亲是女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男人。
恋父情结,根据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
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深情的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他位置的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恋父情结主要分为“杀父书写”的父亲形象和“去势者”的父亲形象,她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典型形象。
恋父情结是太沉重的阴影,必须有对象去承载,许峰仪接受了这份负担,言
子夜却无情地拒绝了。
传庆的情太重,子夜的回馈太轻,承载不起时,这份情只能变为恨,进而通过报复得以排遣。
曾经沧海难为水,张爱玲与胡兰成、赖雅的旷世奇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然而世间的爱原本也是无理可寻的!张爱玲和胡兰成从认识到结婚用了八个月,而她和赖雅从认识到结婚是半年。
这两桩婚姻当中主动的都是张爱玲,所以张爱玲的恋父情结既造就了她那诡异经典的小说,也造就了她悲凉凄惨的人生!当一个女人的恋父情结不能成熟的时候,她只会通过异性的转移来延续恋父情结!对于很多女人来说是通过异性的转移来颠覆自己的恋父情结,但张爱玲却是在延续!
论文提纲
一.张爱玲和她的父亲
1.相依为命的爱
2.嫌隙背叛的恨
二.“杀父书写”的父亲形象
1.《第一炉香》中葛家破败无能的父亲
2.《第二炉香》中靡家单亲家庭的父亲
3.《倾城之恋》中白家消失殆尽的父亲
三.“去势者”的父亲形象
1.潘汝良的父亲猥琐不堪
2.郑川嫦的父亲自私冷酷
3.聂传庆的父亲暴虐凶残
4.小寒的父亲优柔寡断
四.张爱玲的不了情——恋父情结
1.张爱玲与胡兰成
2.张爱玲与赖雅
五.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1】司美娟《张爱玲传奇》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11月
【2】张爱玲《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卷》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年11月
【3】郭向童芳芳《论张爱玲的恋父情结》 2010年2月
【4】于凯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恋父情结》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