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历史维度分析中美关系

从历史维度分析中美关系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开展,始于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

于1784年2月2 2日从纽约港驶出最终抵达广州黄埔港,从而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幕。

由此算来,中美关系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这2 00余年的中美关系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784年2月至1971年12月,这是中美两国从初建贸易关系到美国对中国进行商业扩张乃至全方位地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侵犯、掠夺、干涉从而最后发展到两国全面交恶。

第二时期,1972年1月至1989年5月,这是一个以合作为主流的时期。

可分为两个阶段( 1 )1972年1月一 1 978年1 2月,这个阶段的特点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话来形容:“这是从没有任何联系的对抗时代走向进行讨论的谈判时代”。

(2 )1979年1月一 1 9 8 9 年5月,这是合作抗苏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关系基本正常,合作和发展是主流,对立是次要方面,主要障碍在于台湾问题。

第三时期,1989年6月至今,这是一个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为主要方面。

以美国的中国间题专家哈里·哈丁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友非敌的时期,可以看出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不甚明了,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中美关系在1949年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随着国民党军队战场上节节败中国革命胜利在望,美国从对苏联冷战的全球战略出发,调整了对华政策,制定了NSC——34/1文件,将对华政策目标由阻止中共取胜修订为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

就像当时美国国务
卿艾奇逊说,美国要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等到尘埃落定。

于是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政策,中国也采取了对苏“一边倒政策”。

原因:美国方面: 1.急于从中国内战脱身,使自己在未来对新中国的外交中处于灵活位置。

2.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性和中国革命的独立性的认识而幻想中国成为第二个南斯拉夫。

而遏制、孤立和不承认新中国的反共反华政策这是美国遏制产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外交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方面:二战后初期,苏联在中国国共两党之争上持中立态度,而中国共产党认为这只是形式上的,是国际形势所迫,对此表示理解。

随着冷战的开始与美苏对抗的强化,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也由美苏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地带”转变为世界只有两个阵营。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就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孤立政策。

致使中美两国积怨甚深,关系冰封了二十多年。

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但是却能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彼此发出要求缓和关系的信号。

在中美关系史上基辛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笔。

1971年,当时,中美还处于对立状态,为了避免受到国内反对势力的干扰,他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热情帮助下,经过精心安排,开始了他的代号为“波罗1号”的秘密访华之行。

先后曾39次到中国,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使得冰封了二十多
年的中美关系得以缓和,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局面。

就像帕麦斯顿的“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于是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对中国进行了被史学家们称之为“破冰之旅”的访问。

从此冰封了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开始融化,并逐步走上了正常化的道路。

原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是导致其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

美国长期对外扩张,特别是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中美关系缓和是美国体面地从越南撤军的需要。

侵越战争和在世界各地的侵略和干涉,使美国的实力地位大为减弱。

而与此同时西欧、日本迅速发展,它们对美的离心倾向有所增强,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

美国的经济开始由高峰走下坡路,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迸一步加深。

政府开支急速增加,财政赤字扩大,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失业率剧增。

国内人民的反越战运动也蓬勃发展,大多数民众都认为美国介入越南是一个错误。

国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美国政策的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苏联方面:苏联乘机加紧扩充军备,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差距逐渐拉近,苏联在核武器数量上已经逐步赶上了美国,苏联依仗其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对外扩张,与美展开激烈争夺。

中国方面:1964年10月16日,中国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这让美国不得不面对1个新的核大国已经崛起的事实。

美国政府的反
应是尽可能地贬低其影响,但是,在美国政府内部不少人心里都明白,不管美国愿意不愿意,中国因为握有核武器而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和参与核裁军等国际事务的谈判,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中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威胁美国的程度,但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用来平衡苏联的威胁。

其次,中国是一个大国,尽管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但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力更生地发展国民经济,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正如基辛格所说:“在两个敌手之间,联合弱的一方更为有利,因为这样可以遏制强者。

而如今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最复杂、最活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整个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战略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全世界不同国家对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预期。

2011年1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美中关系未来称美国希望同中国建立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双边关系。

希拉里认为,21世纪,19世纪的“零和”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中美关系。

她引用中国成语“同舟共济",认为美中在同一条船上,如果不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便会引发混乱。

两国通过合作的获益远大于发生冲突。

她还说,奥巴马政府在处理美中关系的战略上有三个组成部分:美国加强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美国努力建立美中互信;继续扩展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上的合作。

2013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祝贺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的电话中表示“美方希望同中方共同努力,保持两国元首交往,加强对话沟通,再接再厉,继续推动美中关系沿着正确方向稳定向前发展,
努力构建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指出“愿同美国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管控分歧,保持高层交往,维护和发展好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机制,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现今中美关系特点:第一,在性质上,中美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而非盟友关系。

第二,在内容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而非对抗关系。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强调维护和平,而非霸权争夺。

第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未知性。

因此,能预见,在中双方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加剧的局面甚至出现危机的局面难以避免。

但中美双方都已充分认识到:2l世纪两国必须避免你死我活的激烈较量,而是在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将新型大国关系真正落到实处,此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相关主题